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玖梅
摘要:目的 探討品管圈活動對提高骨科患者功能鍛煉有效率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組,選取我科2016年5月~2016年9月200例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運用質量管理工具對患者功能鍛煉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并將改進前后狀況進行比較。結果 開展品管圈活動,使骨科功能鍛煉有效率由活動前的47.00%提高到活動后90.00%,效果明顯。結論 品管圈活動可以提高功能鍛煉有效率,促進骨折愈合,減少并發(fā)癥,提高護理質量,提升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品管圈;骨科患者;功能鍛煉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16-0153-02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Improving the Efficacy of Functional Exercise in Orthopedic Patients
CHEN Jiu-mei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People's Hospital of Chongyi County,Chongyi 341300,Jiang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on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functional exercise in orthopedic patients.Metho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group was set up,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6 to September 2016,200 cases of fracture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use quality management tools to improve the patient's functional exercises,and compare the situ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rovement.Results To carry out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so that the effective exercise of orthopedic activities from 47.00% before the activities increased to 90.00%,the effect is obvious.Conclusio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functional exercise,promote fracture healing,reduce complications,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improve patients satisfaction.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Orthopedic patients;Functional exercise
品管圈即品質管理圈(QCC),是由日本品管權威石川馨博士發(fā)起的[1],指同一工作單位或工作性質相關聯的人員,為了解決問題,提高工作效率,自動自發(fā)組成起來,科學應用各種工具,持續(xù)地進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等業(yè)務的活動[2]。功能鍛煉是骨科護士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骨科治療的最終目的是使患者盡可能的恢復正常功能,而功能的恢復必須通過患者積極的鍛煉,任何其他手段都無法取代[3]。我科于2016年5月~9月開展了以“提高骨科患者功能鍛煉有效率”為主題的品管活動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成立品管圈
于2016年5月根據自愿原則由病區(qū)8名護士組成品管圈,其中主管護師1名,護師4名,護士3名。投票選舉由護士長擔任圈長,輔導員1名,每1~2 w組織1次活動。
1.2主題選定
全體圈員通過頭腦風暴法提出4個主題,小組成員通過問題的重要性、上級政策、迫切性及圈能力四方面分別用5分、3分、1分三個等級打分,總分最高者為活動主題[4],最終確定“提高骨科患者的功能鍛煉有效率”為本次活動主題。
1.3擬定活動計劃書
活動時間為2016年5月~10月,根據活動步驟擬定小組活動計劃并繪制成甘特圖,活動進度由圈員共同討論決定。
1.4現狀調查
采取調查問卷方式,調查內容:功能鍛煉的時間、功能鍛煉的方法、功能鍛煉的強度、主動鍛煉、被動鍛煉、并發(fā)癥、其它。從2016年5月~6月調查了100例骨科患者,統(tǒng)計結果顯示功能鍛煉有效者47例,有效率為47.00%,53例功能鍛煉無效,無效率53.00%;存在的缺陷包括:不知曉功能鍛煉的時間占54.00%, 不知曉功能鍛煉的方法占18.90%,不能主動鍛煉占16.10%,功能鍛煉強度不夠占11.50%,不配合被動鍛煉占9.40%,存在并發(fā)癥占7.50%,其它占5.80%。用柏拉圖列出主次項目,見圖1。
1.5目標設定
目標值=現況值+(現況值×改善重點×圈能力),根據柏拉圖分析得出改善重點的百分比79.20%。納入公式計算:目標值=69.30%。
1.6問題解析
圈長組織QCC成員進行頭腦風暴,利用魚骨圖,分析骨科功能鍛煉無效的原因后,用真因驗證法確定最終六條原因如下:①患者不配合;②缺乏監(jiān)督;③護士責任心不強;④醫(yī)護患溝通不到位;⑤知識缺乏;⑥未制定標準與流程。endprint
1.7對策與實施
1.7.1提高患者對功能鍛煉重要性的認識 ①增加功能鍛煉宣教的數,重要性可舉例說明;②可通過多種形式宣教,如口頭講解、圖片資料、具體演示等多種方式;③可以將護理常規(guī)與功能鍛煉有機結合起來,將宣教計劃落實貫穿在患者交談中,以提高患者對功能鍛煉的重視程度,使患者主動進行功能鍛煉。
1.7.2加強監(jiān)督,實行個性化功能鍛煉 責任護士根據患者的病情、年齡、職業(yè)、文化程度制定個性化功能鍛煉方案,對不按計劃執(zhí)行鍛煉者,認真分析原因采取針對性措施,如因疼痛不配合功能鍛煉者可在鍛煉后冷敷,必要時用鎮(zhèn)痛藥物。身體虛弱者由護士或家屬協(xié)助完成,文化水平低者可用圖片講解或演示,以提高患者功能鍛煉的依從性。
1.7.3加強責任心、責任制管理 實行護士責任包干制,患者從入院到出院由責任護士負責,護士長、組長、責任護士三級管理,組長每周對功能鍛煉執(zhí)行情況進行督查,護士長定期督查、每月反饋,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整改,以確保功能鍛煉落實到位。
1.7.4加強醫(yī)、護、患溝通 與醫(yī)生一起制定鍛煉計劃,醫(yī)生在查房時向患者宣教功能鍛煉的重要性,以達到醫(yī)護一致,增加患者對護士的信任,提高患者功能鍛煉的依從性,定期檢查效果并向醫(yī)生反饋,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持續(xù)改進。
1.7.5加強學習與培訓 ①加強護士專科知識培訓,以提高護士理論知識和宣教能力;②組織全科護士情景演示教學;③學習品管圈相關知識;④護士長個案點評,不定期提問;⑤每月進行業(yè)務學習講座,學習更多新知識;⑥每月進行專科理論知識考試,考試成績納入績效考核。
1.7.6制定功能鍛煉標準與流程 將骨科患者功能鍛煉流程標準化,確保各項措施落實規(guī)范化、持續(xù)化,使本期活動效果持久保持。
2 結果
2.1有形成果
活動前的100例患者,功能鍛煉有效47人,有效率為47.00%;活動后100例患者,有效90人,有效率為90.00%;目標達成率為193.00%,進步率為91.50%,活動后功能鍛煉有效率明顯提高。
2.2無形成果
從QCC品管手法掌握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自信心、責任心、溝通協(xié)調能力,積極性等方面對圈員進行無形成果調查,每項最高5分,最低1分,結果顯示通過品管圈活動,圈員在以上各個方面都有不程度的提高。
3 討論
骨科患者正確有效的早期功能鍛煉可以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避免各種并發(fā)癥發(fā)生,盡早恢復患者的獨立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提高生活質量。品管圈作為一種有效的管理方法,其優(yōu)勢是全員均享有更高的自主權、參與權、管理權,管理不再是護士長和科主任為主,而是全員積極參與[5-6]。通過此次QCC活動,提高了品管手法,有效激發(fā)了護士的學習潛能及工作熱情。在品管圈活動中,全體圈員積極主動,集思廣益,充分發(fā)揮了護士的辯證思維能力、組織協(xié)調能力、科學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提高了護士的綜合素質,增強了護士工作自信心,使護理人員更好的服務于患者。
參考文獻:
[1]洪素菊,胡偉玲.品管圈活動在術中一次性醫(yī)用耗材管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1):1560.
[2]梁銘會,劉庭芳,董四平.品管圈在醫(yī)療質量持續(xù)改進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yī)院管理,2012,32(2):37-39.
[3]羅凱燕,喻姣花.骨科護理學[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5:7.
[4]張幸國.醫(yī)院品管圈活動實戰(zhàn)與技巧[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23-25.
[5]顧軍養(yǎng),王燕萍,朱燕君.品管圈對提高橈動脈穿刺成功率的觀察效果[J].護理學報,2012,1(3B):41-43.
[6]昌子艷,賈思鋒,劉君,等.品管圈活動在降低骨科患者術后功能鍛煉缺失率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4(2):20-22.
編輯/王海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