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
摘 要: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適當滲透發聲技巧的訓練。學生只有學會科學的演唱方法,才能更好地展現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感悟。教師要把發聲技巧貫穿到音樂教學中,讓學生學會正確呼吸,做到打開喉嚨,并運用共鳴去支持歌唱。
關鍵詞:音樂教學;發聲技巧;演唱;情感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2-0085-01
歌曲的學習和歌唱方法的運用是密不可分的,要想把一首歌曲唱好,除了音準節奏無誤外,情感的展現也是十分重要的。而要想把歌曲的情感展現得到位,聲音的位置以及呼吸的支撐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教師要把發聲技巧訓練貫穿于音樂課堂之中,作為每節課的基礎訓練,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提升自己的演唱水平。
一、呼吸練習,歌唱的基礎
呼吸是歌唱非常重要的一個基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呼吸的常規訓練,讓學生學會用呼吸支持歌唱,讓歌唱的聲音在氣息的支撐中更加飽滿和生動,讓正確的呼吸帶動美好的聲音,為展現完美的作品服務。例如,在教學歌曲《紅星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貫穿呼吸的訓練。教師先讓學生感受呼吸對歌唱的重要性,并做示范演唱,讓學生聽辨有氣息支撐和沒有氣息支撐的聲音的變化。然后教師教給學生兩種呼吸方法,一種是急吸緩呼,一種是緩吸緩呼。對于急吸緩呼的方法,教師可讓學生用“嚇一跳”的感覺來體會,也可以把這種呼吸方法叫作驚訝呼吸法。對于緩吸緩呼的方法,教師可讓學生用“聞花香”的感覺來體會,學會鼻子和嘴同時吸氣,并且一定要強調吸氣之后的保持。要學會歌唱當中腰部的支撐,讓氣息向兩肋擴張去支撐自己的聲音,要把氣息和聲音有機地結合起來,讓氣息流動起來,在身體里循環,形成龐大的體系去支撐自己的演唱。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氣息訓練,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呼吸方法,學會用氣息支撐歌唱。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示范讓學生理解氣息的運用,通過反復練習讓學生找到正確的呼吸方法。訓練學生學會用胸腹式呼吸的方法進行歌唱,感知氣息歌唱聲音的變化,知道呼吸在學唱歌曲中的重要性。
二、打開喉嚨,歌唱的關鍵
音樂教師要在教唱歌曲的過程中滲透發聲技巧的訓練,讓學生學會科學的演唱方法,避免錯誤的喊唱,避免擠壓式的演唱。要讓他們學會打開喉嚨,把聲音輕松地唱出來,找一種最舒服最輕松的演唱方法,解放自己的嗓子,把演唱變得更輕松,更好地演繹音樂作品。例如,在教學歌曲《送別》時,教師可在學生學唱過程中,教給學生打開喉嚨的方法,讓學生輕松歌唱。先讓學生體會半打哈欠的感覺,因為半打哈欠的時喉嚨是張開的,歌唱時要使會厭部位呈上抬的狀態,找到喉嚨打開的感覺。教師結合歌曲《送別》進行示范演唱,讓學生感知喉嚨打開后的聲音。教師除了做喉嚨打開狀的示范外,還可以做反面的示范演唱,讓學生體會喉嚨打不開的聲音,讓他們感知打開喉嚨后聲音飽滿、圓潤和響亮,打不開喉嚨聲音的喑啞和單薄,從而激發學生找到正確的喉嚨打開狀態。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單句的訓練,找出學生聲音的瑕疵,幫助他們去糾正錯誤,塑造更完美的聲音。
打開喉嚨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個訓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教師的耐心和學生的恒心。教師在訓練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客觀的評價,要善用鼓勵性言語,讓他們對自己的學習充滿自信,這樣才能激勵他們不斷進步。
三、三腔共鳴,歌唱的靈魂
學習歌曲就要學會運用正確的方法演唱歌曲,對于學生來說要特別注重科學地保護嗓子。如果不會正確地歌唱,亂喊亂唱,把嗓子唱壞,可能就會造成終身的遺憾。所以,音樂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共鳴歌唱的方法,讓學生輕松地進行歌唱。例如,在教學歌曲《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時,教師可講解三腔共鳴的演唱方法。先讓學生明白什么是三腔共鳴,即頭腔、口腔和胸腔三腔結合起來進行歌唱,這樣的歌唱方法會讓學生的歌唱更加自如,會把高音唱得更輕松,從而保護自己的聲帶。教師要讓學生體會頭腔在歌唱中的運用,讓學生學會小聲哼唱,學會運用假聲,再體會中低音歌唱中胸腔和口腔的自然運用。然后結合本課學習的歌曲,讓學生練習三腔共鳴。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歌唱不是單純的一種腔體的支撐,而是三腔有機結合。高音要學會頭腔運用多一些,低音要學會胸腔運用多一些,聲音在三腔的共鳴中自如運用,把聲音統一在一個位置,達到共鳴歌唱的通暢舒適。
學生在歌唱中學會三腔共鳴的歌唱方法,對于正確演唱歌曲大有幫助。因為科學的演唱方法解決了演唱中高音上不去的音準問題,拓寬了音域范圍,讓演唱更加完美和生動。
四、結束語
總之,在音樂課堂中,發聲技巧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它和音樂學習的過程是相輔相成的。教師要把發聲技巧訓練貫穿在音樂的日常教學中,讓學生掌握科學的演唱方法,更好地去演繹作品,從而提升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高歌.試論科學發聲方法在通俗演唱教學中的應用[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01).
[2]劉晶.淺談小學歌唱教學中的發聲方法[J].音樂天地,2010(06).
[3]任玲端.初探新課改下小學音樂范唱教學策略[J].音樂時空,2013(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