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神經系統的“守護神”銅

銅能減少自由基對神經細胞的毒副作用、維護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兩種神經遞質的正常功能,因而對維護神經系統有保護作用。缺銅將會導致神經細胞減少、腦灰質與腦自質的病變、大腦萎縮,出現運動失調、發育停滯、嗜睡等癥狀。但銅攝入過多,也會出現副反應,表現出惡心、嘔吐、上腹疼痛、腹瀉以及頭疼、眩暈等癥狀。
每日究竟攝入多少銅才能維持機體的銅的平衡呢?美國的衛生組織提出了一個標準(見下表),大家可以參考使用。

美國的衛生組織提出的每日攝入銅的標準
人體缺銅,可以適量進食含銅量較高的食物,如動物肝臟、果仁、鮮肉、豆類、蝦、蟹肉、燕麥片、小麥胚芽等。
人們期望有“神奇食物”能夠養顏、美容、防癌、增強免疫力、降低膽固醇……但是營養師告訴人們,沒有任何食物可以集所有好處于一身,真正符合所謂“神奇食物”的要求。現代人缺乏的不是營養,而是多樣性和平衡。保持食物的多樣性,合理地搭配它們,這樣食物才能成為“最好的醫生”。
早餐時,吃兩片面包,一杯牛奶;中午是肉絲面;下午喝一瓶飲料,吃一包蝦條;晚上是饅頭、粉蒸排骨、炒土豆絲。
這份食譜似乎很豐富,可是你仔細看看,其中有幾種食物原料呢?無論面包、面條、饅頭還是蝦條,無非都是白面粉的變形而已,肉絲和排骨都是豬肉,甜飲料更談不上什么營養了。
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膳食指南當中,第一條就是“食物多樣”。這個多樣可不是說白面饅頭、白面餅干、白面燒餅的多樣。也不是早餐火腿腸、中午肉絲、晚上排骨的多樣。而是食物原料的多樣以及食物類別的多樣。
每日食物如何安排才不單調呢?每天所吃的食物原料應當在15種以上,無論如何,也應當在10種以上,當然調味品應當被排除在外。這些食物應當包括糧食、蔬菜、水果、豆類和豆制品、奶類以及少量魚肉類。
很多食物非常爽口,而且種類繁多。在這里有必要了解一下。
(1)谷類及薯類
成員:米、面、雜糧。薯類包括馬鈴薯、甘薯、木薯等。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膳食纖維及B族維生素。
人們的一日三餐,主食是糧食。饅頭、面條、紅薯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人們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大大多于脂肪和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在人體內轉化的熱能比脂肪和蛋白質數量上要多,而且速度快。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所需的重要成分之一,是人體產熱的三大營養素中的主角。人體需要的能量60%~70%來自碳水化合物。可以說沒有這些主食提供的碳水化合物,人類就沒法生存下去。
(2)動物性食物
成員:肉、禽、魚、奶、蛋等。主要提供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A和B族維生素。
蛋白質是生命物質的基礎。人體所有的組織和器官主要由蛋白質構成。人體的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可以說,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蛋白質占成人體重的18%左右。魚、禽、蛋、瘦肉等動物性食物是優質蛋白質、脂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肥肉和葷油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攝入過多往往會引起肥胖,并且是誘發某些慢性病的危險因素,應當少吃。
奶類除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外,含鈣量很高,而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鈣質的極好來源。
(3)豆類及其制品
成員:大豆及其他干豆類。
豆類是我國的傳統食品。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鈣及多種維生素,以及可有效控制血脂的亞油酸、卵磷脂、皂角苷、維生素E、谷甾醇等,被稱為“田地里長出來的肉”。雖然其蛋白質含量不如肉類的多,但在植物中是首屈一指的。
(4)蔬菜水果
成員:根莖、葉菜、茄果等。主要提供膳食纖維、礦物質、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 。蔬菜、水果是人體維生素、無機鹽和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胡蘿卜素及多種礦物質。對預防癌癥和心血管病有好處。蔬菜品種很多,營養成分也存在很大差異。比如。綠葉類蔬菜含大量的胡蘿卜素、抗壞血酸以及鈣、磷等無機鹽;根莖類蔬菜有豐富的淀粉、蛋白質和胡蘿卜素。每人每天應攝入400~500克,其中綠葉菜應保持1/2以上。
新鮮的水果是抗壞血酸的良好來源。可以提供大量的蛋白質、磷、鐵等無機鹽,由于每種水果所含的營養素不一樣,所以吃的品種要多樣化。每人每天應攝入100~200克鮮果。
(5)純熱能食物
成員:動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類。主要提供能量。植物油還可提供維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