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過效率、效能、協調度三個維度建立了區域專利綜合競爭力評價模型,并且構建了區域專利綜合競爭力評價三維度指標體系。
關鍵詞 專利 競爭力 評價指標
作者簡介:雒園園,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副教授,遼寧羅力彥律師事務所,研究方向:知識產權管理。
中圖分類號:D923.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8.371
一、引言
客觀科學地評價各地區專利競爭力、分析區域專利競爭力的差異與對策,明確各自的優劣勢,取長補短,對于各地區制定區域經濟發展政策和技術創新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者對區域專利發展的測度進行了有限的研究:朱肖穎(2010)從競爭實力、競爭潛力、競爭環境三個方面,建立區域專利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施學哲,楊晨(2010)揭示了知識產權競爭力的競爭基礎、競爭潛力、競爭實力三個模塊的運行機理,構建了區域知識產權競爭力的評價指標體系 。謝文照,羅愛靜(2010)初步構建了國家綜合配套實驗區知識產權評價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綜合了知識產權投入、成果、運用、管理和保護活動四個方面的指標 。王正志(2012)的《中國知識產權指數報告》從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等環節出發,以區域知識產權產出水平、流動水平、綜合績效、創造潛力為維度,測度了區域知識產權綜合實力 。于麗艷(2009)對我國34省、市、自治區的專利競爭力進行了全面評價、比較和分析,建立了專利申請量、專利申請結構、專利歸屬情況、專利申請來源、專利執法情況五個方面的一套專利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區域專利競爭力的相關測度研究近年來已經受到學者關注,目前競爭力評價研究的一個趨勢就是構建綜合因素的評價模型。但是,既然承認區域專利競爭力是一個復雜的概念,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那么不難發現現有模型在綜合維度的測度上還是有缺陷。
二、區域專利綜合競爭力三維度評價模型
區域專利競爭力的測度的視角應該從探討靜態、現實的競爭力轉變為注重長遠的、動態、可持續的發展變化上。本研究從效能、效率、協調的三個維度展開對區域專利競爭力的定量評價(見圖1)。效能著重評價區域專利發展的現實狀況,即當前所具有的總的實力的高低;效率著眼于投入-產出的效率測度;協調性維度考量的是區域專利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和諧程度。效率與協調性評價更加關注區域專利的增長后勁,即可持續增長的測度。
基于效能視角的區域專利競爭力考量的是一種能力的“求和”,是一種“規模”和“量”上的綜合;效能從數量規模上影響一個地區、一個行業或者企業的專利競爭力。本文從專利創新潛力、專利產出能力、專利運營能力和專利保護能力的四個維度構建區域專利競爭力評價體系,進行效能角度的區域專利競爭力的測度。
區域專利創新效率反映的是區域內的專利創新活動從創新要素即區域創新資源從投入到產出這一階段的效率,它是區域專利創新資源投入的理想產出和實際產出的比值,反應區域專利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狀態。從已有的文獻看來,大部分學者熱衷于從效能的角度評估競爭力,也有不少學者從效率的角度考察區域專利創新效率。效率視角的競爭力研究的是專利產出與專利創新資源的“求比”,是一種“結構”或者“質”上的反應。效率“質量改善”專利競爭力上發揮作用。效能測度的是對于即定目標的完成程度,效率評價的是在特定環境中,使用創新資源所得到的最大產出。效能是效率的基礎,同時效率高低決定著效能的發揮,專利創新效率的研究是提升專利競爭效能的有利輔佐,是不可忽視的。
區域專利發展的目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區域經濟的發展,因此本文認為區域專利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協調性是促使地區專利競爭水平持續發展的又一個重要因素。因此,遵循區域專利發展與經濟發展平衡、協調的思想,引入對協調競爭力的評價也是區域專利競爭力考量的一個重點。
區域專利-經濟發展系統協調發展是指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的專利、經濟各子系統在各自內部和對外開放條件下相互依存、相互使用、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狀態和過程,并且形成決定這種狀態和過程的內在的、穩定的運行機制。區域專利與經濟系統協調發展內容界定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區域專利對經濟系統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區域專利發展對區域經濟發展系統的經濟增長、產業結構、經濟外向度、就業與人口所起的推動作用;區域經濟對專利發展的促進作用,主要反映經濟發展是否實現了區域專利投入水平、產出水平、專利運營效率水平、專利保護環境的提升,以反映區域經濟發展對專利發展的帶動作用。
區域專利競爭力的分析路線由“競爭力的實現”和“影響競爭力的因素”兩部分組成。專利競爭力的實現,一般通過“區域專利產出能力”和“區域專利運營能力”兩方面表現出來,是區域專利競爭力系統運行的結果;影響競爭力的因素通過“區域專利創造潛力”和“區域專利保護能力”兩個方面來實現,是區域專利競爭力系統運行得以運行的保障。
三、區域專利綜合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一)基于效能的區域專利競爭力指標體系
基于效能的區域專利競爭力指標體系是從區域專利綜合能力的角度來評判區域專利競爭力,具體分為專利創新潛力、專利產出能力、專利運營能力和專利保護能力。由于專利與區域創新資源、區域經濟基礎密切相關,考核總量指標不可避免地呈現出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對欠發達或者規模小的地區無激勵作用,所以本文建立指標體系時盡可能不采用總量指標。基于效能的區域專利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整理如下,見表1 :
(二)基于效率的區域專利競爭力指標體系
基于技術效率的區域專利競爭力的測度本文將采用數據包絡法(DEA)。這個模型的假設前提是在一定的投入情況下,產出越大越有效。投入產出的指標總數要比決策單元(DMU)的數量少。本文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如表2,決策單元數量為30,并認為區域專利創新投入產出之間存在一年的滯后關系。
(三)基于專利-經濟發展協同度的區域專利競爭力指標體系
本文在遵循前述評價指標的選取原則的基礎上,利用CNKI數據庫近年來對有關區域經濟發展的設計指標進行頻率統計,選出高頻指標。
其次,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指標進行分解與歸納:從經濟增長、產業結構、經濟外向度、就業與人口方面將指標進行分解和細化。
最后,對選出來的指標進行專家反饋、并遴選出區域專利-經濟發展指標,其中區域專利發展的度量指標仍采用基于效能的區域專利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見表3)。
四、結語
區域專利綜合競爭力系統具有復雜、內隱、模糊的特點,給研究帶來一定的難度。因此,區域專利綜合競爭力的評價是一項長期研究工作,筆者構建的區域專利綜合競爭力評價模型及指標體系旨在為專利管理與政策實施提供參考依據和建議。
注釋:
朱肖穎.區域專利競爭力評價模型及應用研究——以山東省各地市為例.山東理工大學.
施學哲、楊晨.區域知識產權競爭力指標體系構建的探索.中國科技論壇.2010(12).80-86.
謝文照、羅愛靜.國家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知識產權綜合評價體系研究.情報雜志.2010(9).89-93.
王正志.中國知識產權指數報告2012.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2.
于麗艷.我國34省專利競爭力評價研究.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9(1).26-31.
雒園園.區域知識產權競爭力內涵、要素及形成機理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4(9).13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