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志凌
摘要:在國民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下,國有企業只有不斷優化內部經濟結構,完善經營體系,才能為國企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也才能最大程度上抵御來自市場激烈競爭中的各項風險因素。財務管理掌握著企業發展的命脈,對于企業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鑒于此,本文將從企業風險防御的角度來分析目前國有企業發展過程中財務管理方面的缺陷,以求對癥下藥,糾正管理過程中的不規范、不正確問題,讓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盡量避免因財務管理失當而引發的經營風險。
關鍵詞: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風險防范
對于企業而言,市場經濟就是一個“大熔爐”。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企業在發展中不僅能獲得各項資源和發展的空間,還要承受著在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的種種風險。這其中,由財務管理失當或失控而引發的財務風險的破壞力更強,影響更深。在社會主義體質下,我國國有企業開始逐漸擺脫了過去的計劃經濟體制,逐步與市場接軌,在此過程中,我們應尤其重視國企的財務工作,建立全面、快速、準確、有效的財務風險預警和防御機制,提高國有企業防范和應對風險的能力,進而全面提高國企的綜合實力。
一、新形勢下國企財務管理面臨的風險
(一)財務風險意識淡薄
在計劃經濟時期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前期,我國的大部分國有企業都是為了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支持而存在的,這些國有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大部分受政府或財政部門引導,其主要的資金來源也是靠著財政部門的撥款,而并非是商品經濟中的“自負盈虧”,在這種經營模式的影響下,國有企業的財務風險意識開始變弱,企業的管理者和財務部門的財務風險防范意識薄弱,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財務經營不善,國企的債務繁重,導致了國企出現了“資不抵債”的情況,這加重了企業發展的風險,對于國企的發展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此外,在國有企業的管理過程中,財務部門對其他生產、營銷部門的作用力不強,導致這些部門的財務風險防范觀念模糊,對于本部門的財務風險防控來說也是非常不利的。
(二)投資活動存在風險
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相關概念在國有企業中的普遍應用,我國的大部分國企也開始朝著多元化、集團化的趨勢發展,以獲取資源的最優化和利潤的最大化。目前,企業獲取利益的最快捷途徑就是利用企業的利潤進行再投資,為需要資金支持的企業進行資金投入獲取利潤,讓資金循環發展,從而賺取更豐厚的利潤。然而,在現實的操作中,國企再投資是存在著巨大的財務風險的,由于財務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在對企業的資金劃分和配比缺乏戰略性和前瞻性的考慮,有可能會造成國企自身發展過程中出現資金鏈斷裂的情況,資金的短缺會嚴重影響企業發展的進程,需要我們謹慎對待。此外,在國企改革前,企業資金來源主要依靠政府財政撥款,財務部門重流向而輕來源,對資金的來源不清楚。而國有企業進行改革后,其資金將主要依靠自身經營而獲得,需要對資金來源準確把握,如果不清楚來源,也有可能引發財務風險。
(三)財務管理主體和責任制不明確
在現代企業的構成中,資產重組、企業合作和合并都是實現資源配置,獲取最大經濟效益的有效形式。然而,無論是哪一種形式或企業行為,都需要有明確的企業主體和責任人來承擔企業的權利和責任。對于國有企業來說,它的主體性質和責任是不明確的,直接導致了其在財務責任上的不清楚,這樣的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是非常危險的,在未來的債務關系和債券關系中國企的這個弊端也會讓它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四)財務風險控制制度有待完善
完善的制度能夠讓企業在預定的發展軌道上健康、平穩運行,對于國企來說亦是如此。當前,我國國有企業還處在破舊立新的實施階段,許多制度都還有待更新、完善。在財務管理方面,雖然國有企業已經有了初步的財務風險防范的意識,但是這種意識明顯還沒有付諸于行動,也沒有一套健全的財務風險控制制度作為財務風險防范措施實施的準繩。沒有制度的引導,財務部門在風險防范的過程中的執行力度是不可控且無法衡量的,這嚴重制約了國企財務管理的工作。此外,受傳統經營方式的影響,國企在制度建設和執行方面受到的阻力也較大,這也是財務部門無法有效制定和執行財務風險防控制度的原因之一。
二、新形勢下國企財務管理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樹立國企財務人員的風險意識
國有企業建立財務風險防控機制的首要步驟就是要轉變企業傳統的財務管理理念和風險防控意識。首先,在管理層,首先要明確市場經濟條件下國企財務管理的概念和原則,國企的發展,應該是以企業自身為主導的,它的發展是受到市場調控的多種形勢的影響的,它的發展還應該是能夠自身承擔其發展成本并能夠不斷提升盈利空間的,這樣的企業才是有希望的,才能支撐起我們國家的未來。其次,在國企的財務部門,更應該樹立牢固的企業風險防范規范,財務部門是其發展的關鍵部門,必須要建立起全面的企業經營動態數據,讓各項財務數據能真實反應其發展經營情況,而不是一味“和稀泥”,粉飾太平。再次,在國企的基礎性部門,也要建立相應的風險防御機制,嚴控企業資金的流向,“開源節流”,為企業成本發揮創造最大價值空間,促進企業科學、健康發展。
(二)強化國企的資金管理
國企經歷過改革、改制一番錘煉后,對于企業資金管理的重要性認識必然會更上一層樓,對此,國有企業必須要妥善規劃企業的發展資金,做好資金管理工作。首先,從眼前來說,各級部門應做好資金監管工作,對于企業的每一筆資金的用途都應該有記錄,以便于財務部門進行資金費用核對,讓國企的各項資金都在可控的范圍內。其次,從長遠來看,企業需要對資金管理進行戰略性的規劃,通過進行前期預算管理,為企業發展儲備足量的資金,在此基礎上,可將企業多余的資金用于投資或者事業板塊開發中,以此來保證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雙重需求。此外,財務部門還應該做好資金監管工作,將企業的資金流向控制在工作范圍內,進而保障國企資金流的穩定、可控。
(三)明確國企財務管理的主體和責任制
對于國有企業主體不明和責任不清的問題,財務部門必須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加強對企業的財務監管和風險防御。首先,必須要解決企業發展主體不明確的問題,對企業和企業法人的相關權利資本化、明確化,讓國企企業法人以人格的形態進行經營管理,便于進行財務管理。其次,對于企業的權益和債務,也要建立明確的責任制,通過債務重組、轉化等方式轉化企業的債務,為企業發展創建平穩空間。
(四)完善國企財務風險的控制制度
當前,加強各項制度建設是國有企業各項事業得以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為推進國企財務制度改革和建設,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要建立財務風險防控機制。根據企業發展情況,以最新、最科學的財務管理和風險控制理論為藍本,建立適用于國有企業發展的,能滿足各級部門發展需求的財務控制制度總綱,以此作為改革時期國企財務管理的指南針。其次,根據各部門發展的特殊性,建立各級部門財務管理和控制機制,此機制主要是以部門適用性和靈活性為要,在不違背總綱的前提下靈活管理各部門的財務活動。再次,要明確責任分工。在企業內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財務審批和財務監督機制,通過逐級審批、嚴格復審等相關制度嚴格控制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最大程度上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前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是艱難而又曲折的。從企業內部來說,必須要全面建立企業的財務風險預警和防范機制,從企業主體、制度、資金管理乃至財務人員管理等方面建立全方位的風險防范動態機制,避免國企財務工作中出現差錯,將國有企業在發展中的各項風險指數降到最低,從而保證國有企業能夠在一個相對健康、穩定的空間內發展,繼續國企改革的未竟事業,讓國有企業在未來的發展中做大、做強,以實力為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任宇,楊揚.國有企業財務風險的應對措施研究[J].鐵道工程學報,2012.
[2]趙娜.國有企業財務風險的控制與防范措施[J].科技創新導報,2015.
[3]王燁.國有企業財務風險防范機制探析[J].會計師,2015.
(作者單位:湖南省新華書店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