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摘要:數學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開發智力、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手段。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維水平,他不能在短時間內了解教師所傳授的所有知識。
關鍵詞:層次;效率;開放性;對比性;反饋信息
數學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開發智力、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手段。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維水平,他不能在短時間內了解教師所傳授的所有知識。即使通過慢慢探索和合作交流,也不能個個做到靈活運用的地步。需要通過精心設計一些練習,讓學生通過練習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及法則的運用,課堂練習的基本價值也就在此。
當前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的現狀卻不容樂觀:1、習題多、繁、雜。2、目的不明確。3、題型層次不清楚,學生層次不分明。4、重書面練習,輕操作實踐。5、效率不高。《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課堂練習不能局限于鞏固知識、操作技能和對常規問題的解決,應有注重預感實驗、嘗試、歸納、猜想、類比等非形式推理的問題,有條件不完備、解題策略多樣或結論不確定的開放性問題,在求解時無現成步驟可循的非常規問題等。這就要求教師們認真鉆研教材,理解編排意圖,根據教材提供的內容、班級的不同、學生水平的差異,對教材提供的習題做適當的調整、組合補充,使之有層次性、針對性、多樣性、開放性、實踐性,能從各方面適應不同程度學生的需要。怎樣提高課堂練習的有效性,是當前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我根據自身的教學實踐及探究,淺談提高課堂練習有效性的幾點策略。
一、靈活選擇和設計課堂的層次性
最基礎的知識是最有用的知識。首先應根據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選擇設計習題。在抓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升拓展。習題要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認識發展的規律,同時要遵循由易到難、繁到簡、由基本到不同層次的訓練,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獲得成功的體驗,提升學習的積極性。
二、生活化、多樣化、趣味化的練習能有效地提升練習效率
課標上強調,數學課程應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理解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我們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挖掘素材,精心地設計課堂練習,將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這樣有生活基礎、學生熟悉的習題能排除陌生感,知識容易遷移,學生喜歡,效果較好。
如果練習的形式符合小學生的興趣特點和注意特點,就能促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同一知識,提高認識的深度和應變能力。故練習的形式應盡量的多樣化和趣味化。
三、開放性地進行課堂練習
開放性練習一般指條件不完備、問題不完備、答案不唯一、解題方法不統一的練習,具有發散性、探究性、發展性和創新性。這樣的練習有利于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激活思維、充分調動起學生內部的智力活動,能從不同的方向尋求最佳解題策略。如教學完折線統計圖后,我采用了這樣的練習,師出示折線統計圖,題上沒有文字表述,橫軸、縱軸上有數據無單位,讓學生自己根據學過的統計圖知識賦予她意義,看圖編故事。這樣,答案不唯一,學生的思考就是答案,學生們感覺到自己的主體地位,學習的主動性增強了。而故事的形式學生非常喜歡,練習效果很好。這樣的設計體現了教學的開放性和人文性,既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鞏固掌握,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同時,開放性還應體現在練習方式上,動手操作、調查實踐、合作交流等的非書面練習更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制作月歷、白色污染調查、手抄報等都是非常好的開放性的習題。
四、練習設計要有對比性,防止產生思維定勢
小學生學習數學,往往會產生思維定勢。今天學習了連乘應用題,往往就認為所有的題目都用連乘做,明天學習了連除應用題,就都用除法做。因此,練習的設計要做到新、舊交替,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另外,要設計一些有對比性的變式題,讓學生辨認、判斷和分析,通過在比較、分析中揭示它們的異同,加深認識,使知識達到內化的程度。
五、適時采用激勵機制,提高學生自主練習的有效性
當今社會是一個競爭的時代,不競爭就意味著淘汰。教師應從小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挫折意識。學生們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和肯定,而競爭是他們獲得成功和實現自身價值的很好方式。競爭是學習的一種動力,將練習過程變成小競賽,挑戰同學、挑戰自己,在競爭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在競爭中汲取經驗,在競爭中積極進取。 因此,練習中采用激勵機制,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提高學生自主練習的有效性。
六、及時收集和反饋信息,準確做出決策
曾有學者指出:“學習行為和反饋之間盡可能短的時間間隔是學習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學習行為和反饋之間的聯系越緊密,學習就會越快發生。”所以,課堂上僅有練習是不夠的,應及時收集反饋信息,準確做出決策。教師應及時做好作業的批改和批注,讓學生了解到自己的掌握情況。通過教師在作業本上寫課堂寄語,及時的與學生溝通,從而更好的促進師生關系,促進學習的互融。
課堂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指導、有組織的學習活動,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基本途徑。因此,作為教師,更應該精心設計練習,讓習題練習成為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直接發源地,讓學生的興趣一直保持在練習的始終。
參考文獻
[1] 董永康.優化練習設計,提高練習的有效性.小學教學參考,2010(12).
[2] 陸瑞琴.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的教學策略.小學教學參考,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