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婷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在每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重點工作,輔導員在其中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大學生戰勝自卑的個案進行分析與思考,采用溝通、交流、愛的鼓勵方法,通過長達三年的傾心投入輔導,輔導員逐漸從對學生的“顯形關注”到“隱形關注”過程,有效改善了學生的心理狀態。
【關鍵詞】戰勝自卑;個案分析
1前沿背景
自卑是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或自我意識,表現為對自己的能力和品質評價過低、自我態度消極、情緒狀態不佳、行為方式異常等。
以下為案例的發生背景:學生,某某,13級某某系某某班,來自西北地區。自2013年9月來校以來,在接受學校開學階段的心理測驗后,發現該生屬于心理普測中的預警名單,隨后在接受心理咨詢室老師的一次談話中,得知該生曾在高中有過抑郁病史,剛開始個人整個狀態表現為:自卑、低迷,無力,疑心過重,敏感,學習效率低。家庭情況是:該生家中較為貧困,父親在外工作,母親因家中有老人要照顧,沒有工作,家中主要經濟來源于父親。
2幫助過程:“顯形關注”
當得知心理咨詢室老師的反饋信息后,開始找學生談話,了解情況。剛開始接觸學生時,學生在聊天過程中一直是低頭說話,并且有種坐立不安的感覺,后來看到我很熱情的與之談話中,并時常用贊美的語言鼓勵他,他慢慢打開心扉,因此第一次談話沒有多久。但同時讓我開始加倍關注這個學生,主要采取的措施是:首先是與家長取得聯系,了解情況,同時建議家長過來陪讀;其次,私下告知宿管老師,班長及寢室長,讓他們多加關注;再次長期與心理咨詢室老師互相反饋情況,于此同時在系領導那邊也報備該生情況。整個大一第一個學期就是在這樣高度關注中慢慢地治療。第二學期開學不久,校心理老師與我反饋該生情況,告知我該生這學期開學狀態不是很好,了解過后得知之前因感覺專屬醫院醫生態度不好,為此他還去找中醫和私人心理醫生,因此還耽誤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以及藥物有停止一段時間,而后病情有些反復。對此,我與其父母保持緊密溝通聯系,同時讓室友及班長也加以關注。因該生這個階段心理情緒不穩定,最終在校心理老師的陪同下,聯系遠方父母來滬一起去醫院看病。當時過程是這樣的:從心理醫生這邊了解到:他現在還屬于抑郁癥,告知其要相信醫生,并讓其每兩周檢查一次,并且一定要配合醫生,按時按量吃藥。得知這些情況后,在與該生交流中,以鼓勵的方式告知其好好配合醫生治療,相信醫生。為了能早日康復,該生也慢慢配合治療。在心理老師及我的長期的幫助下,該生面部表情也豐富起來,而且還能對視與我交流,每交流一次我都鼓勵他一次。該生的專業技術能力不錯,因此我經常在這方面表揚他,并為其創造條件,增強他的自信心。例如,有一次我的電腦壞了,我拿著電腦到他寢室,后來讓他幫我看看,他立馬修好了,我贊美和感謝了他一番,當時我看到他聽到我贊美和感謝后,面部表情很開心,那一剎那讓我深刻感受到學生已然慢慢轉好。而且在一次談話中,他主動把他手機里的照片給我看,告訴我他參加了騎行社,周末會和同學騎行到周邊的風景區和學校,當時我很開心,他終于開始慢慢能夠充實自己的業余生活,并且不像以前說的都是不好的,而是喜悅也能夠與我一起分享。他的這些細微的變化已讓我內心看到了用心付出所謂的回報。
3逐漸轉向“隱性關注”過程
該生的情況到這個暑假軍訓開始慢慢我個人認為有所好轉,但也不能放松,于是還是繼續之前的關注,只是程度上轉為慢慢的隱性關注。第二年,只需通過寢室和班長的了解就可以關注其近期狀態。同時,利用網絡,在qq上保持與其一周至少溝通一次。上半年,醫生給他開就診由2周一次轉變為3周一次,我想這應該是他有好好與醫生、老師家長配合好的,而且寢室氛圍也不錯,關系都融洽。一年多的時間,該生由我們每周的反饋,到2周、一個月、2~3個月反饋,這逐一在循序漸進的轉好,這是關心他的所有人所希望看到的。當然我及心理老師和同學繼續在隱性關注著,直至其順利畢業。
4在針對心理教育工作中初步形成自己的認識,具體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4.1做到長期與學生溝通與交流,要有的放矢,因人而異
物欲橫流的社會,加速了社會人群的腳步,而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用心交流的時間,教育工作者也受到一定的影響,面對社會,我們在提升自身水平的同時,別忘了學生才是我們奮斗的根本,特別是在心理教育過程中,學生的心理問題在引起關注后該如何與學生交流,如何打開心扉,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該在工作的過程中不斷的思考、總結得出來的。
4.2愛的鼓勵教育很重要,不拋棄,不放棄
很多學生心理方面的自卑來自很多方面,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用自己愛的鼓勵教育來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增強自信心。鼓勵很重要,當你真心付出愛的鼓勵,相信學生會有感受的。這樣我們才能慢慢走進學生的內心,幫助他們走出陰霾,走向光明之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