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躍,王慶華,王 輝,劉嘉梅,呂薇薇,王海鴻
(濱州醫學院,山東 濱州 256603)
大學生兼職問題認知程度調查
趙 躍,王慶華*,王 輝,劉嘉梅,呂薇薇,王海鴻
(濱州醫學院,山東 濱州 256603)
目的 調查在校大學生對兼職問題的認知程度及看法。方法 隨機抽取濱州某大學150名在校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 77.33%的在校大學生有過兼職經歷,其中37.33%的大學生選擇課余時間兼職。大學生兼職時從事服務員工作的占33.33%、派發傳單的占30.00%。大學生兼職的主要原因是節省家庭開支(占46.67%),鍛煉自己(占17.33%);通過朋友和親戚介紹獲取兼職信息者占32.67%,通過QQ群和朋友圈獲取兼職信息者占30.00%。結論 社會各界應重視大學生兼職問題,學校應發揮管理和協調作用,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兼職平臺與機會,不斷提高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及綜合素質。
大學生;兼職;認知程度
國內外專家從20世紀90年代初就對大學生兼職問題進行相關探討,得出大學生兼職的主要原因: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迫切希望提前參與社會活動等。相關專家建議,學校應幫助需要兼職的大學生尋找有助于其進行職業規劃的工作,提高大學生時間管理能力,以便兼職學生能在學習與工作中達到平衡[1]。近年來,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消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學習之余加入兼職行列。當今,大學生兼職目的越來越趨于多元化,不僅為了賺取生活費、獲得人格上的獨立,而且希望以此增加工作經驗,在不同崗位鍛煉自己,以期將來畢業時更好地步入社會。本研究以濱州某大學為例,綜合分析在校大學生對兼職問題的看法及個人兼職經歷,旨在找出影響大學生兼職的因素及在兼職時遇到的問題,為大學生兼職提供參考。
1.1 對象
2017年2—3月,隨機選取濱州某大學在校生150名,其中男生35名,女生115名,年齡20~24歲,平均(21.5±2.5)歲。研究對象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研究。
1.2 方法
采用問卷法。問卷內容包括被調查者的一般資料、兼職方面的知識及經歷、家庭經濟情況、對兼職的態度4部分,共28個問題。下午課余時間集中發放問卷160份,回收問卷150份,有效回收率93.75%。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分析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數進行描述。
2.1 大學生兼職情況(見表1)

表1 大學生兼職情況
2.2 大學生兼職的工作量、薪酬和時間情況(見表2)

表2 大學生兼職的工作量、薪酬和時間情況
2.3 大學生獲取兼職信息的途徑(見表3)

表3 大學生獲取兼職信息的途徑
3.1 大學生兼職現狀
表1顯示,77.33%的調查對象有過兼職經歷,對兼職也有一定了解,說明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正視兼職,大學生兼職變得普遍起來。本次調查發現,即使是普通家庭,每月生活費在800~1 500元的大學生也開始課余兼職,表示有一部分大學生兼職不僅是為了掙些零花錢、減輕家庭負擔,大學生兼職的目的已趨于多樣化。在大學生兼職中,33.33%、30.00%、18.10%的大學生分別從事餐廳服務員、派單員和促銷員等技術含量低的工作。作為接受過十多年教育的大學生,其聯想思維要比普通人豐富,但通過調查來看,大學生比一般人更加卓越的能力沒有得到重視,反而被劃歸為“廉價勞動力”這一層次[2],忽視了大學生作為知識分子的價值和能力。
3.2 大學生兼職工作分析
表2顯示,有45.33%的大學生表示自己的工資比正式員工差很多,有60.67%的大學生表示自己兼職時的工作量和正式員工差不多,大部分大學生兼職時的工作量和正式員工一樣,酬勞卻不同。這也是社會上對“大學生就是廉價勞動力”的錯誤看法的體現[3]。目前,社會上大部分商家不接納、不肯定大學生作為知識分子所發揮的作用。大學生作為擁有豐富知識儲備的成年人,在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時并不比正式員工弱,相反大學生作為有著豐富知識的群體[4],思考和創新能力強于普通人。對大學生閑暇時間的調查結果來看,37.33%的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兼職,這說明在校大學生的時間很充裕,完全可以在不耽誤學業的同時,參加兼職,豐富課余生活[5]。
3.3 大學生兼職信息獲取途徑
表3顯示,通過朋友和親戚介紹獲取兼職信息的大學生占32.67%,通過QQ群和朋友圈獲取兼職信息的大學生占30.00%,通過中介獲取信息的大學生占25.33%。說明目前還沒有一種可靠的平臺為大學生提供兼職信息,學校應搭建這一平臺,重視大學生兼職問題,發揮學校的中介和管理作用,與用人單位、企業合作,提供大學生課余時間多元化兼職機會,提升大學生兼職工作的水平和層次[6],真正讓大學生發揮其所擁有的知識價值和專業能力,排除欺詐等對大學生有隱形危險的兼職,逐步建立可信任的、多元化大學生兼職平臺[7],讓更多大學生參與進來,不斷提升當代大學生工作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1]劉珊珊,嚴秀娟.當代大學生兼職問題研究綜述[J].科教導刊,2011,13(4):214.
[2]吳王英,王曉霞,陳盼盼,等.大學生兼職問題調查研究[J].青年與社會,2011,21(7):56-58.
[3]劉珊珊,魏文穎.淺談國外大學生兼職的現狀及特點[J].科教文匯,2010,8(4):3-4.
[4]王瑋.大學生兼職現狀的調查與對策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0,31(4):171-173.
[5]姜馨蓓.大學生兼職問題及對策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1.
[6]郭杪.關于大學生兼職中維護自身權益的探討[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07,21(3):119-121.
[7]錢結海.當前高校大學生兼職情況調查分析與對策研究[J].惠州學院學報,2011,31(5):95-98.
(*通訊作者:王慶華)
G455
:B
:1671-1246(2017)17-0121-02
注:本文系2016年濱州醫學院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BY2016DKCX062);2016年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山東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項目(16CCXJ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