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娟 張雪
摘 要 我省普法教育經歷了30多年的發展,現在已經進入到了“七五普法”的新階段,但在普法教育有效性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通過對廊坊市民間借貸案件大數據的分析,嘗試得出民間借貸案件發生的原因以及其背后折射出我省普法教育存在的問題,本文認為,提升普法教育的有效性才是全面提高我省普法教育的重點。
關鍵詞 普法教育 民間借貸 有效性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6年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河北省普法宣傳教育機制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號:HB16SH002。
作者簡介:王小娟,北華航天工業學院文法系講師,研究方向:經濟法;張雪,北華航天工業學院文法系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357
加強普法教育意義重大,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質、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施、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本文將通過對廊坊市民間借貸案件大數據進行分析,嘗試得出民間借貸案件發生的原因以及其背后折射出我省普法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建議,以期提高我省普法教育有效性。
一、從廊坊市法院大數據看我省民間借貸現狀
報告的基礎數據來源于公開的裁判文書數據庫,筆者收集了廊坊市已公開的從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1日的340件民間借貸案件的判決書。對這340份判決書進行充分整理得到如下內容:
1.原告主張償還本金的統計情況為:人民法院全部支持本金的案件為292件,占86%;部分支持本金的案件為27件,占8%;不支持本金的案件為21件,占6%。可以看出,仍有14%為部分支持本金或不支持本金,法院不支持原告的主要原因有:第一,超過訴訟時效。《民法通則》對借款糾紛規定了2年的訴訟時效。部分出借人因不了解法律錯過了訴訟時效導致敗訴。第二,原告所提供的證據不能證明借貸關系存在。根據法律規定: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訴時,應當提供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以及其他能夠證明借貸法律關系存在的證據。相當一部分原告由于“證據意識”不強,無法提供能夠證明借貸關系存在的證據,最終導致敗訴。第三,原告無法證明實際向借款人全額交付了所主張債權相對應的款項。
2.在所統計的340件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中,當事人約定了借款期內利息的,出借人以借期內的利率主張利息的法院予以支持的案例共計40件,占統計案件的13%,當事人約定了借款期內利息的,出借人以借期內的利率主張利息的法院予以部分支持的案例共計184件,占統計案件的54%,出借人以借期內的利率主張利息的法院不予以支持的案例共計31件,占統計案件的9%。通過以上數據以及與廊坊法院相關負責人員的交流,我們了解到部分出借人對于相關法律法規的了解程度處于比較低的水平。
綜上所述,大部分民間借貸的亂象以及糾紛的產生,都與民眾對于相關法律法規的不了解有著或多或少的關系。
二、通過民間借貸大數據分析看我省普法工作不完善之處
普法教育有效性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當前人民的法治理念還有一定的差距。這說明我省全民普法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還不盡人意,依然需要我們進行反思和總結,究其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普法教育方式過于死板、單調、吸引力不足,導致了有效性的低下。要實現普法教育的有效性,需要民眾積極參與,使民眾自發地了解相關普法信息。需要建立一套符合時代特點,切合民眾心理的普法方式。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人們了解信息的途徑變得越來越多樣;除此之外,人們對于法律的需求也在日漸轉變,由原來粗略的、大體化的了解轉變為了具體化、細節化的需求,部分民眾也上升到了應用層面的需求。我們的普法策略也應當進行一定的變化,不能固步自封,依然保留過去街頭咨詢、演講比賽等類型的吸引力不強的普法方式,只有大膽創新,抓住民眾的心理,才能真正提升我省普法教育的有效性。
2.普法教育目標不夠明確。一直以來,我省普法教育工作重點一直都放在讓廣大群眾知法、守法、懂法、護法上,放在讓廣大群眾遵紀守法上,這種普法模式局限性比較大,不能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對于普法工作的要求。普法根本目的不僅僅是要讓民眾了解各種各樣的法律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民眾的法治理念、法律意識,讓民眾真正把法律作為一種維護自身權利的武器。正是由于當前我省目標不夠明確的普法教育理念,造成了現實與民眾法律需求不對等的普法模式,也造成了許多民眾甚至連基礎的“證據意識”都沒能建立起來的普法現狀,造成了有效性低下的普法局面。
3.傳統普法教育缺乏有效性。傳統普法以“全體公民”為對象,一般采用千篇一律的普法方式,“形式主義”傾向明顯,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個體公民”的個性化需求;未能在普法方式、普法內容上進行個性化設計,從而降低了普法的有效性、針對性。
傳統普法大多以政府為主導,在這種模式中,政府能夠動用其所特有的信息資源、政策資源進行普法教育,表面上看是一種高效、便捷的普法方式,但也容易陷入成本高、做表面文章、收效低的誤區。雖然普法教育已經過了六個五年計劃,但各級政府、廣大群眾對于普法教育的必要性、迫切性、持久性認識仍然有限,重視只是停留在了口頭上和形式上,沒有真正從提高全民法律意識、法律素質,樹立法律信仰上著手,影響了全民普法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三、 關于我省普法教育有效性途徑的幾點建議
面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這一目標,我省普法教育還需要從以下方面增強其有效性和針對性。
1.創新普法形式,提升普法教育吸引力和有效性。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了重要部署,對法治宣傳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創新宣傳形式,注重宣傳實效”。因此,在互聯網應用日益廣泛的今天,我省普法形式也應從原有的傳統媒體宣傳向新媒體、“互聯網+”過渡。普法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工具,突破傳統普法形式的局限性,建立起專業的普法微信公眾號等移動終端自媒體平臺,利用新媒體的互動性、快捷性、大眾性、多元性,實現普法工作與普通民眾互動,使普通民眾能夠及時獲取相關法律信息及獲得相關法律人士的幫助。引進“社會普法教育”機制,社會普法教育注重整合各種社會資源,注重市場運作,能通過資源的優化配置、公平競爭實現規模效應,并實現普法的效益最大化,這同樣也是普法形式上的一種創新。總之,普法形式的創新以及新媒體技術引入的根本目的還是要提高普法教育的有效性,通過民眾更樂于接受的新形式來增強我省普法教育的有效性。
2.明確普法教育最終目標是引導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的重大任務,指出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法律要發生作用,首先要全社會信仰法律。”也只有廣大人民群眾真正做到了“信法”,才能夠實現“用法”,才能夠實現法治意識的樹立。要明確引導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才是我省普法教育工作的最終目標。
3.要避免傳統普法教育的弊端,提高我省普法教育的有效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我省可以從普法的方式、內容上進行針對性設計。面對不同法律需求的人群,除了大眾化普法教育之外,應該根據行業、需求的不同制定相應的普法策略。除此之外,可以征求部分群眾關于普法方式與策略的意見,不僅可以使我省普法策略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還可以實現人民群眾參與普法過程,進行自我普法。我省可以建立一個“市民法律需求數據庫”,根據公民年齡、職業、收入、婚姻狀況等分類標準進行問卷調查,根據調查數據貼上相應標簽并錄入數據庫,可通過進行大量問卷調查的方式來確保數據的代表性和合理性,面對不同的受眾人群,根據其標簽從數據庫中查找其對于法律的需求狀況,從而在一個較大的范圍內實現普法的針對性、有效性。當然,不排除部分公民會出現與其標簽無關的法律需求,可以通過擴寬其法律咨詢的途徑和提供種類齊全、通俗易懂的、法律知識和相關案例來解決。
(2)我省可以采用成本更低、收效更高的普法方式。我省可以采取引入市場的力量,既可以降低普法成本,又可以提高普法的實效性。依靠市場的力量,政府將部分資金投入市場,并借助政府本身的影響力,號召企業進行贊助和支持,再加上市場本身的運作,爭取實現普法的市場化、種類化、專門化;政府可以通過與相關文化部門、文化產業進行合作,對普法視頻制作、普法圖書編寫、大型普法活動的舉辦等項目進行招標投標,實現我省普法教育與企業發展、企業形象樹立相結合,真正實現雙贏,實現普法的低成本化、高收效化。
(3)引入社會評價機制,作為我省普法成果的評價標準。以傳統的考核方法來看,普法工作的好壞是由上級領導決定的。普法工作的好壞關鍵在于能否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在于人民群眾對于普法的效果是否滿意。在新型社會評價模式中,普法重點放在普法對象——人民群眾身上,這樣的普法工作是需求導向型的,普法工作者需要站在人民群眾的角度上去看待問題,才能使普法工作得到更高的評價;簡而言之,社會評估的模式提高了普法效果評估的科學性,提高了普法教育的有效性。建議我省在各省級單位年終考核項目中引入普法教育工作情況,并且充分貫穿落實社會評價的理念,讓人民群眾,普法對象對各工作單位的普法工作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社會評價機制起到的僅是監督作用,我省應當把人民群眾作為普法對象,人民群眾才是普法效果最好的評判者等理念深刻理解,并且作為自己的普法準則,才能真正提升我省普法工作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只有堅定不移地走通過提高有效性來完善我省普法教育工作的道路,才能真正地提高我省的普法教育效果,為引導全社會建立法治意識,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做出更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網.2014-10-24.
[2]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的重要講話.人民網.2014-10-22至23.
[3]茍紅俠.論以增強實效性為重點推進全民普法教育.法制與社會.2015,12(上).
[4]徐前.社會普法教育機制的完善構想.中國司法.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