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
摘 要:近幾年電子商務成為社會經濟的熱點領域,電子商務普遍應用于各種領域并且成就顯著。為了響應世界的發展熱點,盡全力發展電子商務是我國尋求貿易經濟發展實現貿易大國和強國的一個關鍵突破口和必然選擇。本文分析了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和作用,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目前的應用情況,同時對未來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
關鍵詞:電子商務;國際貿易;影響;應用現狀
自二十一世紀以來,電子商務的發展勢頭驚人,發展速度極快,并逐漸在國際貿易領域占據很大的地位和作用,從而大大的打壓了傳統的國際貿易形式,使得無紙化可能成為未來貿易的主要形式。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具有兩面性,電子商務也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一方面,電子商務可以為國際貿易提供各種各樣的機會,另一方面,也會給國際貿易帶來很大的挑戰和困難。電子商務在我國發展較晚,但是后勁足,并不亞于其他的起步早的國家[1]。自從加入國際貿易組織,我國在國際貿易方面發展迅速,經濟地位得到明顯的提高,為了確保中國貿易企業在未來的發展,我國必須要正確應對電子商務帶來的各種機會和困難,促進我國經濟的騰飛。
1 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1.1 積極影響
1.1.1簡化了國際貿易的業務流程
電子商務深刻的改變了國際貿易的業務流程。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催生了無紙貿易。電子數據交換,即EDI技術,是無紙貿易的關鍵和核心。所謂EDI 技術,就是指通過互聯網和計算機把經濟貿易中涉及的各方當事人和各部門連接起來,作為交易的橋梁和中介,將各個環節和當事人匯集在一起,借助數據傳輸的便利性,摒棄以往的合同簽訂等必要的紙質憑證,可以在遠程、異國、異地實現交易的達成,簡化程序,又能確保規范性和較大的安全性,因此受到廣泛的應用。電子商務可以大大的簡化交易環節,減少人工的參與度,節約了較多的時間,交易效率高并且不易出差錯,最重要的是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1.1.2促進了國際貿易經營主體趨向多元化發展
在電子商務盛行的背景之下,會出現很多電子虛擬企業。所謂電子虛擬企業,就是指在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利用現有的技術,將單個獨自的外貿公司匯集在一起形成一個較大的組織,這個組織就稱作電子虛擬公司[2],這個虛擬公司的運營是通過合作來實現的,各個公司進行資源共享、合作配合,共同完成任務,而這些功能在以前的外貿公司單打獨斗中都是無法達成和想象的,在虛擬公司中便可以實現,并取得較好的效果,獲得可觀的市場效益。
另外,電子商務的出現大大減少了中介型外貿公司的數量。運用電子商務,在信息化環境中,消費者和生產者可以通過網絡實現直接的聯系,不再需要中介介入來實現交流,因此會對傳統的實體型中介型外貿公司的發展產生很大的打壓,發展受到限制,并且未來的發展機會也較低。相反,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的新型貿易中間商頓時蜂擁而至,為貿易提供交易平臺。
再次,各中小企業相繼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主體企業。在以往的舊國際貿易體制約束下,由于大型企業實力較強,在國際貿易中占據主動權和主體地位,而規模和實力都較低的中小企業優勢不大,難免受到壓制。由于電子商務的出現,國際貿易的要求變低,這給各中小型外貿企業帶來了難得的機會和發展,企業的實力和規模不再是從事國際貿易的標準和要求。
1.1.3變革了國際貿易的經營管理模式
電子商務利用網絡和EDI實現交易,依據信息化,將信息流、資金流、商流和物流整合,形成集四流于一體的一種新的管理模式。這種新的管理模式不再依靠以往貿易中的代理等方式,而是在網絡上進行直接的交易,簡便、快捷、安全,這種直接交易的形式在當下企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肯定。除此之外,網絡化的貿易也不再受時空的束縛,隨時隨地就可以達成交易。
1.1.4改變了國際貿易的監管方式
在電子商務促使國際貿易發展為無紙化的同時,政府也必須出臺相關的監管方式實現有序的監管。進出口通關、外匯核銷等必要的環節上政府也實現了電子化的管理,實現貿易監管的動態功能,保證監管的效果。
1.1.5促進了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發展
新的貿易形勢下,國際分工更加明確和細化,也越來越依賴網絡,因此,分工的元素也逐漸從物質轉為了電子信息,整個的市場也基本是建立在虛擬環境的基礎上。
市場重點的轉向和國際分工的改變必然會導致貿易格局的改變。信息產品逐漸成為貿易交易中的主流,而不是傳統的實體商品。同時,服務貿易也得到不斷的發展。技術貿易也突破傳統的形式,以建立在互聯網上的知識和信息為重點發展內容,實現各國對技術的參考和借鑒。改進以后的技術貿易和服務貿易發展勢頭猛進,為國際貿易保駕護航。
1.2 消極影響
2.1加劇了國際貿易中的“馬太效應”
首先,互聯網作為一種無形的技術,推動了國際貿易實現更多的發展可能,對世界經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一部分發達國家并且已經發現這個問題,并成立有針對性的政策來促進信息技術在貿易經濟中的合理運用,同時在全球領域內與其他國家合作,研討全球電子商務實行的標準,以期望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占據主動權和優勢地位,獲取話語權。通俗講,就是大部分的發達國家希望利用制定電子商務規則的機會建立新的貿易壁壘,突出發達國家的優勢地位,對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造成限制和約束,使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目的是減少發展中國家對他們造成的經濟威脅,使“馬太效應”越來越嚴重。由于發展中國家的劣勢地位,發展中國家沒有發言權來否定這種貿易不公平。
其次,發達國家憑借其先天的優勢,在國際貿易競爭中占據了主導和領先地位,發展中國家資金有限、技術不完備、設施不全面,無法和發達國家抗衡,在一定程度上處于弱勢地位,因此,在發展上落后。從這個角度來看,電子商務的興起并不能為所有的國家創造一種平等的競爭環境,反而會對發展中國家參與國際貿易形成約束和限制,為發達國家創造先機,更有利于發達國家,而非發展中國家。endprint
1.2.2造成國際貿易中大量稅款流失
電子商務雖然能夠促進國家間,或者企業間的貿易交易總額增加,但也正是由于這一點,給某些企業逃稅避稅提供了機會。各種非法企業也趁機出擊,采取多種避稅形式,稅款流失現象嚴重。逃稅漏稅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由于電子商務的交易是虛擬化和無紙化的,我們很難知道貿易的對方的交易地點、收入形式、國家來源等信息,這就對稅務部門獲取稅收證據造成了很大的困難。由于涉及國際間的貿易,一不小心容易引起國際紛爭,造成嚴重的后果。
(2)稅收征管手段的升級遠遠落后于電子商務的發展程度,解決方法永遠不及問題的出現速度,稅款流失并沒有得到控制。
(3)電子商務憑借其直接交易的優勢,忽視了中介機構的作用,不能發揮中介機構代為扣稅的功能,從而沒有一種方法能夠保證稅的正常上繳。
全球各國雖然已經明顯意識到稅款流失的危害,但是目前仍沒有辦法來解決此種現象的發生,這個問題的解決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這需要多方面的相互合作和配合,但仍不能放棄尋求該問題的解決方法。
2 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現狀
2.1 在國際貿易中各國應用電子商務的水平并不均衡
各國在國際貿易方面的發展不同步,水平也不一致。美國、日本等經濟發達國家走在前列,發展中國家明顯遠遠落后[3]。亞洲地區經濟發達,電子商務發展較好,拉丁美洲的巴西、墨西哥發展較快,而非洲地區發展較落后。實際上,決定一個國家和地區電子商務發展水平的一個決定性因素是信息化設施的完善與否,信息化設施完善的國家,基礎過硬,發展相對具有優勢,設施不全面的國家,就已經從源頭上被拉開差距了。
2.2 各國電子商務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
前面提到,信息設施建設對電子商務的發展起到關鍵的決定性作用。縱觀全球,電子商務發展較好的國家,如日本、韓國等國家的信息設施都較完善。發展中國家落后于發達國家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是因為信息設施的差距。
為實現與世界的同步發展,我國也在不斷加大信息設施的建設力度,例如,我國進幾年一直在加大信息高速公路建設力度,并加大對其投資和重視,初步提高網絡傳輸水平。
2.3 以 EDI 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發展相對成熟
電商區別于其他實體貿易的不同之處在于信息化的利用,因此信息技術是電商要面臨的一個重要因素。前面提到,EDI技術支撐起了電商平臺。EDI 技術經過將近五十年的發展,已經逐步成熟。未來EDI傳輸主要依靠互聯網,因此要加大互聯網的安全性和人們對互聯網的信任度和認可度。EDI在技術方面已經毋庸置疑的做到了技術的頂層,然而最為關鍵的是拋棄技術的概念,將EDI合理有效的應用于商業貿易,在商業中實現價值。
3 未來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無紙貿易
綜上所述,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越來越趨向信息化、無紙化,因此,有理由相信無紙貿易與可能是未來國際貿易的發展方向。無紙貿易跟EDI的概念類似,不受時空的束縛和約束,基于信息化的互聯網來將交易涉及的人員匯集在一起進行國際貿易往來。
通過對電商目前的應用情況和對國際貿易產生的積極和消極影響進行探討,可以對電商有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電商平臺上的貿易交易涉及多個當事人和環節,各國要充分利用其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遵循國際規章制度,實現本國貿易經濟的迅速發展。電子商務在未來的國際貿易中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應用也會越來越廣泛。
參考文獻
[1]喬陽,沈孟,劉杰,楊光,岳強.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及應用現狀分析[J].對外經貿,2012,03:39-41.
[2]錢莙.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及應用現狀分析[J].現代商業,2016,25:44-45.
[3]張毅.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及應用現狀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5,11:1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