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
摘要:數學知識與我們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處處應用到數學知識,然而許多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忽視了知識與現實的聯系,導致數學知識與應用嚴重脫節,從而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低下。而學習知識的目的就是應用知識,因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還需注重教學的生活化,加強知識與實際的聯系,有效促進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高,切實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策略
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活動情景。避免只重視數學知識的傳授,而忽視數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系,從而造成數學學習與數學應用的脫節,造成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綜合能力水平低,對數學的學習產生畏懼心理,甚至產生厭學情緒。筆者現結合自己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經驗,就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淺談如下:
一、立足生活需要,確定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指出,小學數學教學的總目標之一就是使學生“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的理解。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圍繞這一總目標,根據學科和學生生活實際,制定出具體的、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學目標。例如,“24時計時法”跟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掌握這一內容,能幫助學生珍惜時間,科學地安排時間,進而使他們從中體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我把這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使學生了解24時計時法,掌握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的換算方法;使學生在探索、認識24時計時法的過程中,體會這一方法在自身日常生活里的應用,幫助學生建立時間觀念,引導他們愛惜時間;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意識,體驗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二、結合學生實際,靈活改編教材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由于受開發地域等相關因素的影響,有的內容遠離學生生活實際,因而學生學習起來難度也就相應增大了。因而在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選擇教材內容、改編教材,力求使教學場景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從而有效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切實通過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教學年、月、日的相關知識點,教材中呈現的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作年歷的場景,制作年歷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既陌生難度又大。對此教師就可以稍作調整:根據學生們喜歡的月份(比如有學生喜歡有元旦節的1月;有學生喜歡有兒童節的6月;有學生喜歡有國慶節的10月等等),讓他們分組制作一個月的日歷,然后綜合成年歷。這樣,學生容易完成任務,興趣也就更加濃厚,教學效果也更加顯著。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結合學生實際對教材進行調整,對于提高教學效率大有裨益。
三、體驗生活應用,了解數學的價值
數學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將學會的數學知識充分應用到生活中,利用所學數學知識和方法去為生活服務,這是數學的本質。實現“生活-數學-社會-數學......”的不斷往復。數學課本中的知識只有在R常生活中充分運用,才會使學生真正會用,才會真正在學生自己的頭腦中儲存下來。例如在學習了比例的意義后,讓學生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比,如身高與腳底的比例是7:1,師的頭長與體長的比是1:8。出示五星紅旗,美麗的雅典神廟、古埃及的金字塔以及發型設計,問這些美嗎?知道為什么這么美嗎?熱后介紹世界上最美麗的幾何比-一黃金分割。
四、鼓勵學生動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現階段,基礎教育的目標側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自主創新能力。很顯然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對此有著顯著的幫助。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注重以學生為根本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整個教學過程不僅需要教師做足大量的功課,更需要教師將這種教學方法建立在課本基礎知識和學生理解能力的基礎上。例如在探究相同長度的線段怎樣圍成一個面積最大的圖形時,通過發給學生等長度的細線,讓他們自己動手操作拼出自己認為最大面積的圖形。通過與同學的類比,不少學生發現,自己拼出的平行四邊形似乎面積看上去就不夠大,而長方形似乎面積比同學拼出的正方形又小上一點。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猜想,然后通過科學的計算方法,幫助同學驗證猜想,最后再通過實驗操作,幫助學生理解為什么等長度的線段圍成圓形的面積才是最大的。這種鼓勵學生自己動手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低年級學生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與自主創新能力,同樣是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實施策略。
五、重視課外拓展,實施全面評價
《課程標準》指出:“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學生應用意識??是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應貫穿整個數學課程之中。”所以,一方面,在開展課堂教學的同時,我們還應引導學生在自己的生活實際中感受數學知識,應用數學知識,通過這一過程來鞏固其課堂學習效果- -使他們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感受、應用、自主探究數學知識的能力也得到相應發展。另一方面,我們要改變以往數學學習評價中只重書本知識學習、只重課堂學習的做法,把學生參與課外拓展學習的情況納入學習評價,確保評價的客觀性和全面性。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注重教學的生活化有助于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從而樹立學以致用的思想,切實培養并提高自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終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任杰娜.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策略[J],學周刊,2012.29.
[2] 張應貴.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J],小學科學(教師),2012.10.
[3] 周春梅.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中),2012.7.
[4] 曹凱華.小學數學知識走向生活化,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J].考試周刊,2011(35).
[5] 曹青.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1(14).
[6] 柯春華.論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J].考試周刊,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