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教育的全面普及,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關于信息技術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的討論受到大眾及教育界的關注。本文就信息技術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做了簡要的介紹,進一步討論了信息技術教育對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和促進對策。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育;創新人才;培養
一、信息技術教育
信息技術教育是一門中小學生的必修課程,包括信息技術課程、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學科的融合這兩部分。[1]在中小學開設信息技術教育課程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其在教學的內容、方式、目標、考核上都有其特定的內涵。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信息技術教育的不斷普及,對于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視度也越來越高,同時對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的信息技術教育應進一步提升自身認識,改革創新教學方法,把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素質和能力作為自己的神圣使命,幫助學生養成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習的習慣,為學生接下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提供用之不竭的動力支撐。
二、創新人才培養
國內學者對于創新人才的定義通常表述為: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并通過創造性的勞動取得創新成果的人才。[2]筆者認為創新人才首先要擁有可貴的創新精神,愿意創新;同時還要有堅毅的創新毅力,能夠堅持創新;其次要擁有敏捷的創新思維,引領創新;最后還要有廣博的知識儲備,特別是創新知識的儲備,為創新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
創新人才培養是時代發展賦予我們的要求,積極投身到創新人才培養浪潮中,不斷改革我們的教育體制、教育模式,為創新人才培養“開道鋪路”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信息技術教育對創新人才培養的促進作用
1、信息技術知識為創新人才培養提供素材。創新不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而是在知識和經驗積累基礎上的盛開的花朵。信息技術知識作為信息化社會知識儲備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具有其他教學學科所沒有的開放性、融合性和創造性,能夠為創新人才培養提供良好的素材。
2、信息技術教育為創新人才培養提供環境。信息技術教育是開放的、綜合性的,是探索性的和交叉性的學科。這些特性有助于學生開闊眼界、積累知識和經驗,也有助于與其他學科有效地融合、知識的綜合應用,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型思維、實踐能力,幫助學生養成創新思維、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3、信息技術教育為創新人才培養提供機會。其實每個都具有相應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只是有強有弱。這種創新能力的強弱有先天的因素,但也可以通過創新教育、學習來得到差異性的提高。信息技術教育不同與傳統學科的教學,每個學生都可以在這里獲得創新學習的機會。
三、信息技術教育對創新人才培養的促進對策
目前,我國信息技術教育的現狀[3]表現為:課程較少、授課時間短;老師重視不夠,只看到其工具性,忽略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的培養等。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不能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和素質,更難以為創新人才培養發揮促進作用。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教育助推創新人才培養,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優化教學內容,激發學生興趣,營造創新氛圍。常言道: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在信息技術教育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增強信息技術教育取得的成效,推動創新教育的開展,是當務之急。這就需要我們對信息技術教育內容進行再開發、再挖掘和再優化,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創新教育創造良好的環境。
信息技術教育的過程中如何優化教學內容,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首先,在教學軟件上的選擇上要注意難度適中;其次,教學內容上要注意賦予趣味性,對信息技術課程進行再開發;此外,在教學方法上老師要學會寓教于樂,將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調動課堂的活躍氛圍。實踐也證明,學生一旦對所學習的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其學習態度、積極性、成效都會發生很大的改變,開始主動參與學習,思維敏捷度提高,想象力也豐富了,學習的持久性和活躍度也大幅提升,進而營造出良好的創新氛圍。
2、以學生為中心,引導自主學習,培養創新思維。信息技術的快速更迭和發展,要求我們在信息技術教育過程中不能過分強調學生學習軟件、知識的充分性,更應該注重學習方法的教授,正所謂“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的方式方法,學會觸類旁通,自主開展學習。
在教學課堂上教師應注重以學生為中心,給學生留足想象的空間、自我探索學習的時間和機會,教師則起到一個啟發、引導的作用。例如,在計算機操作教學過程中,方法往往不止一種,教師可以啟發性地為學生示范一種操作方法,接下來讓學生通過總結之前學習知識,開動大腦大膽地嘗試其他的操作方法,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操作,對知識的掌握將更加牢靠和靈活,而且能夠幫助學生養成創新的思維模式。
3、利用上機實踐,強調任務驅動,提高創新能力。信息技術教育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其操作性、實踐性是顯著的特點。信息技術課的上機實驗教學,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虛擬的環境,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際的操作,在應用過程中提高動腦動手能力、創造能力,體驗創造的成就感。
“任務驅動”[4]教學模式是指,教學過程中以特定的教學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引導學生對任務的難點和突破點進行分析,進而為學生進行演示,學生在實際操作聯系中自己完成任務,加強對教學內容的認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堅持任務導向,教師指導學生由淺入深一步步地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理清學生的思路,加強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和處理。進而以完成任務的成就感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結語
面對信息化社會和創興型社會的挑戰,信息技術教育應與創新人才培養完美結合,形成良性互動和共促效應。信息技術教育要利用自身優勢積極為創新人才培養出謀劃策,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南國農. 信息技術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上)[J].電化教育研究.2001(08).
[2] 趙巾幗,任長安. 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型人才培養問題與對策研究[J].統計與管理.2015(11).
[3] 張慶. 如何在信息技術教學培養創新型人才—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研究、實踐、創新能力淺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26).
[4] 劉先鋒,倪曼蒂. 信息技術教育與創新型人才的培養[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