陳凱蓮
【摘 要】閱讀是任何學習的基礎。閱讀對提高少年兒童英語能力和興趣具有重要性,并對兒童身心發展有著深遠影響。本文從語篇和繪本兩方面探討全面提升小學生英語閱讀素養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語篇;繪本;閱讀
閱讀在現代社會是一項極重要的能力,大部分的現代信息都要通過閱讀來獲取。閱讀是任何學習的基礎,它應該成為人類必不可少的生活之一。閱讀習慣的養成、閱讀能力的培養,其關鍵時期是在5――12歲(即整個小學階段)。在英語學習方面,閱讀對提高少年兒童英語能力和興趣具有重要性,對兒童身心發展也有著深遠影響。因此,小學英語教學的當務之急是全面提升小學生英語閱讀素養。國際上對閱讀素養(reading literacy)的表述不同,其中比較有代表性和權威性的是國際閱讀素養進展研究項目(pirls)和國際學生評價項目(pisa)。pirls對“閱讀素養”的界定是:學生能夠理解并運用語言的能力;能夠從不同類型的文章中構建意義;能從閱讀中學習;能從閱讀中獲取樂趣。而王薔教授更是把外語素養的概念加以發展,即“外語閱讀素養主要由外語閱讀能力和外語閱讀品格兩大要素組成。
那么,英語教師如何做到既保證教材內容的充分教學,又能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素質呢?基于小學生的心理發展和興趣傾向,閱讀繪本可以彌補閱讀量的缺陷。美國小學閱讀教育方法值得我們借鑒。美國老師布置閱讀作業,經常布置“一整部書”,孩子讀完一整部書之后,需要寫讀后感。有時候,美國老師還就書里的細枝末節,向學生提問,這就“迫使”學生必須認真讀完一整部書,而不能光從網上搜索一個故事梗概應付差事。孩子就可以從被動閱讀到主動閱讀。但英語作為新學語言,學生掌握的單詞量有限,如果一開始讓他們閱讀難度較大的書籍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小學階段的學習應以“能從閱讀中獲取樂趣”為基本目標,逐步在教學中提升閱讀素質,這是我們進行英語閱讀教學的最終目標。經過一段時間探索,筆者認為,實施基于語篇,拓展繪本的閱讀教學模式是全面提升小學生英語閱讀素養的有效途徑。
一、利用語篇閱讀教學提高閱讀能力
我們在教學中需注重基于語篇的閱讀教學,在教授教材的語篇教學中,全面培養學生的外語文本概念、外語音素意識、外語拼讀能力和外語閱讀流暢度。
“語篇是一個完整的交際單位,包括一個完整的答句,一段對話,一段描述。小學英語語篇教學, 是指對語篇的閱讀理解教學, 以獲取、分析、整理和應用文本信息為主要目的的教學。”以教科版(廣州版)為例。教材中英語的語篇內容從對學校生活與家庭生活的描述,擴展到購物、食品、氣候、季節等方面,具有很強的實用性、交際性與生活性。教師應該對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作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尋求行之有效的方法,使閱讀教學不僅僅是對語篇內容的講授,更重要的是對閱讀方式的傳授。筆者認為,進行語篇閱讀教學應從以下三方面探索: 教學內容包括哪些?針對教學內容采用什么教學策略?通過教學能提升學生閱讀素質的哪些方面?以教科版五年級上冊《Unit10 Different tastes》為例,教學內容為一些常見的食物和廣州、北京、四川等地的飲食習慣。在進行語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筆者采用了以下的閱讀教學的常用策略。
(1)在pre-reading (閱讀前)階段,先是激活背景知識( Active prior knowledge)。通過讓學生吟唱兒歌《 I can eat a lot》引出主題,激發閱讀興趣,接著通過brainstorming 讓學生迅速說出所學過的食物名稱,引導學生聯想與閱讀內容相關的已知信息,用以培養學生的詞匯知識 (Cultivate vocabulary)。然后讓學生觀看一段充滿感官刺激的各地著名食品和飲食習慣的英文對白短視頻,提升學生理解語言的能力。
(2)在while-reading( 閱讀中)階段,整體呈現語篇閱讀材料:先聽整篇課文錄音再回答兩個問題, 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訓練學生聽的能力。接下來分段呈現:限時閱讀第一段,通過完成連線和小組討論單詞發音的任務來檢測學生是否能通過閱讀從文中獲取合理信息。這個環節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分享他們已知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并能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 (Increase reading rate),充分提升學生的外語音素意識和外語拼讀能。接著分段呈現:小組內朗讀第二段,完成判斷句子是否正確的練習來檢測學生是否能通過閱讀從文中獲取合理信息。再通過板書keywords及PPT的圖呈現引導學生復述本段內容。看PPT上的重點句朗讀,老師對停頓、重讀、連讀等作一些簡單的讀法指導。我們知道,“有感于心,情形于聲”,不管是閱讀還是大聲朗讀,都是在感受英語。朗讀能幫助孩子把英文敘事轉化為內心感受。
(3)在post-reading( 閱讀后)階段其中一個環節是請學生嘗試運用本課通過談論自己或家人喜歡的食物。這個環節既評估了學習效果 (Evaluate progress),提高閱讀動機 (Build motivation),又促進學生使用所學知識進行重構。
這樣通過英語課堂英語語篇閱讀教學,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讀懂簡單的故事和文章,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和技能 ,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利用繪本協同閱讀教學提升閱讀品格
孩子閱讀吃力的時候,最需要的是幫助,而不是眼睜睜看著孩子就這么放棄。筆者在在英國學習時聽一位老師教授繪本故事,老師帶著學生從頭講到尾,一邊講,一邊讓學生用熒光筆在原版書上作記號。老師不給孩子講語法術語。這位老師利用熒光筆,利用孩子天生對色彩的敏感,把重要的英語結構,自然而然印在孩子心里,讓孩子不知不覺中學到很多東西。通常在進行繪本閱讀教學時,教師需要把把完整的一本書給孩子認認真真講一遍,從頭到尾,沒有一句遺漏,這很關鍵。如果老師只是簡單串講一個故事梗概,像有些學生看英語書,就有一點走馬觀花,碰到文字稍微困難的地方,就跳過去不看了;還有的學生看英語,碰到不懂的地方,就直接去看中文翻譯,這實際上是在讀故事,英語的提高很有限。老師給孩子講讀原版書,不是為了講故事。老師的教學意圖,是讓孩子以后能夠獨立閱讀;是讓孩子掌握閱讀策略,提高閱讀速度;是借用各種色彩,幫孩子熟悉英語語法;是以附帶習得的方式,擴大孩子的單詞量。這樣外語品格就在繪本閱讀中不知不覺得到了提升。筆者在繪本閱讀教學中通常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校內繪本閱讀教學。該課型是教師在學生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自主閱讀后所嘗試的一種指導課。主要針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一些共性問題,以新的文本為教學載體,通過前測、教學、后測三大環節嘗試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以《Mole and the Baby Bird》一課為例。該材料是有聲繪本閱讀素材,筆者重組內容變成一個ppt帶音頻文件方便教學。endprint
1.閱讀指導前:前測讓問題更聚焦
首先,教師和學生投票確定共讀材料——《Mole and the Baby Bird》。教師在閱讀前向學生發放“前測表”,讓學生以問題形式來記錄自主閱讀中的困惑,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并為閱讀指導中的問題收集做好準備。教師將收集上來的問題進行歸納、提煉,挖掘有價值的“點”,并將提問者的姓名附在每個問題的后面,以彰顯學生思考成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同時教師補充需要學生沒有提及的但有討論價值的問題。
2.閱讀指導中:解疑讓理解更深入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圍繞典型問題串聯起整節課。這些問題通常涵蓋詞語理解方面、內容理解方面、閱讀方法方面和情感提升方面等的問題。
Q1:Do you want to be a pet bird or a wild bird,if you were a bird?(利用學生提供的開放性問題引入閱讀。)
Q2:Does the word“cry”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in the different pictures?(用圖片呈現“cry”的不同情境,讓學生聯系上下文,來選擇合適的中文意思,并運用同樣的策略理解“hard”。)
Q3:At last,Mole let the baby bird fly,why did he change his mind?
Q4:Was Mole happy or not when he let the bird fly?(引導學生思考Mole由發現小鳥到精心照料最后又放飛小鳥的心理變化。)
Q5:Did the baby bird know the cage was for him?Why?Do you like Mole?What do you think of Mole?(教師的問題“畫龍點睛”,引導學生闡述觀點,升華故事的育人價值,激發批判性思維。)
3.閱讀指導后:后測讓閱讀更有效
課后,通過讓學生完成“后測表”以及個別訪談,檢閱師生共讀和討論的結果,并有針對性地解決一些個性化的問題,以此鼓勵學生持續閱讀。本節課后,教師通過后測得到反饋:約70%的學生完全能讀懂故事且沒有完全不懂的學生;80%的學生能夠有表情地朗讀故事;75%的學生能夠借助一些關鍵詞復述故事;大約有85%的學生積累到了一定的閱讀方法,如通過上下文猜測詞義等。后測的結果表明教師的指導和引領是有效的,學生的后續閱讀也將更為高效。通過繪本閱讀課程的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良好的語閱讀習慣,全面提升了學生的閱讀品格。
三、組建課外閱讀小組輔助閱讀學習
學生按水平和興趣組建英語閱讀小組,每周有一個小時英語閱讀活動,我們稱之為 reading workshop。每個workshop 成員為固定四人,家長和老師共同協商購買不同繪本書籍供學生小組活動時閱讀,活動后在課堂上展示他們的閱讀成果:如表演、續編故事、改編故事、寫讀后感等。這些以小組的方式呈現的活動能充分挖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了團隊精神。有些優秀的小組分工明確,有組長、記錄人、資料查詢人、創編人、匯報者(也可以團隊匯報)。人人有事可做,有事能做。還可以運用教師事先提供的“智慧錦囊”等方式,讓學生意識到完成某項任務,可以借助各種途徑,認識到依靠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使團隊更具凝聚力和創造力。在2017年第三屆廣州市小學英語“We read, We create (愛閱讀·有創意)”活動中,多個小組踴躍參加,家長也出謀劃策,參賽作品充分體現了學生的閱讀素養在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的提升。
實踐告訴我,真正的閱讀素養不可能完全通過教材來培養,學生需要補充適合不同階段學生的認知發展需求、語言發展水平、題材和體裁豐富的讀物,特別是要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步發展各種閱讀的策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王薔.提高小學生英語閱讀素養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 英語學習(教師版),2015.5.
[2]羌凌霞.淺談小學低中年級英語閱讀素養的培養. [J]. 課程教育研究, 2013.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