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葉凡
摘 要:民商法在市場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對市場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較好的解決,可以更好地促進商品交換,促進市場經濟的長遠發展和進步。把握民商法的功能和作用,使其在市場經濟發展中進行有效應用,關系到了我國國民經濟建設效果,對于促進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來說,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文章結合民商法內容,分析了其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關鍵詞:民商法;市場經濟;作用分析
民商法的產生以及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國從封建社會以來,對商事互動的關注度得以提升,并且設置了相應的法律。隨著各朝各代商事活動的不同,以及商事活動發展水平的差異性,民商法相關法律規定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和進步。到了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確立以及國家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注度的提升,民商法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也越顯突出,把握民商法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對于把握民商法內涵,對民商法法規、制度進行完善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民商法在經濟發展中的功能分析
1.1 對社會資源進行有效調控
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如何對社會資源進行有效利用,關系到了效益的實現。企業在參與市場經濟過程中,注重對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配置,實現資源優化目標,以最低的成本獲取最大化的效益。但是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一些資源具有稀缺性,這種稀缺性的資源能夠為企業發展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企業之間對稀缺資源的爭搶,可能導致沖突和矛盾,這就需要借助于法律法規進行規定,對矛盾進行調整,實現利益平衡目標。民商法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對社會資源的調控,能夠使市場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矛盾進行調和,降低沖突,使社會資源的分配更加合理。同時,民商法的應用,對于社會資源具有宏觀干預的特征。政府通過出臺一系列的政策,能夠使企業對資源應用過程中,做好相應的安排,使資源的價值得到最大化的發揮。此外,社會資源調控過程中,民商法以法律形式對資源調控問題進行了規定,具有一定的強制性,這種強制性要求各參與市場經濟的主體必須去遵守,能夠盡最大可能的保證資源的合理分配,使市場經濟運行具有良好的秩序[1]。
1.2 解決民事和商事之間的矛盾
民商活動過程中,民事、商事之間的沖突普遍存在,如何對這種沖突和矛盾進行調節,關系到了市場經濟的平穩運行。民事和商事的矛盾,是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必然存在的東西,由于在資源分配過程中,無法實現絕對的平衡,各利益主體在參與市場經濟過程中,如何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目標,是民事、商事活動的一個突出特征。民事和商事利益不平衡問題,導致沖突的產生,由于這種利益沖突問題,可能使民事、商事活動出現一些違法、違規的行為,給市場的正常發展、運行帶來不利影響。民事、商事矛盾由來已久,民商法的應用,對矛盾進行了調整,使矛盾控制在一個合理范圍內。通過這種矛盾,有利于促進從事民商活動的利益主體對自身進行完善和改進,以促進發展能力的提升,更好地實現利益目標。
2 民商法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把握
2.1 注重對民商主體價值進行保護
價值問題是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在參與市場經濟的各個主體中,圍繞價值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并采取多種措施,力求實現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在實現價值過程中,各主體之間不斷地進行博弈,而在這一過程中,一些非法手段介入,會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給市場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民商法對民商主體價值的保護,主要是對不正當競爭行為予以控制,使價值目標能夠以合法、合理的手段實現。市場經濟中,商戶個體在法律法規允許范圍下,開展一系列的經濟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其必須對法律責任和法律義務去遵守。民商主體參與市場經濟,民事主體與商事主體具有一定的法律關系[2]。民商法的應用,則是對民事和商事主體進行確立,使其法律地位得以明確。在經濟活動過程中,民商法兼顧民事主體和商事主體的利益,對二者之間可能存在的沖突與矛盾問題進行解決,以法律依據,保證雙方的權益目標得以實現。
2.2 確保交易雙方利益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民事主體和商事主體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兩大利益群體,雙方利益如何保證,關系到了市場經濟的長遠發展。從民事、商事活動的實際情況來看,不論是民事主體還是商事主體,都考慮到了各自的利益,希望以最小的成本換取最大的收益。在這一過程中,商事主體為民事主體提供服務和產品,商事主體利潤的實現,以出售商品或是服務來實現。在這一過程中,商事主體會盡最大可能的壓低成本,通過較小的成本,使其在市場競爭中獲取競爭優勢,滿足民事主體“物美價廉”的需要。民事主體在進行商品或是服務選購過程中,價格和質量是其考慮的關鍵點。民事主體根據自身的需求進行商品或是服務的選購,一些民事主體對價格的關注度較高,以低價購買;還有一些民事主體更多地強調于品質與質量,其愿意花費更高的價格獲取商品或是服務。針對于民事主體和商事主體的需要,民商法在市場經濟中的應用,就需要對交易雙方的利益予以保證。一般來說,在滿足這一目標過程中,民商法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內容:
一方面,借助于民商法律,能夠使交易成本最大可能地降低,刺激商品或是服務的買賣;另一方面,依靠民商法律,能夠對交易周期進行縮短,使交易效益得到提升[3]。民商法在實現這兩個目標過程中,以預先設置的交易方式,能夠根據交易客體的情況,使交易方法更具針對性,更好地滿足交易客體的需求。同時,交易方式的設置具有一定的固定性,不會隨著交易客體、交易時間、交易地點變化而發生改變。交易過程中,民商法對交易的環節做出了相應的法律規定,能夠使各個交易環境正常的進行。民商法對交易問題的設置,使交易方式變得更加統一,能夠縮短交易的時間,保證交易效率的提升。此外,民商法的應用,注重對交易環節的矛盾進行把握,這樣一來根據民商法的相關規定,民事主體和商事主體能夠根據各自的情況,對交易矛盾予以解決,保證民商法交易效果和交易質量得到提升。endprint
2.3 把握交易安全
交易安全問題是民商法法律法規制定必須把握的重點內容,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形勢的變化,民商法關于交易安全的原則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其對社會經濟的關注度會更加深入,對影響交易安全的因素予以把握,在很大程度上確保了交易安全。民商法的創設,其根本目的在于設置一種正義的社會秩序,能夠保證民商活動在這種社會秩序下,保持一個穩定、持續的發展態勢,實現長遠的發展目標。從社會經濟的發展情況來看,維持一定的秩序,必須以安全作為前提保障。安全可以說是秩序的核心,安全問題應該擺放在民商活動的中心位置。買賣雙方在交易過程中,各自利益的實現,必須以交易的安全作為前提,一旦交易不安全,勢必會給民商活動一方或是雙方帶來不必要的損失。交易安全問題主要是指與交易安全有關的一切問題。在進行買賣活動開展過程中,買賣雙方均會采取一切手段保證交易的安全,國家在立法過程中,采取司法、行政等手段,避免買賣雙方出現財產損失。交易安全在民商法中的表現,要注重對交易安全做好判斷,能夠對交易安全中的“靜態安全”和“動態安全”進行有效的區分和對待。一般來說,在民商活動中,主要安全問題在于“動態安全”。在進行交易過程中,通過貨幣或是物物交換的方式,使交易一方獲取另一方的商品或是服務。這一過程中,在取得商品以及服務過程中,商品及服務是否安全,是否會對買方造成不利影響,是交易安全需要考慮的問題。同時,在交易開展過程中,交易活動本身的安全性,主要考慮到了交易的順利進行。民商法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要保證交易在過程和結果兩個方面,都具有安全性,只有這樣,才能夠切實地滿足民事主體和商事主體的權益。民事主體更多地涉及到了交易結果的安全性,而對于商事主體而言,則主要涉及到了交易結果的安全性。
2.4 突出商事活動的效率和公平
商事活動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商事活動的活躍,能夠促進市場更好地發展,使市場活動創造出更大的效益。在商事活動開展過程中,效率和公平問題關系到了市場經濟的有序發展。在市場經濟活動過程中,商事活動可能出現一定的沖突和矛盾,民商法在對這種沖突和矛盾調節過程中,需要堅持公平原則,結合商事活動參與主體的情況,做好分析和判斷,使矛盾解決更加科學、合理。此外,從市場經濟活動本質來看,經濟主體的活動受到客觀因素的影響,在參與市場經濟活動過程中,面臨的變數較大,這種變數會對原本的利益產生影響。一些商事主體受到外部因素影響,可能對其原本利益產生影響,甚至會造成利益丟失,或是利益失衡。而為了彌補損失,一些商事主體可能會打破這種平衡,以不正當手段競爭,對其他商事主體進行打壓,引起市場經濟的不公平發展。民商法的應用,以強制性手段對各商事主體活動進行了規定,能對商事主體予以監控,對違法規定的商事主體予以打擊,使市場經濟發展處于正常的秩序當中。
3 結論
民商法在市場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市場經濟的正常、有序發展。對民商法內涵的認知,要注重結合市場經濟發展情況,考慮到市場經濟形勢對民商法的影響,并加強民商法與民事主體和商事主體之間的關聯性,切實地發揮民商法的功能和作用,為市場經濟的良好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李越. 論現代民商法在我國經濟中的價值體現[J]. 法制博覽(中旬刊),2013,10:275.
[2]戴舒. 現代民商法應樹立系統調整的觀念[J]. 法制博覽(中旬刊),2013,11:300.
[3]鄭玉琦. 現代民商法在我國經濟中的價值分析[J]. 法制博覽,2016,28:2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