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姚
【摘 要】語文是我們學習和工作的基本知識工具,在初中語文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高效學習,以達到語文知識的學習與了解、語文素養和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 學習方法 學習習慣 復習鞏固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5.021
預習首先要讀課文,讀課文可以分為朗讀、快讀、默讀等,長期去做它可以形成良好的語感,有利于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的提高。通過讀課文可以對于課文內容有較好的理解,聽課就可以有的放矢的去聽,這樣學習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預習的目的就是為了帶著問題讀課文,從原文找答案或者畫出不理解的地方,然后再帶著問題去聽課。
一、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
語文學習要保障課堂聽課效率。語文學習要求課堂幾十分鐘的聽課良好效率必須保障。要全神貫注聽老師講的每一個問題,以及課后及時鞏固,整理好錯題本,把做錯的題目整理到錯題本,并且及時查看與反思。同時要做好筆記,做筆記是一種與動手相結合的學習行為,有助于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是一種必須掌握的技能。初中生的學習筆記主要有課堂筆記、讀書筆記和筆記等。課堂筆記應注意結合課文對老師所講內容進行記錄,不能全抄全錄老師的板書,讀書筆記(后面還要重點介紹)應注意做好圈點勾畫,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筆記應注意做好知識的歸納整理,如經常讀錯的字音、寫錯的字形,常用文言實、虛詞等,理清知識結構和聯系。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不論哪種筆記都要做好疑難問題的記錄,便于集中處理。
二、重視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打牢語文基礎
語文是其他所有學科的基礎,數、理、化、史、地、哲等各門學科都離不開對文字的理解。因此同學們必須要打牢語文基礎,語文方面的基礎知識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學好語文不能靠臨時突擊,要靠平時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多積累,多歸納,才能做到“厚積薄發”。文學基礎知識非常廣泛,有語音、文字、詞語、句子、篇章、標點符號、修辭手法、文學常識、古代文學常識、作家作品、詩詞鑒賞、應用等,這些知識都要做到分別掌握,方法是多讀、多寫、多摘錄、多歸納。
三、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
(一)語文學習要養成精讀的習慣
浩瀚書海中,真正值得精讀的書不在少數。一篇文章讀一遍,雖能讀出大概,但還會有不少遺漏之處,如果多讀幾遍,就能咀嚼出更多的東西。對一篇文章、一本書的精華部分,一定要細讀,反復讀,字斟句酌,才能讀出文章所要表達的深刻含義。
(二)養成背誦的習慣
背誦,應當自然成誦,像流水一樣自然而然地流瀉出來,用古人的話來說,就是“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只有自然成誦,才能把書上的營養真正化為自己的血肉,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自然成誦的過程就是不斷體驗名家名篇思想感情的過程,不斷領悟名家名篇語言魅力的過程。自然成誦的名家名篇多了,你的思想境界、語言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四、在交流中進行語文學習
以交流為主要手段的合作學習是語文學習新的學習方式的主要內容之一。交流之于積累的作用尤為重要,因為學生的閱讀和生活體驗是極具個性化的行為,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交流能溝通個體褊狹的理解,使語言的積累達到融會貫通。交流所達到的效率永遠是優于個體行為的效率,因為有交流就有兼收并蓄,學生花很短的時間(相互交流的時間遠比獨自探索的時間要短)積累到了不同的語言信息;有交流就有辨偽存真,在辨析和取舍中的積累加深了學生對語言的感悟。另外,交流活動帶來的彼此認同和成功感受,又是語言積累以外的另一層妙處了。交流的形式多種多樣,可采用課堂討論、辯論會、積累成果展示(如摘抄筆記、心得體會)等形式。
五、科學地復習鞏固
(一)反復復習
學完一課復習一次,學完一章(或一個單元),復習一次。學習一階段系統總結一遍。期末再重點復習一次。通過這種步步為營的復習,形成的知識聯系就不會消退。復習中遇到問題,不要急于看書或問人,要先想后看(問)。這對于集中注意力、強化記憶、提高學習效率很有好處。每次復習時,要先把上次的內容回憶一下。這樣做不僅保持了學習的連貫性,而且對記憶有很好的效果。
(二)整理思路
通過一課、一節、一章的復習,把自己的想法,思路寫成小結、列出圖表、或者用提綱摘要的方法,把前后知識貫穿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
(三)看點題、做點題
選的題要圍繞復習的中心來選。在解題前,要先回憶一下過去做過的有關習題的解題思路,在這基礎上再做題。做題的目的是檢查自己的復習效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解決語文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