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萍
摘要:目的 探討采取麥氏點延皮紋橫切口進行闌尾切除術的臨床護理療效及可行性。方法 觀察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間收治的闌尾手術患者500例,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所有采取經麥氏點延皮紋橫切口行闌尾切除術,觀察組采取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療效分析。結果 觀察組在患者滿意度、用藥依從性、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平均住院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等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臨床護理路徑能提高闌尾切除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上推廣運用。
關鍵詞:麥氏點橫切口;闌尾切除術;臨床護理路徑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16-0151-02
闌尾炎是外科常見的、多發的急腹癥之一,其有著很高的發病率,是腹部急癥手術最常見的疾病。隨著現代醫學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多的外科學者也對闌尾手術做了很多術式的改變,經麥氏點橫切口行闌尾切除術瘢痕細小美觀,符合患者要求。臨床路徑是以循證醫學證據為指導來促進疾病治療和患者管理的方法,上世紀80年代從美國提出并應用于臨床以提高醫療質量,發展到今天,臨床護理路徑也已應用到護理工作各個環節。為進一步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對下腹闌尾切除術的臨床效果,我院普外科觀察了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闌尾手術患者500例,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法進行臨床研究,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所有病例均來自我院收治的準備行闌尾切除術的患者,均經彩超、CT和術后病理診斷為闌尾炎,共500例,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50例。觀察組中男135例,女115例,年齡3~70歲,平均年齡(35±3.5)歲;經過手術切除闌尾病理組織切片診斷為:壞疽或穿孔性闌尾炎72例,化膿性闌尾炎138例,慢性闌尾炎5例,單純性闌尾炎35例;其中病程3 d~10年。對照組中男140例,女110例,年齡2~75歲,平均年齡(38±3.2)歲;經過手術切除闌尾病理組織切片診斷為:壞疽或穿孔性闌尾炎97例,化膿性闌尾炎113例,慢性闌尾炎2例,單純性闌尾炎38例;其中病程1 d~12年。兩組在一般資料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手術方法 在術前30 min給予靜脈輸液預防感染,給予0.5%替硝唑和第二代頭孢菌素,術前常規給予肌松藥和鎮定藥物。手術麻醉均給予硬要聯合麻醉或是腰麻進行,小兒采取基礎麻醉。采取經過麥氏點為中心的皮紋進行橫切口,長度約2~5 cm,平均3.5 cm。延切口逐層進行分離,一次切開皮膚、皮下、皮下淺筋膜,到達腹外斜肌腱膜,在淺筋膜下用手指或是刀柄進行游離,以增大切口游離度,使橫切口能夠被拉成斜切口為度,順勢剪開腹外斜肌腱膜,同樣的方法對腹膜下肌肉間隙進行游離,采取雙鉗交叉式分離腹橫肌、腹內斜肌,再次在腹橫肌下間隙利用小指或是刀柄進行分離,使腹橫筋膜和腹膜入腹,及時吸引器或是大紗塊吸除滲液,采用小直鉗或是彎鉗鉗夾腹膜并固定在皮緣以保護切口。所有的小出血點無需處理,拉鉤的張力足以止血。兩把小拉鉤使術野充分暴露,采用無齒卵圓鉗尋找闌尾,一般在沿右結腸旁溝都能找到闌尾。因為手術切口比較小,一般盲腸后位、盲腸下位闌尾采取逆行切除;腹膜后位闌尾需要同時切開并分離側腹膜,使回盲部充分游離,也可以向外側適當的延長切口,不超過腋前線為度。用1%聚維酮碘消毒闌尾殘端,用4-0絲線進行荷包縫合,或是采取“8”字縫合后進行包埋,入不能完全進行包埋,采取闌尾系膜或是脂肪垂固定覆蓋。在進行關腹前拭盡滲液,伴有腹膜炎者用滅菌生理鹽水充分沖洗腹腔后,給予用0.5%甲硝唑液進行腹腔灌洗,逐層關腹無需進行引流管的放置。
1.2.2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方法,觀察組按照臨床護理路徑表實施護理。臨床護理路徑主要包括:①入院當天: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盡快熟悉醫院環境,并告知病房管理制度;指導患者做好入院各項檢查,正確評估患者病情。②術前1 d:與患者主動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態,給予針對性疏導,消除顧慮和擔心,積極配合術前禁飲食等準備工作。③術日:指導患者積極配合術前備皮及留置導尿,嚴格遵循無菌護理,謹遵醫囑使用抗菌藥物,術后重視對各引流管的護理,告知并發癥征兆,提高對并發癥的自我判斷,同時定時協助翻身。④術后2~4 d:協助患者下床活動,并指導科學合理飲食。⑤術后5~10 d:指導患者按時、按量服藥,防止藥物漏服、錯服。⑥出院當天:協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并告知出院注意事項,發放出院手冊,告知用藥方法,叮囑按時復查。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平均住院時間、患者滿意度、用藥依從性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取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其中計數資料采用χ2,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兩組術后臨床資料比較
經比較,觀察組患者在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用藥依從性、術后并發癥、患者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用藥依從性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滿意度臨床路徑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是臨床護理進一步規范化、程序化,有效預防了護理差錯的發生,提高護理效率和護理質量,同時促進了臨床護理滿意度和護理效果,促進了患者快速康復。臨床護理路徑護理模式,有效降低了闌尾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使患者得到全面、切合實際的護理服務,完善了傳統護理的不足,促進了臨床護理措施的有效開展,進一步改善了手術預后效果。
經麥氏點橫切口的優點有切口小,與腹腔鏡三切口總長度相當,瘢痕細小美觀,近看如皺紋,外觀符合美容效果;手術操作簡單、安全,無重要神經、血管損傷,術前無需超聲定位,適合醫院推廣。
本研究提示臨床護理路徑能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少護理并發癥發生率,且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值得臨床借鑒。但臨床護理路徑的具體措施仍有待完善。
參考文獻:
[1]范學智.經麥氏點橫切口闌尾切除的臨床對比研究[J].中外醫療,2010,29(35):37.
[2]許愛國.麥氏點橫切口闌尾切除術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1,8(21):176-177.
[3]鄧傳國.經麥氏點橫切口行闌尾切除術112例的心得體會[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1,9(8):90.
[4]楊系倫.經麥氏點下方小橫切口闌尾切除術72例體會[J].基層醫學論壇,2012,16(1):124-125.
編輯/楊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