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金++++++王啟興++++++邊紹勇++++++游璐++++++戢璐++++++楊淑娟
[摘要] 目的 比較2010年與2014年涼山彝族自治州兒童青少年體格發育與運動素質,了解彝族兒童青少年發育情況,為進一步提高彝族兒童青少年健康水平提供依據。 方法 采用分層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在2010年和2014年分別抽取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2838名和2871名7~18歲的彝族兒童青少年,對研究對象進行體格發育狀況和運動素質等指標的采集,分析彝族兒童青少年的體格發育和運動素質等指標。采用SPSS 20.0進行統計學分析。 結果 2014年彝族男生和女生體重、身高和BMI值較2010年相比有所提高(P < 0.05),但低年齡段的肺活量水平有所下降(P < 0.05)。2014年與2010年相比,彝族男生的50 m跑用時更少(P < 0.05),立定跳遠成績提高(P < 0.05),但握力水平有所下降(P < 0.05)。2014年彝族女生的立定跳遠成績和坐位體前屈距離低于2010年水平(P < 0.05),握力有所提高(P < 0.05)。 結論 彝族學生的體格發育程度有所改善,但低年齡段的肺活量水平有所下降,且女生體格發育水平提高程度不如男生,因此需要采取相關營養改善政策和健康教育政策,為改善彝族學生健康水平作出努力。
[關鍵詞] 彝族;兒童;青少年;體格發育;運動素質
[中圖分類號] R15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07(c)-006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physical development and athletic quality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Liangsh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between 2010 and 2014,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of the Yi nationalit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healthy level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of the Yi nationality. Methods Based on the multistage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a total of 2838 and 2871 children aged 7-18 years were selected from Xide County of Liangsh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2010 and 2014 respectively, and indexes regarding physic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port quality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All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SPSS 20.0 software. Results The weight, height and body mass indexes of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of the Yi nationality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2014 compared with those in 2010 (P < 0.05), but the vital capacity values of young ages in 2014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2010 (P < 0.05). The time for 50 meter running and grip strength of males in 2014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2010 (P < 0.05), while the standing broad jump scores of males in 2014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2010 (P < 0.05). The standing broad jump scores and sit-and-reach distances of females in 2014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2010 (P < 0.05), and the grip strength of females in 2014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2010 (P < 0.05). Conclusion There i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the Yi students' nutrition status, but the vital capacity values of young ages are reduced. Moreover, the improved level of physical growth of females is lower than that of males. Therefore, corresponding nutri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strategies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health levels of the Yi students.
[Key words] Yi nationality; Child; Adolescent; Physical development; Sport quality
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地,也是全國最為貧困的集中連片的少數民族貧困地區之一[1]。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文化教育等多種原因導致該地區居民生活水平低下,營養不良的情況在彝族地區廣泛存在,尤其是處于生長發育階段的兒童青少年人群[2]。近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和當地政府相繼采取了一些營養改善計劃[3],彝族兒童青少年的膳食攝入和營養狀況有一定改善,但由于經濟發展不平衡,彝族兒童青少年體格發育與健康狀況與發達地區仍有差異。而目前為止尚無研究探討彝族地區兒童青少年的體格發育和運動素質情況。因此,本研究對2010年和2014年涼山州彝族學生體質調研數據進行比較分析,了解彝族兒童青少年體格發育與運動素質情況,為進一步提高彝族兒童青少年體質和健康水平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依據《2010年和2014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工作手冊》[4-5],分別在2010年11月和2014年11月采用分層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在涼山州喜德縣首先確定了喜德縣中學、喜德縣民族中學、喜德縣民族小學、喜德縣城關小學、喜德縣賀波洛中心校、喜德縣則約中學共6個調研點校,再以年級分層,以教學班為單位采用隨機數字表法整群抽取教學班為調研樣本,每個年齡組男生和女性樣本含量不低于110名。選取父母均為彝族、年齡為7~18周歲的在校學生作為研究對象。2010年參加體質健康調研學生共有2838名,其中,男1422名,女1414名;2014年參加體質健康調研學生共有2871名,其中,男1435名,女1436名。按1歲為一組,共分12組。2014年的監測點學校與2010年一致,樣本穩定,具有較好的代表性。采用統一步驟順序檢查,規范填寫結果[6-7]。檢查在學校現場進行。
1.2 方法
1.2.1 調查及檢測方法 在獲取每名研究對象及其監護人知情同意后,由經過專業培訓后的工作人員采用國家體制調研組統一制訂的問卷進行一對一匿名問卷調查,同時對研究對象進行體格發育狀況和運動素質等指標的采集。檢測方案按照《2010年和2014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工作手冊》規定的步驟、方法進行,質量控制符合要求。調查方案獲得了四川省教育廳倫理學批準。
1.2.2 評價指標 體格發育和生理功能指標包括:身高、體重、體重指數(BMI)、肺活量;運動素質指標包括:50 m跑用時、握力、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
1.3 統計學方法
所收集的數據采用國家體制調研組指定軟件EpiData 3.1和Access 2003錄入,數據經整理后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連續性變量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分類變量采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連續性變量之間的比較采用t檢驗,分類變量之間的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雙側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010年與2014年彝族男生體格發育和生理功能情況比較
結果顯示,2014年7歲和15歲組身高與2010年相比顯著性增加(P < 0.05);2014年7、11~13、15、18歲組體重與2010年相比顯著性增加(P < 0.05);2014年7、10~15、18歲組BMI顯著性高于2010年(P < 0.05);2014年7~9歲組肺活量比2010年組有所降低(P < 0.05),而12、15、17、18歲組肺活量有所提高(P < 0.05)。見表1。
2.2 2010年與2014年彝族女生體格發育和生理功能情況
結果顯示,2014年7、8、15歲組身高與2010年相比顯著增加(P < 0.05);2014年7、8、10、13、15歲組體重與2010年相比顯著增加(P < 0.05);2014年7、8、10、11、13、15歲組BMI顯著性高于2010年(P < 0.05),而其余組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另外,2014年7~10、13、14、16歲組肺活量比2010年組降低(P < 0.05),而其余組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3 2010年與2014年彝族男生運動素質情況比較
結果顯示,2014年12~14歲組50 m跑用時低于2010年組(P < 0.05);2014年7、8歲和11歲組立定跳遠成績高于2010年立定跳遠成績(P < 0.05);握力比較除了8歲組外,其余組別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2014年7~10、13、14歲組坐位體前屈值均低于2010年組(P < 0.05),而其余組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
2.4 2010年與2014年彝族女生運動素質情況比較
結果顯示,2014年7、8、11、12、13、16、18歲組50 m跑用時少于2010年組(P < 0.05);2014年7、9~12、14~16、18歲組立定跳遠成績顯著性低于2010年(P < 0.05);握力比較除了8~10歲組外,其余組別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2014年7、9、13、16歲組坐位體前屈距離低于2010年組(P < 0.05)。見表4。
3 討論
四川涼山是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歷史上由于經濟、文化落后,彝族聚居地大多屬于貧困地區。同時,彝族的飲食結構較單一,常年以大米、土豆、蕎麥、玉米、咸菜為主食,動植物蛋白以及蔬菜攝入都較少,最終導致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本研究中2014年各年齡組彝族男生和女生的身體、體重、BMI、肺活量均低于全國男生和女生的相應指標的平均水平[8],主要原因可能與當地經濟狀況貧困和營養狀況不良有關[9]。營養是人類體能、智能發育和健康維護的基礎要素,生命早期的營養狀況決定了人類未來的身體素質、健康狀況、社會適應能力以及其教育成就等[10-14]。因此,加強彝族兒童青少年時期營養狀況,對增強該少數民族人群未來體質和發展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2014年與2010年相比,涼山彝族自治州兒童青少年的身體、體重、BMI呈現增長。表明彝族學生身高和體重發育水平隨著當地經濟條件的改善和國家和當地政府相繼采取了一些營養改善計劃有明顯的提高。發育提高主要集中在青春期初期階段,主要原因可能是自2011年開始由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的中央財政補助學校營養午餐計劃,以提高貧困地區農村學生的健康水平[3,15]。喜德縣的主要措施是按每生每天3元標準提供營養補助,以學校食堂供餐或“奶+蛋”的模式開展,極大改善了以往學生只吃主食,極少吃肉類及豆類、蔬菜、水果的情況。因此,通過營養改善計劃,促進了當地兒童青少年均衡膳食,增加膳食了中優質蛋白質攝入水平[16-17]。相關部門應該繼續重視貧困地區青少年的營養攝入和膳食改善情況,促進青少年體格發育水平的提高。
此外,本研究還發現,2014年低年齡組肺活量水平低于2010年肺活量水平,并且2014年女生的立定跳遠距離、男生和女生的握力水平均低于2010年組。有可能與學生體育鍛煉不足、體育活動時間得不到保障,從而造成肺活量水平下降有關[18-19]。由于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小學和中學面臨的升學壓力日趨增加,學生課業負擔重,社會發展帶來的生活方式及出行方式的改變等,使得學生靜態生活方式增加,而身體活動水平下降,進而造成肺活量降低和運動素質降低[20]。另外,研究發現,彝族女生體格發育水平提高程度不如男生,并且肺活量降低主要集中在低年齡組,提示教育行政部門制訂相關營養改善政策和健康教育政策時,特別應該重視低年齡女生的體格發育和運動素質水平的提高。
兒童青少年的身體健康關系著整個國家人口身體素質的提高,而彝族兒童青少年更是關乎到民族地區人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未來。因此,首先應繼續貫徹執行營養改善計劃,提高彝族兒童青少年體格發育水平;其次,應鼓勵兒童青少年積極增加體育鍛煉和活動,提高運動素質和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 馬錦衛,馬爾體.涼山彝區教育扶貧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民族教育,2017(1):20-23.
[2] 李曉淳.四川省涼山彝族兒童營養狀況調查[J].中國學校衛生,2000,21(5):361.
[3] 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J].農村工作通訊,2011(21):4.
[4] 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組.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工作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52-55.
[5] 國家體育總局.2014年國民體質監測公報[R].北京:國家體育總局,2015.
[6] 季成葉.中國青少年生長與營養狀況變化和改善策略[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02,34(5):525-529.
[7] 王海俊,付連國,馬軍,等.2010年中國7~18歲漢族學生超重、肥胖與生理功能的關系[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2,46(9):796-801.
[8] 國家體育總局.2014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結果[J].中國學校衛生,2015,36(12):1.
[9] 李曉淳,楊進,譚萍.四川省涼山彝族兒童營養狀況調查[J].中國學校衛生,2000,21(5):361.
[10] 段佳麗,宋玉珍,孫穎.北京市中小學生體質調研與常規體檢結果比較[J].中國學校衛生,2016,37(10):1508-1512.
[11] 張天成,陸盛華,張福蘭,等.中國少數民族學生營養狀況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08,24(11):1313-1314.
[12] 季成葉,張欣.貴州侗族兒童青少年營養狀況與發展趨勢[J].中國學校衛生,2014,35(9):1293-1296.
[13] 陳春明.兒童營養與經濟發展[J].人口與發展,2005,11(3):22-23.
[14] 魏萱,楊平,徐凌忠,等.農村學齡前兒童營養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5,32(2):132-134.
[15] 孫靜,婁曉民.營養改善計劃對貧困地區中小學生營養知信行的影響[J].中國學校衛生,2015,36(4):597-599.
[16] 廖強,馬阿依,王啟興,等.涼山州彝族中小學生1985-2010 年身高體重變化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2,33(10):1259-1260.
[17] 張倩,王婷婷,甘倩,等.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地區2013年學校營養改善措施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6,37(5):654-657.
[18] 王鮮,婁曉民,孫經,等.河南省中小學生體育鍛煉現況及原因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5,36(6):812-814,817.
[19] 張麗艷.增強青少年體質的策略研究:基于對體育教育的反思[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2):164-169.
[20] 朱斌,宗敏.身體活動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策略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2,33(5):604-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