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欽營
一、督查督辦工作中的幾個誤區
督查督辦是保證企業重大戰略決策、重要工作部署貫徹實施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決策執行力的有效途徑,更是綜合辦公室的重要職責和組成部分。有句俗話說:千條萬條不抓落實就是“白條”,千招萬招不抓落實也是“空招”,督察督辦工作的系統龐雜、內容繁瑣,結合近年來的工作實踐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探索,先從督查督辦工作的幾個誤區談起:
(一)觀念誤區。首先解決人的問題:高管層認識,加強督辦,提高執行力是一把手工程,好的執行力是一種企業文化更是企業賴以發展的內生動力。需要各級領導和部門充分認識到督察督辦的重要性,必須把督察督辦與科學決策、安排部署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對執行決策率先垂范,對督辦事項主動批示、敢于問責也就是要敢于“哪壺不開提哪壺”。其次督辦人員要擺正位置,正確行使職責和權威性,而不是以拿著尚方寶劍的欽差大臣自居。因此督辦人員要務必以服務大局、溝通單位與領導為出發點,反饋困難、幫助承辦單位出主意想辦法,促進目標計劃完成,避免出現矛盾激化和“老好人”兩個極端。第三落實部門和單位也要轉變觀念,不能將督辦工作看作是辦公室在“找茬”,在“揭短”,要將反饋辦理結果看作是擴大影響力和關注度的途徑,當作協調溝通部門與高層的一種渠道,是展示部門業績的一次機會。
(二)處境誤區。督察督辦作為辦公室重要職責之一,一度處于“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局面。大多數單位雖然有督察督辦這項工作業務,但無專門督查工作機構,只是作為辦公室說在嘴上、掛在墻上的一項職能,督查人員往往身兼數職,需要的時候臨時組成督查組,督查工作處于被動應付狀態,無法形成工作合力。
(三)決策要素誤區。一是決策事項缺少牽頭部門或者多個牽頭部門。造成督辦難以抓住重點,源頭督辦。二是缺少成文的會議紀要。以領導簽發的會議紀要作為督辦的依據,否則會容易造成理解偏差,影響督辦效果。三是決策信息缺少清晰的表述。經常出現“著手準備”“實質推進”“立即整改”等表述不清、大而化之字眼,應以確切的時間明確時限和節點,杜絕界限模糊。公司從去年以來每周一召開黨政領導班子工作例會,會后專門下發會議紀要,對領導安排的工作任務以定部門、定人員、定時限、定標準、定考核“五定”模式形成督辦清單,專人督促落實,在下周例會會上進行專題通報,通報會上更是需要一把手在決策會議上主動批示、敢于問責。
(四)形式方法誤區。當前督辦工作主要依靠文電督辦、會議督辦和下發“督辦通知單”的形式,周期長反應不直觀,不利于迅速查找癥結,往往是領導當時知道了、安排了,沒有下文了,缺乏過程調度和督導。
二、強化督查督辦工作的注意事項
根據當前形勢下國有企業開展工作實際,我總結了強化督查督辦的六大注意事項:
(一)獨立開展工作:不能獨立開展工作,就解決不了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問題,往往我們的運營會、督導會、考核會開的太過和諧,分管領導點評部門工作也多有表揚少有批評,原因還是“護犢子”,部門干不好分管領導臉上也無光,批評深了,積極性沒有了活沒人干了。會議不要過于和諧,爭爭吵吵,適當的沖突對企業有建設性的益處。建議在辦公系統中設立督察督辦工作組,明確督查督辦工作主要負責人,取得領導的支持與重視,并賦予督察督辦相應的權利。設立專職督察督員,從擬定會議紀要開始,立項、落實、檢查、反饋形成管理閉環,避免決策部署和任務安排落空。
(二)敢于賦予督查督辦職能。督察人員列席班子會、黨政聯席會、辦公會,享有閱文參會、隨同調研、通報問責、評先樹優、人事建議等職權,提高督辦工作的權威性。
(三)培育擔當執行文化。在企業中大力倡導和營造敢負責、敢擔當、重執行的文化氛圍。督察人員應該具備應查盡查,敢督敢查、善督會查、真督實查的能力和勇氣。
(四)創新方式方法:綜合運用實地督辦、聯合督辦、專項督辦,經常開展回頭看、再督辦提高督辦實效。對時效性較強的督辦內容實行短信傳達;對重視不夠的單位實行電話催辦;推進不力的月度例會面上通報、放大影響,讓其紅臉出汗;對完不成計劃目標的責任人誡勉談話,傳遞壓力;影響整體戰略推進的,對責任人應堅決拿下??梢越梃b當前政府部門使用的網絡督辦管理系統與移動設備手機實現提醒,實行全程監控、動態督辦、時時提醒。
(五)績效聯動,強化結果應用。一是推行積分制考核,臺賬化管理,堅持正負激勵并重,重獎重罰;二是將督查督辦納入績效考核,與部門獎金、部門負責人升職調配結合起來,與員工績效獎金結合起來,提高部門員工的積極性;三是納入評先樹優,督辦事項成績作為評選勞模、先進、標兵等榮譽的必備考核指標。
(六)構建大督查格局,上下聯動。建議建立督察督辦人員庫,試行重大督辦任務隨抽隨到,總部發揮總調度、總協調、總樞紐作用,將年度、季度、月度督辦計劃,分類、分項、分權重梳理立項,按照管理層級分派一二三級督辦事項。堅持重大決策部署必有督辦、督辦必有結果、結果必有排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