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敬文
【摘 要】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任務在于學生獨立地運用連貫的書面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和自己的真情實感,而部分學生存在“能說不會寫,下筆不動人”的情況,要想改變這種“瓶頸”,歸根結底應該激發學生習作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使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學生心理
小學的作文教學,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培養學生用詞造句、布局謀篇的能力和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學生心理,滿足他們合理的需要,抑制其不合理需要;引導他們的需要向更高層次發展。
現今,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難點,重在語文教學的結果,最后都體現在讀和寫上;難在教師盡力地講,學生費神地聽,結果卻不盡如人意。要想改變這種現象,歸根結底應該激發學生習作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
一、摸準學生心理特點,使學生“望樓不興嘆”
在教學中不少學生怕寫作文,一是因為教師要求高,更主要的是沒話可說,他們還缺乏一定的寫作基礎,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1.注重學生的看、聽、說訓練
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說過:“需要的層次越高,個體的活動自覺性和積極性也就越高。”要使學生產生強有力的作文動機,就必須激發他們樹立較高層次的需要,也就是激發學生有較高層次的作文動機。我在平時教學實踐中,寓習作教學于學生的各項活動之中,如:組織學生的風箏比賽,讓學生觀察風箏的形狀,怎樣升空,空中的情形和樣子如何,賽后讓學生在小組內充分的說,然后自己寫出來。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需求,也提高了學生寫作的動機,為學生的寫作積累了素材。
2.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
閱讀能力訓練,是習作教學的奠基石,閱讀是感知和學習的過程,而習作是學生的具體實踐的過程,因此,閱讀教學不僅是讀的問題,而是應做到讀練結合,并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有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如:我在講授《我的戰友邱少云》一課時,除向學生傳授知識,體會人物外表描寫和內心描寫的作用之外,還對學生進行作文的基礎說的訓練,我問道:“一團烈火把邱少云整個包住了,我們只看到熊熊烈火,卻看不清邱少云此時的外表,能透過熊熊烈火,發揮想象來描述一下此時邱少云的外表嗎?”這個問題,不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通過學生的語言表達,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助于學生掌握本課的寫作方法。
在語文的講讀教學中,我還注意把讀詩和寫文結合起來。如:講讀古詩時,在全詩的訓練內容完成后,引導學生根據作者的寫作意圖和表達方式,有機地增添詞句,把詩歌改寫成敘述性的文章,即減少學生理解詩句的難度,又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拓寬學生的寫作空間,使學生“有的放矢”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是學習的奴隸,應該給他們以廣博的寫作空間,以便學生的個性得以發展。
1.學生作文要求不能過高
按照常規習作是選材新穎,事例典型,描寫形象角度新,描述生動等成人化的要求,使多數學生可望而不可及,以至于產生逆反心理,其結果將是欲速而不達。所以,教學時要針對學生的實際,確立要求能夠使學生舉手可得。
2.控制習作的篇數,切忌訓練過量
針對學生的作文應有量和有度,訓練不夠難以達到大綱的要求;訓練量過大,又增加師生的負擔,形成為完成作文任務而作文的心理,這不利于學生習作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訓練應當從簡到繁,由淺入深,訓練有序,以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3.改善習作評價手段
著名作家老舍曾說:“我在寫作中的一個竅門是,一個東西寫完了,一定要再念,看念得順不順?準不準?別扭不?邏輯性強一定要再否?這就是我一條成功的寫作經驗”。這就是作文的評改,作為教師對學生的習作應采取面批和背批相結合,學生的互評和自評相結合,實際上是一個互相幫助,取長補短的過程,使學生的習作水平能有很大的幫助。
總之,對于學生的習作教學,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行之有效的訓練,克服學生為難,急躁,抵觸的情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快樂學作文,那么學生的習作水平便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輔導員在培養高職學生就業能力中的作用研究[J].趙靜.才智,2017(10)
[2]基于高職學生就業趨向的審計課程設置構想[J].曹丹,張曉蘭,羅媛,劉娟.江蘇科技信息,2017(15)
[3]志愿服務對高職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作用[J].葉文通.職業,2017(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