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蓮
摘要:建立合理的、科學的、完善的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體系,并將現代企業的內部控制理論、具體實施方法等引入到行政事業單位中,構建分崗設權、分事行權、分級授權、預防腐敗的制衡機制等,這些將是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效率、內部控制水平的最基本要求。本文將就新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內控體系的構建情況進行分析,并探討解決其中一些問題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新形勢,行政事業單位,內控體系,完善措施
在現代企業中,內部控制的實施能夠有效提升企業的運行效率,保證企業資產的安全與完整,能夠保證信息的獲得渠道更加安全、更加可靠、更加全面。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我國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雖然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我們還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在我國行政事業單位中,其運行機制并未與時俱進,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潛藏于行政事業單位中的很多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已經對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帶來了威脅。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不斷加強對腐敗的懲治力度,并且必須盡快構建一整套完善的防腐敗體系,并將權力關進籠子里。因此,考慮到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形式,我們必須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構建完善的、科學的、規范的內控體系,并有效地、合理地幫助行政事業單位規避各種管理中存在的風險,從而為更好地推進行政事業單位的健康、穩定發展奠定基礎。
一、行政事業單位實施內部控制所要實現的目標
(一)保證行政事業單位業務活動的合法合規性
隨著我國《預算法》、《國有資產管理法》、《財政監督法》、《會計法》、《稅法》等相關財政工作法律法規的出臺與深入實施,各行政事業單位必須對本單位的各項資金業務流程進行梳理,進一步明確每一個具體業務環節中的內容。例如:對于市場監督單位而言,應該根據自身的職能作用對各項工作進行全面地分析、科學地評價,充分了解各項業務的目標、內容與范圍,以此來保證各部門、不同的工作人員明確自身的職責,保證各業務流程的合法合規開展。
(二)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和使用效率的提升
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內部控制,對本單位的國有資產進行分類管理,對資產的使用與配置環節進行嚴格控制。例如:某市場監督單位針對國有資產建立了固定資產臺賬,加強了對本單位資產的管理,并采取不定期清查并針對性對資產進行盤點。
(三)保證行政事業單位資金運行信息的真實、完整、可靠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實現了經濟活動管理的信息共享,為采購、預算管理、國有資產的管理構建了一個較為完善的平臺,避免了由于人為操作失誤而導致的資金安全問題。
(四)有效地防范了行政事業單位的公職人員各種舞弊行為的發生
構建完善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實現了與其業務制度的融合,在管理工作中將各種制衡機制引入其中,更是實現了監督、執行、決策之間的分離,起到了相互制約的作用。最終避免了各種貪污舞弊、尋租腐敗等行為的發生。
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構建中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控制意識不強
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的特殊性質和地位,導致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并不重視內部控制工作,內部控制意識差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例如:在調查中發現,某些單位的一把手、中層領導、相關人員關于內部控制方面的知識認識不夠深入,不夠具體,對于內部控制的認識可能還停留在簡單的建設制度、執行制度的層面上;還有某些單位的領導有內部控制就是財務部門的工作這樣的誤解,認為是財務人員的事情,與自己的工作并不存在多少關聯。
(二)組織建設缺乏完善性、健全性
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中所反映出的一些情況不難看出,由于長期以來受到行政管理理念的影響、受到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缺乏對內控意識的宣政策宣傳,各單位的一把手和主要領導并未將自己視為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意識,也并未將內部控制工作指定到具體的職能部門或者牽頭部門。例如:有的某些單位并未將單位的不同的職能部門和崗位融為一體,進行各方面資源的整合,各職能部門之間缺乏相互制衡機制的制約。
(三)內部控制制度尚缺乏完善性、健全性
制度是一切行動的指揮棒和基本保障。目前我國很多行政事業單位中已經構建了一定的規章制度,如:會計管理制度、預算制度、政府采購制度等,并已經在長期的工作中積累了一整套規章制度和管理經驗。但是,認真剖析后不難發現,行政事業單位制定的這些制度中大部分是一種原則性的規定,具有一定的標準性、程序性。但是不同的事業單位具體的工作性質也是各不相同的,各自所面臨的風險點也不一致,例如:有的單位的收支制度控制不到位、有的事業單位的政府采購制度不完善、控制程序不規范、對風險的防范于規避不到位等,這就導致一些人在執行制度是經常按照領導的意圖辦事,嚴重的還出現了嚴重的違紀違規現象。因此,各事業單位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工作情況進一步完善相關的制度。
三、優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有效措施
(一)不斷優化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崗位設置
目前在行政事業單位中,對財務會計崗位的設置還存在問題,人員還缺乏必要的勝任能力,很多員工,包括財務人員在內都對內部控制人事不足、風險管理與控制意識差。因此,行政事業單位必須盡快提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的素質、優化崗位設置。如:A局加強了在人力招聘環節的內部控制,并設置了專門的部門和崗位職責來負責單位的招聘工作。該局在人員招聘過程中結合自身發展的需要對于用工類別、到崗時間、專業、工作經驗、學歷與職稱、年齡與性別等做出了明確要求;在崗位設置方面,該局建立了專門的審核審批機制,防止招聘環節出現腐敗現象。
(二)加強預算管理
針對目前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基本都是由財務部門代為編制與管理的問題,一定要做到讓單位內部所有的部門都積極參與到預算的編制中,使編制的預算能夠符合單位未來發展的要求,同時提升預算編制的準確性、科學性、規范性。例如:某局對預算的實施情況進行了及時跟蹤,嚴格把握資金的撥付與使用,對每一筆預算資金的用途清晰地掌控,以此來保證每一筆預算資金能夠真正落到實處,防止財務腐敗、舞弊行為的發生。再如:B管理部門還成立了專門的預算核查小組,對預算執行中存在的偏差進行了分析預處理,為預算的順利實施提供了保障。
(三)加強對政府采購的管理
政府采購所涉及的資金數量較大,采購環節多、涉及到的部門廣,這就要求各行政事業單位必須加強對政府采購環節的有效管理和監督。例如:成立專門的、單獨的采購監督機構;不斷完善政府采購制度;加強對政府采購環節中財務票據的管理。
(四)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收支的管理
這就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必須加強對收支業務的內部控制,建立健全收支管理制度。一方面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特別是對于很容易出現貪腐問題的會議費支出、報銷費用支出、培訓費支出、招待費支出等建立內部控制機制,實現經辦人、授權人、審批人等分清職責,并加強對他們的監管。對于可疑之處的金額和用途一定要建立一套標準化的管理制度,避免不必要支出的發生。
綜上所述,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將越來越規范化,不斷優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這對于有效提升事業單位的管理水平、進行風險防范等方面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對于推進廉政工作的向前發展、維護公眾的利益等有著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艷,于洪鑒,衣曉青.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框架研究—基于AHP與FCE的視角[J].財經問題研究,2015(9):72-79.
[2]文川,黃凱穎.基于網絡分析法的政府部門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體系研究[J].財會月刊,2015(4):10-15.
[3]黃娟.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與腐敗預防長效機制探究[J].財政監督,2015(2):18-19.
(作者單位:嘉峪關市市場監督管理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