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秀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國有控股銀行資本結構對盈利能力影響的分析
王貞秀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本文以國有控股銀行資本結構與盈利能力的關系為研究對象,首先對國有控股銀行的權利關系進行了定性分析,然后選取國有控股銀行2010—2016年的數據為樣本,定量分析了資本結構對盈利能力的影響。結果表明,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和資本充足率對銀行盈利能力的影不太明顯。而GDP增長率則與它負相關。研究還發現,國有控股銀行的平均盈利水平遠遠高于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和城市銀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在資本充足率上高于另兩類銀行。
國有控股銀行;資本結構;盈利能力
研究國有控股銀行,必須首先研究其權利關系。控股股東的性質反映的是擁有銀行控股權股東的性質,可細分為國家所有、民營所有、外資所有,不同控股性質的銀行其治理方式肯定也有差異。控股股東集中度指的是股權結構的分散程度,與公司治理也是密切相關。
1.中央政府與銀行主辦機構的委托代理關系
在中央政府與銀行主辦機構的委托代理關系中,一方面中央政府是委托人,銀行主辦機構(以地方政府為主)作為代理人。另一方面,中央政府也可以通過銀行監管機構對銀行主辦機構實施監管。由于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也不再是以往簡單的行政隸屬關系,地方政府作為銀行與中央政府溝通的橋梁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此委托代理關系下,中央政府代表全局利益,地方政府代表局部利益,因為信息的不對稱性及道德風險的存在,委托代理關系的雙方都會在既定價值評價體系下,做出理性選擇。
2.股東與銀行的委托代理關系
銀行作為銀行市場委托——代理關系的中心,與大股東銀行主辦機構構成直接的委托代理關系,與國家構成了間接的委托代理關系。在股東與銀行的委托代理關系中,比較復雜之處在于以地方政府為主的股東,其追求的往往是整個地方經濟增長的量化指標,而銀行所尋求的僅僅是自身公司的利潤最大化,二者存在分歧。同時由于銀行所有者與經營管理者權利的分離,其可能會為了謀取自身的私人利益,損害整體的利益。
3.銀行與客戶的委托代理關系
在銀行與客戶的直接委托代理關系中,客戶最大的權利就是否選擇銀行作為自己的代理人,而這主要取決于銀行預期報酬和銀行投資項目風險的高低。銀行為了招攬客源,往往會通過高成本吸收資金投資于高收益的項目。而高收益的項目,一般風險較大,客戶很難了解公司的實際經營狀況。委托人在行使“投票權”的時候,大多會選擇具有較高回報率的公司,結果風險高的公司成為代理人,而那些經營穩健的公司則未被選中,這就形成了我們經濟學中的“逆向選擇”。(見圖1)
1.變量選取
銀行大股東僅能選擇雇傭獲得高于清算收益L0的投資回報。而管理層對銀行的信息掌握情況遠遠多于銀行大股東,可知這是管理層乙方的優勢博弈。銀行大股東選擇雇傭與管理層選擇不盡責是唯一的納什均衡,二者收益為(Lm-Lu,L1+Lu)。因此銀行大股東要想獲得更多的收益,應該建立有效的薪酬激勵機制,促使管理層盡責。
2.建立模型

圖1 國有銀行委托——代理關系框架
銀行客戶面臨委托與不委托兩種選擇:假如選擇不委托,其僅獲得低于委托國有控股銀行收益(假設為i),反之進行委托則能獲得超過i的收益?;诖耍y行客戶肯定會選擇委托,而受托的銀行也面臨著盡責和不盡責的選擇。我們不妨假設銀行的盡職程度為n,客戶獲得收益為N(n)。隨著n的增加,邊際收益MN(n)呈現出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而銀行盡職所帶來的負效用不妨假設為C=C(n),接受委托而放棄其他可能獲得較高的報酬或閑暇的機會成本為U。銀行最終所獲得報酬為W,W與n正相關,所以W=W(N)=W[N(n)]。由此可以得到以下分析:
銀行收益為W-C= W[N(n)]- C(n)
銀行客戶的收益為N-W= N(n)-W[N(n)]
而此時必須滿足的約束條件為:第一,銀行的收益必須要大于或等于機會成本U,即W[N(n)]-C(n)≥U時,銀行才愿意接受客戶的委托。第二,銀行接受委托后,公司客戶希望付出給銀行的費用降到最低。所以W[N(n)]=C(n)+U,客戶實際收益簡化為N-W=N(n)-C(n)-U
要使銀行客戶的收益最大化,則有C(n)+ U減去N(n)最大,此時的銀行盡職程度為n1,而要使銀行自覺選擇n1.則必須有W[N(n1)]-C(n1)≥W[N(n)]- C(n)。
1.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和資本充足率對國有控股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比較小,但二者呈現的逐年趨勢以及其對盈利能力的影響趨勢不同,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呈現逐年提高的趨勢,但其對國有控股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趨勢是反向的。資本充足率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而其對國有控股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是正向的。這說明銀行一直有集權和增強流動性的需求,也說明在現在經濟放緩的現實條件下 銀行抵御風險的能力在呈現下降趨勢,提示銀行在進行風險業務和項目時要加強對金融風險的管理。
2.國有控股銀行優化資本結構,提高盈利能力的關鍵是建立和宏觀經濟狀況相適宜的發展戰略。
3.國有控股銀行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和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遠遠高于其他類型的銀行,大部分都在94.97%以上。這是因為國家出于經濟發展的目標,需要進行某種程度的集權,從而可以保證國家經濟的穩定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