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農村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去往經濟發達的城市謀生,導致農村人口流失嚴重,大量的空巢老人無法與子女同住、被子女照顧。這也就導致我國農村的養老問題越來越嚴重,已經成為急迫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本文主要是以問卷調查和個人訪談的方式,通過實證調研,了解了浮梁縣合源村空巢老人的基本情況,對該地空巢老人的養老現狀和養老需求進行了深入分析。
關鍵詞 合源村 空巢老人 養老困境 養老需求
作者簡介:余佳佳,九江學院政法學院。
中圖分類號:C913.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8.223
一、空巢及農村空巢老人的界定
空巢一般指的是家中已退休的長輩由于子女等晚輩因常年在外工作或學習等原因而導致大部分情況下不得不獨自生活的家庭。顧名思義,“空巢”就是指兒女成年后,有獨立的經濟能力,從父母家中相繼搬離出去,就只留下老人獨自居住的家庭。而農村空巢老人指的則是由于各種原因無法享受到兒子或女兒的照料并且通常情況下難以與兒女居住在一起,從而一個人獨住或者是與配偶共同居住在農村的老人。
二、調查地選擇依據
本文選擇江西省浮梁縣合源村為研究對象,主要是有以下幾個考慮因素:
第一,調查地的價值性。根據浮梁縣經濟的發展與當地農村的建設現狀來看,合源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具有強大的發展潛力。合源村留守老人很多,主要責任就是在家種植農作物與照料孫兒。并且當地每年都會組織一些娛樂節目,主要是為當地老年人提供的,因為大部分年輕人都已經外出謀生,只留下自己的父母在家,可想而知,這些留守老人的內心世界會是怎樣的落寞。身處偏遠山區的他們,沒有優越的生活保障,沒有便利的生活條件。選擇此地進行調查,對研究農村養老問題具有重大意義。
第二,調查地的可行性。筆者老家就在浮梁縣合源村,在進行調查之前,就了解到該地留守老人的居住條件十分簡陋,并且很多老人的身體、精神狀態都不是很好。經過仔細的分析,筆者主要是采取了問卷調查和個人訪談兩種形式進行調查。當然,要很好的完成這項工作,離不開當地工作人員的幫助,他們為筆者提供了許多重要的信息,才使得這次調查能夠得以順利進行。在調查過程中,筆者收集了大量真實有效的數據,并且真正深入體會到了那些留守在家的老人們的內心生活,了解到他們的生活訴求與情感世界。
第三,調查地的代表性。江西省浮梁縣合源村臨近安徽、福建那些經濟較發達的地區,農村去往城市務工的人數特別多。由于交通便利,農村中的年輕人更樂意去往城市發展,以謀求更好的生活條件,因此,愈來愈多的老人就被置于農村。筆者發現當地老年人口較多,分布的密度比較大,但在該地投入建設的基礎設施或養老機構比較少,所以從中不難看出養老問題突出。
三、江西省合源村空巢老人的基本情況
參與本次調查的老人總共有40位,主要情況如下表所述:
表1:合源村空巢老人的基本情況
從上表中,首先,我們不難看出接受采訪的這40位老人,總體年齡偏大,而且有一部分老人已經達到了80歲以上的高齡,并且75歲以上的老年人也占了總調查人數的55%;其次,我們會發現這些老年人中女性人數遠遠多于男性人數,占65%,經調查可知她們中的大部分都是為了在家中種植農作物,或者照料孫兒;再次,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這些老人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在采訪的過程中,用普通話很難和他們進行交流,并且談到一些新鮮事物他們也很難理解和領悟;最后,在這些老年人中,他們大部分是與老伴一塊居住的,占了82.5%。只有少數喪偶的老人是自己獨自生活,在與他們的交談中,不難感受到他們對配偶和子女深深的想念。
表2:合源村空巢老人的子女情況
在這次調查中,我采訪的大多數留守老人都有自己的子女,而且還不只一兩個。他們均有3到4個子女,其中最多的有7個兒子或5個女兒,只有個別因為沒有結婚的老人而沒有子女。根據上表,我們會發現,這些老人所生子女的數量是極其之多的,這也是為什么當時要提倡計劃生育觀念的原因,在他們那個年代,生活窘迫,需要生育更多的子女來充當勞動力,以改善自己的生活。但似乎這又是矛盾的,子女如此這多,為何還會有如此多的老人被留守在農村,這也是全社會需要關注的問題。
四、合源村空巢老人養老需求現狀
(一)經濟需求
表3:合源村空巢老人的每月生活費
通過上表,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合源村的空巢老人每個月的生活費都特別少,很大一部分老人的生活費在900元以下,占了97.5%。這對于我們現如今的生活水平而言是不可想象的,根本不能滿足我們日常的生活需求。尤其是大部分老人的生活費在300元以下,他們的日子過得十分拮據,大部分時間都是以紅薯或者是土豆來充饑,在走訪過程中,發現他們的廚房會有幾個大袋子,都是用來裝這些干糧的。也有一部分老人表示,在農村,這些開支已經足夠了,他們平時會種植一些蔬菜,能夠依靠這些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甚至還可以為自己的子女提供一些蔬菜,每逢年過節就會送些過去。當然,也有少數老人對自己的生活并不是很滿意,他們覺得現如今經濟發展迅速,物價上漲的非??欤芏嗌畋匦杵罚麄兌疾痪邆滟徺I的經濟能力,而且還要每天省吃儉用。他們表示,在農村,最忌諱的就是生病住院,因為那會花上一大筆昂貴的醫療費。所以,從分析來看,他們對經濟的需求還是十分強烈的。
(二)生活需求
表4:為合源村空巢老人提供生活幫助者
在走訪的過程中,筆者發現有些人家不止1個或2個老人,在交談中了解到他們都是隔壁鄰居。他們告訴筆者,他們一有時間就會聚在一起聊聊天,曬曬太陽,因為子女長年不在身邊,鄰居就是他們最親的親人。
根據上表,我們也可以清楚的看到,給老人生活提供幫助最多的就是鄰居,占了40%。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是會有一些磕磕絆絆,比如有時老人身體不適,臥病在床,自己的生活難以照料,而子女也無法立馬趕回身邊,每每這種情況發生都是鄰居來細心照料。正所謂遠親不如近鄰,鄰居就成為了他們最親的親人。但是鄰居基本上也是老弱病殘,在遇到一些突發情況時老人們往往手足無措。
(三)精神需求
表5:合源村空巢老人訴說心事的對象
經過走訪村里發現,合源村老人過的生活并不十分樂觀,雖然說他們不需要進行過度的體力勞動,但是他們仍然需要起早貪黑,因為經濟條件有限,所以他們每個季節都要種植一些農作物來填補家用。有時,生活拮據,他們也不愿和自己的子女聯系,他們一方面害怕自己的子女擔心,給他們的生活造成壓力;另一方面,也害怕自己遭到子女的嫌棄。子女常年在外打工,很少有時間回老家去陪陪自己的父母,甚至連電話也很少聯系。因此兒女對老人平時的生活情況,精神需求并不了解。而父母盡管有心事,為了讓自己的子女在外好好工作,不讓他們擔心,老人也不會將自己的心事告知子女。有時即使告知了,子女也不會多在意,沒有放在心上。因此,時間久而久之,他們和子女間的聯系也越來越少。在交談過程中,筆者發現空巢老人的精神世界是十分空洞的,遠離城市的他們,不會享受到豐富的晚年生活,他們唯一的精神寄托便是鄰居,他們也更加樂意把自己的心事或感受與自己的鄰居分享。
浮梁縣合源村農村空巢老人的情況只是中國廣大農村空巢老人現狀的一個縮影。文章通過實證調查分析了該村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現狀和需求,以期引起社會各界對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的關注,讓每一位農村空巢老人都能老有所居,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
參考文獻:
[1]韓文甫、賈婷婷.我國農村空巢老人養老保障面臨的困境及對策分析.山東農業大學學報.2013(3).
[2]我國養老金替代率偏低,家庭養老沒存百萬免談.南方都市報.2016.
[3]費孝通.家庭結構變動中的老年贍養問題——再論中國家庭結構的變動.北京大學學報.19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