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興
摘要:文字,在人類文明的發展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歷史、知識、思想的傳承也都里不開它,可以說是人類歷史文明中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我國的漢字就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語文這門學科作為漢字的集合體,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初中語文作為初中眾多學科中的“佼佼者”,教學效果一直都備受學校、老師和家長的關注,本文筆者就以閱讀教學為切入點,探討一下構建更為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
關鍵字: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課堂
初中語文作為初中教育中的三巨頭之一,在初中教學當中一直備受關注,近些年來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各方面都越來越注重基礎教學的教學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給傳統教學理念帶來了很大的沖擊,為了提高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傳統教學當中的一些糟粕就必須被舍棄掉,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加適應“新時代”的教學節奏,為初中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一、備課應當更為靈活
在過去的初中語文教學當中,授課老師在進行備課時,往往都是較為生硬、死板的,很多時候都是站在成人的視角去看待教材,而忽略了初中生因為其年齡和經歷的問題,看待事物的視角和理解事物的方式是與成人有著很大區別的;又或者是有些老師覺得教師教學用書中的方式足夠科學、有效,于是干脆照搬了教師教學用書中的教學方法。不可否認的是教師教學用書中的教學方法大多都是很科學的,然而初中語文的授課老師們卻忘了,教育應當是因地制宜的,應當是因人而異的,所有學生都采取一種教學方法或理念,只會讓學生們成為一個個的書呆子,而這并不是教學的正確思路。初中語文這門學科本質上是很有趣的一門學科,文本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通過仔細的閱讀后就能感受到其中的趣味性,而生硬、死板的備課方式卻扼殺了這些趣味,使學生所接觸的初中語文變的索然無味,又如何能激發起學生對于初中語文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呢?
所以在備課時,初中語文的授課老師們應當站在學生的視角去看待教材,放下教師教學用書,以一個學生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去深度鉆研教材,考慮如何才能讓學生更為輕松的理解文本中的知識點,以此來讓學生有更好的代入感,更愿意主動的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在這個基礎之上,老師也不能過于依賴自己的備課筆記,應當時刻根據課堂中的“突發情況”去隨時改變教學思路,畢竟在課堂教學中隨時都可能出現意料之外的事情,也正是這些意料之外的事情才使教學被稱為是一種藝術。
二、師生之間關系的緩和
在傳統的教育教學當中,也許是教師這個職業給老師帶來的壓力,使老師在教學時往往是很嚴肅,甚至是嚴苛的;又或者是因為一些老師的教學理念依然是“嚴師出高徒”,所以才會以這種面貌來進行教育,也許在這些老師眼中,不茍言笑才是為人師表的最佳表現。然而這種教學面貌卻儼然將師生關系發展成了上下級關系,學生總是擔心這嚴厲的老師是不是隨時將怒火發泄到自己的身上,甚至于在很多學生的嚴重,過于嚴苛的老師是被“妖魔化”的,而這種“妖魔化”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在閱讀教學當中,師生的對話是需要以一個平等的身份去進行的,傳統出中語文教學的這種顯然是不行的。只有平等的身份去進行對話,才能做到無所顧忌、暢所欲言,才能讓學生保持著自己個性的同時進行學習,所以在日常的教學當中,初中語文授課老師應當放下自己的架子,嘗試將原本僵硬的師生關系緩和下來,通過和學生成為朋友,讓學生愿意更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進一步的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三、是該讓一言堂消失了
在過去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當中,老師是課堂的主導者,而課堂亦是老師的一言堂,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過去的閱讀教學從本質上來說已經不能稱之為閱讀教學了,學生短短三五分鐘的時間將課文進行一遍速讀,怎么可能真正的感受得到文本的真正意義。授課老師為了讓教學當中盡量不出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應試教育中取得較好的成績,就選擇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全然不顧學生是否真正的理解文本意義;
閱讀教學中,追求的是讓學生通過閱讀自己去懂得文本意義,而在傳統教學中大多數學生卻是被動的聽懂的,或者是通過筆記去記懂的。這種知識硬生生的被塞入腦中,用授課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自己的閱讀實踐,將“對話”變成了“傳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個人發展,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不可否認的是填鴨式教學的確有著一定的成效,如果僅僅是為了應試教育的成績,填鴨式教學可以稱得上是一種成功的教學方式,然而教學的本意并不是單純的教會學生知識,而是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教會學生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吸收知識。所以在閱讀教學中,老師應當鼓勵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去吸收知識,通過閱讀將各種相關的知識與生活體驗的信息相融合,清晰的感受文本的意義,在這之間穿插著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且過程中不能有過多的居間聒噪、喋喋不休,點到即止即可,只有這種方式,才能夠讓學生真正的感受到閱讀教育所帶來的趣味性。
四、結語
教育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科技和思想的轉變,教育教學的方式也在不斷的轉變著,在學習初中語文方面,在追求學生個性化發展的今天,填鴨式教學也注定是要被淘汰的教學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更注重學生個性培養的教學方式,更關注學生在學習時感受的教學方式。而這些都離不開從事初中語文教育的老師們共同努力,希望筆者的淺見能夠拋磚引玉引來更多的初中語文老師參與到討論之中,將自己更為先進、有趣、有效的教學方式與其他老師進行分享,共同為我國初中語文的教學做出貢獻,共同給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讓學生愛上初中語文這門學科。
參考文獻
[1]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趙妍.遼寧師范大學.2013.
[2]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吳振華.才智.2015(01).
[3] 新課改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反思[J].田姝芳.科技創新導報.2016(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