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娟
[提要] PPP項目解決了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中融資困難的問題。PPP項目涉及到眾多的利益相關者,這些利益相關者雖然自身的立場不同,但都有獲取利益最大化的目標,這就難免會使參與各方的利益出現沖突,最終使PPP項目的實施失敗。為解決利益方面的沖突,保證項目成功運行,研究PPP項目收益分配問題是項目有效實施的關鍵環節。
關鍵詞:PPP模式;收益分配;影響因素
基金項目:2017年度滄州市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滄州基礎設施建設中PPP項目收益分配問題研究”(課題批準號:2017046)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6月3日
一、PPP項目中利益相關者的分類
PPP項目的特點是建設周期長、投資費用高,建設前期和運營中涉及眾多的部門協同。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主要利益相關者有項目發起人、公共部門、私人投資者。這一層面主要是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的合作,共享項目的收益;委托代理中的項目公司、金融機構、承包商、建設商、供應商、運營商、保險公司、用戶等,是為了項目收益而進行合作。上述部門和機構在參與項目建設中扮演不同角色,承擔不同風險,獲得不同收益,他們構成PPP項目的利益相關者。在這些利益相關者中,政府部門和私人投資者是PPP項目的核心利益相關者。(圖1)
二、PPP項目核心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取向和利益沖突
所謂利益取向是利益相關者在協調利益要求的基礎上進行利益分配,從而實現向各方均有利的方向協調發展,這一過程稱為利益取向。PPP項目涉及到眾多的利益相關者,這些利益相關者雖然自身的立場不同,但都有獲取利益最大化的目標。由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需求,難免會和合作者的利益產生沖突,從而導致了PPP項目不能順利地進行。因此,研究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取向能保證PPP項目成功運行。
在PPP項目融資中,無論是公共部門還是私人投資者,都要清楚地了解各自的角色和利益取向。核心利益相關者在項目中扮演的角色和自身利益需求如表1所示。(表1)
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中,政府部門采用PPP融資模式的主要利益是解決基礎設施建設中的資金不足,進而使項目能夠保質保量地按要求完成各項標準,并充分發揮私人企業的高效率。但最終目的是改善基礎設施,滿足大眾需求,提高服務質量,獲得相關社會經濟效益。但私人投資者的參與是想得到理想的利潤收益,希望通過PPP項目獲取開拓新市場的機遇;更希望項目因政府介入和高度支持,從而降低法律政策方面的風險及成本。
私人投資者得到的最大化收益通常以產品和服務收入來實現。然而,產品和服務收入主要面向公眾或政府,私人投資者獲取的收益也由他們承擔。無論哪方承擔,都屬于政府關注的項目社會成本的組成部分。公共部門希望社會成本越低越好,私人投資者希望投資收益越高越好,兩者之間是一個矛盾的對立面。這就要求雙方根據各自的利益進行必要的協調和權衡,這也是雙方利益沖突形成的必然。
三、影響PPP項目核心利益相關者收益分配的因素
(一)公私雙方不同的利益要求。PPP項目的雙方公共部門和私人投資者由于所處的社會地位不同,各協作成員通常只有部分目標重合,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利益目標的不一致性。因此,必須建立科學有效的監督激勵機制和互贏互利的利益分配機制,通過有效的方法相互約束和激勵合作者之間的協作動機、行為和目的,最終使參與項目各方在保證項目整體利益最大化的基礎上,獲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標。
(二)公私雙方的投入大小比重差別。通常,在投入、風險與收益對稱原則的基礎上,投資者的投資越大,他們期望得到的回報也就越大。依據利益相關者的公平分配原則,投資者投入的比重大在利益分配中應該與投入的比例相吻合,如果單一考慮投資比重的影響,資金的投入與利益的獲得是成正比的。但PPP項目在實施過程中,變化多端的外部環境,有很多難以預料的事件發生,在處理這些突發事件時,就涉及到相關方的自身利益,甚至有時需要其中一方做出利益方面的讓步,來保證項目的正常推進和整體利益的最大化。在應對突發事件中,為了獎勵犧牲單方的個別利益,顧全項目的最大收益,就需要提前將可能出現的對項目的貢獻程度考慮到利益的分配之中。
(三)公私雙方的合作態度。PPP項目需要以雙方的合作為基礎,但公私雙方的努力水平也影響著項目的不公平收益。在團隊的合作中難免出現個別參與方消極的應對態度,這對項目的實施有不利的影響,只有端正雙方合作態度,積極為項目的合作不斷努力時,該項目的社會效益就會越高,社會評價就會越好。
(四)公私雙方的風險轉移和分擔。PPP項目的實施過程相對復雜,涉及的方面較廣,項目中存在一些風險,如何進行項目風險的合理轉移和分擔,需要各方進行積極協調溝通。參與方要想形成合作關系,前提條件也要求承擔的風險和獲得的收益相匹配。風險越高,期望的收益也就越大。但參與各方都希望降低風險系數,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避免高風險的產生。因此,將風險的合理分擔和項目的利益有機的結合,無疑對合理的風險分擔是一個不錯的激勵政策。另外,風險在公私雙方的分擔轉移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大局意識,使風險分擔機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這樣能充分調動雙方的積極性,提高合作效率,增加項目總體收益。經過一系列的應對措施,最終保證各參與方的“項目風險最小化、項目收益最大化”。
(五)契約合同的不完備性和執行度影響。由于PPP項目建設周期長,投資額度大,涉及范圍廣,參與各方在決策前很難掌握全部的相關信息,很難預料中途發生的事項,這就導致簽訂的合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確定性,這些因素往往涉及到對其中的參與方造成利益的損失,進而導致合作的失敗。
合同的執行度是指公私雙方為了實現項目收益最大化,按照合同的約定采取相關行動的程度,它是衡量合同雙方為了實現收益最大化在項目實施中付出的努力程度。在雙方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如果任何一方由于某些原因違背合同約定,最終就會影響項目收益的最大化。將合同執行度作為影響收益分配的影響因素,能夠規避單方的消極不良行為,利于項目的有效實施。
四、結束語
影響PPP項目收益分配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項目要結合自身的特點具體分析,具體調整收益分配所面臨的問題。總之,我們要以互惠互利、風險、收益與投入相匹配、結構利益的最優、保障公平兼顧效率的收益分配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實現核心利益相關者的收益最大化。
主要參考文獻:
[1]陳菲.PPP項目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協調與分配研究[D].重慶大學碩士論文,2008.10.1.
[2]汪洪.基于博弈論的PPP項目利益相關者收益分配研究[D].天津大學碩士論文,2011.12.1.
[3]喻雯雯.PPP項目建設風險與收益分配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