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峰
摘要:在高中階段,因為學業比較緊張,所以班主任在班級的管理力度和目標方面較之以前有所變化。本文主要針對高中班級管理的方向特性,試析高中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的德育教育如何滲透。
關鍵詞:高中;班級管理;德育;滲透策略
德育教育在高中階段的滲入,是為了給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班級的管理則是在培養學生文化底蘊的同時,保證對學生的教育活動順利進行。本文結合實際經驗,將傳統的德育教育有效地滲透到學生日常教學中。
一、高中班級管理的方向
高中階段是學生的一個重要時期,也是進行高階段學習教育的特殊時期。在高中階段的學生面臨著繁重的學業,對即將面臨的高考會產生莫大的壓力,且家長、班主任對學生的期望會讓高中學生產生浮躁、偏激的情緒。且高中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階段,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還有待加強。雖然看待某些社會熱點時都具備自己的獨特視角和觀點,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其內心比較脆弱敏感,帶著飄忽不定的特性。這個時段學生不僅對外界事物開始關注,還特別在意人們對自己的評價。對待別人的批評或者不同意見還不能夠用常態對待,心態上也是將自卑與自傲同存,不能忍受別人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容易陷入自我厭惡的情緒中。如在此階段的學生無外界的疏導,那么會產生抑郁現象。所以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的管理過程中,需要將德育滲透在其中,以身作則,利用自身教學優勢將德育滲透到班級的管理過程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在高中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德育滲透的策略
德育教育在學校的教育工作中占據重要地位,德育教育不能全靠說教,應該從多方面、多角度地拓寬教育的途徑,從而達到全面育人,樹立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目的,降低學生因高中學習階段壓力過大產生的情緒波動,甚至厭世情緒,提升其抗挫能力。
(一)班主任結合所任學科進行德育教育
在高中階段的教學中,班級中的班主任一般是教導學生重要學科的教師。如數學教師或者英語、語文方面的教師。要解決高中學生敏感、壓抑的情緒,提升其抗挫能力,那么班主任可以因地制宜,利用自身的教學優勢,讓德育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過程中。比如某班主任為班級中的英語教師,教師在上課時用英語與學生進行對話,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1 Friend ship》這課中,班主任可以創設情境對練的模式,將課程中的重要知識點包含在內,同時加入尊重性的語句“Thanks”或者“Excuse me”等,創設情境進行對話練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快掌握本節課程所學的內容,同時還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這不僅是一種良好的方式,還是讓學生的品德修養的一種潛移默化的傳授模式,讓生活與處于“圣壇”的德育教育更為貼近,讓學生更能理解德育,形成一種基本的禮貌狀態。
在學科的教學中孕育學生德育,還可以根據課文培養高中學生的愛國精神。因現代網絡信息技術較為發達,高中學生心性不夠堅定,且還未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總覺得“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對于網絡信息沒有過濾,所以對國家的歸屬感不強。所以班主任可以利用學科教導學生愛國熱情。比如在學習“The Great Wall of China”(萬里長城)時,班主任可以向學生介紹修筑長城的重要作用及其艱辛,民族英雄為保護國家的感人事跡,班主任可以利用自身豐富的學識和趣味的授課對學生進行啟發和引導,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國家的愛國熱情的教育,從而達到德育教育滲入的目的。有實例證明,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高中學生不僅能夠熟練掌握基礎知識,還能受到潛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從而提高道德思想水平。
(二)引導學生記錄正能量
班主任引導學生記錄日常所發生的正能量,是為了進行德育教育的長跑。一件事情偶爾做和長期堅持做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要想將德育滲入學生的生活過程中,那么就需要長期堅持。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教師常讓學生在進行教學實踐活動時書寫日記,日記不一定是給教師看,這是屬于學生的秘密,可以在后期回憶的生活點滴。比如在英語教學中,課后可以讓學生對周圍的志愿者的工作及其意義用英語寫一篇日記,要求學生認真分析,從志愿者聯系到自身,理智調節自己,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每周如此。在下周上課期間,可以讓學生暢談自己的感想,這種方式比說教更有效。
(三)充分發揮班級中的骨干作用
班級的管理過程中,單靠班主任無法完全了解學生和管理班級中的學生,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打入學生內部。最好的方式就是讓班級中的班干部或者具有影響能力的學生帶動全班學生。一般被選為班干部的學生在德、智、體、美、勞方面比較突出,能起到帶頭作用。班主任在開班委會的時候,可以慢慢培養班干部以身作則和腳踏實地的精神,并培養班干部自我意識,用自身作為其他同學的學習榜樣,形成一個擁有良好風氣的班委團隊。將班主任所要表達或者期望的意圖、要求,變為學生的自覺的行動力,同時也讓班主任管理的力量變為學生自我教育的力量,消除存在于學生之間的不良習慣或者不健康的思想傾向,逐步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
(四)將學校組織的活動與德育教育緊密配合
在新課程標準下教育,學校也設置了思想教育活動。所以班主任在班級的管理過程中可以配合學校組織的思想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同時從學校和班級兩方面進行有意識的培養,有利于創造兩高的德育教育的氛圍,更利于學生取得自我教育的效果,比如在學校組織社會志愿者活動或者愛心幫助活動等,可以培養學生同情心和正確的人生觀,同時也能讓高中學生對現有的優渥生活懷有感恩的心態。從而到達德育教育的目的。
(五)學校與家庭共同配合
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的管理過程中,還有一項職能是對家長匯報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在這個環節中,班主任可以將匯報工作換成與家長對學生德育教育的一種溝通交流環節。讓學校和家庭兩個教育者共同行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下樹立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并且在家長會期間,班主任和家長可以將德育教育中遇到的困難加以梳理和解決,提升德育教育的方式。在此過程中,家長關心學生的成長,遇到困難可以溝通,及時疏導,避免某些悲劇的發生。
結束語:
由此可以看出,德育教育的滲入需要多方的配合,將學校、教師、家長連成一線,完成共同的培養目標,才能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
參考文獻:
[1]韓傳信,段多梅.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實踐方略[J].教師教育研究,2015,02:88-91.
[2]張林輝.淺談高中班級管理[J].品牌(理論月刊),2011,02:8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