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海燕
小學是學習歷程中的初始階段,同學們學習掌握的基礎知識非常重要,學習的根源是培養同學良好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在學習小學語文的只是過程中首要注重的就是聽、說、讀、寫的基礎能力,學習語文知識不僅在于開拓同學的知識面,也在于注重同學們對文章的閱讀積累、培養談吐的素養、增強寫作和文章思想的理解能力。所以更快掌握小學語文就要從基礎抓起,積極帶動同學們的興趣和情緒。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點參考:
一、通過培養學習興趣提高語文知識學習
在小學語文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我們經常發現往往大家只是對文章進行閱讀、了解段意、總結中心思想這些方式來學習課文,但是往往在學了一段時間后就把之前學習的內容忘得差不多了。從本質上來說,其實傳統的教學方式并沒有讓我們在語文課文或詩詞的學習過程真正意義上學習掌握到知識,反而只是因循守舊的只是重復性的去了解課文。所以我認為,作為我們小學時期的同學,普遍對新鮮事物抱有濃重的好奇心和積極的嘗試心理,如果能通過在語文教學中,對每一篇課文的的背景知識和課文講述的內容在教學開始時給同學們進行描述,讓大家對文章的內容有個大致的概念,同時在講述文章的時候多一些互動,提出一些問題讓同學們進行交流,也能對我們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
例如,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中,老師通常和我們同學講述”禮拜在幾幾年出生,幾幾年寫了哪首詩,并沒有什么能夠是我們同學感受到這首詩的講述的意義是什么,作者是在什么情況下寫出這首詩的,亦或者說這首詩從我們現在的生活中來看待,是講述什么方面的。這樣通俗易懂,講故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大家的積極性才會調動起來,作為課文,首要的是要同學對它有初步的認識,而不是茫然盲目的去學習。同樣,如果只是在課堂中讓我們重復性的閱讀這篇課文或詩詞,就算課文寫的再好,不能認識理解,我想學習也是鼓噪乏味的,也沒有定力認真去學習掌握其中的知識。我想不僅是小同學,大人也是同樣如此。
但如果語文教學中,教學方式稍稍轉變一下呢?不直接講李白杜甫這些作者,而是從他們身上的趣事講起,慢慢增加大家想更多了解他們的興趣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呢?例如,李白是哪里人?李白居然也是劍術高超的大俠?李白和杜甫是怎么認識的?李白身邊有什么故事嗎?這類種種調動大家的興趣后,再和同學講述一首李白的詩,因為同學對李白有了認識和了解,學習李白的詩就更容易學習掌握了。從小同學的心理,這首詩的作者,不再是課文上的人名,成了一個有故事的活生生的人,大家愿意去了解學習他的事跡。從一開始來激發同學們學習的興趣,并非一定局限于課文中的內容,多從同學的角度來看待語文的教學,效果會更好。
二、通過閱讀和寫作來提高掌握小學語文的知識
通過閱讀來提高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在閱讀的文章選擇時根據,通過同學自己的喜好和閱讀能力引導選擇合適的閱讀書籍,題材內容可以涉及廣泛,與生活緊密相聯。既可以閱讀一些經典文學著作,也尅閱讀科普類書籍,所有適合的或與課文教材相關的文章,都可以引導同學們閱讀。并且在閱讀中對重要內容多次理解揣摩,想要對作者表達的含義多一些了解就要對文章中的重要內容反復理解,老師常說,一篇文章是有它的中心段落作為全文思想的表達。例如著名作家茅盾老先生的長篇小說“子夜”,為什么會從原名“夕陽”改為“子夜”呢?又不懂得地方就去分析,通過分析我們才知道,子時是夜晚11點到凌晨1點這段時間,也是新舊交替的時刻。“子夜”通過其本身的含義來預示我們中國當時的社會矛盾已經進入非常嚴峻的時刻,也即將迎來新的曙光。理解了小說名預示的文章意義后,我對這篇原本閱讀動力不大的文章一下就有了想要深入閱讀了解的心態,我想這對理解茅盾老先生的小說有非常大的幫助和動力。
老師常說,閱讀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僅靠不定時的學習,是無法增長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所以我覺得老師可以通過引導督促同學在課堂外多看一些優秀的書籍,與課堂內的閱讀進行互補。比如一些課文是選擇某些小說的節選,同學只能看到閱讀到整篇小說的一段,但若是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在課外多閱讀該節選課文的完整版書目,就會對課堂中學習的文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一些比較優美優秀的詞匯語句不單單要摘抄下來,要在閱讀過程中隨時整理文章中核心有深意的句子,照抄下來后可以在旁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讀有所記,記有所思,思方有得。
三、做好每一次語文課的教學內容的預期和溫習
在課堂中很多時候老師教學課文的內容我們同學學習理解的速度都很慢,不但影響老師的教學規劃也影響了自己的學習進度,而這通常是沒有對要學習的內容提錢做好預習準備。通過預習來對即將學習的課文內容有一定的了解,不熟悉不了解的內容可以做好標記,查閱相關資料進行了解。因為不同的人經歷了不同的人生,所以在寫某篇文章時,才會透過文里行間融入自己不同常人的感悟與思想。理解了作者的寫作背景,也就對即將學習的文章有了更深刻直觀的認知,保持這樣的習慣對以后的學習也會大有裨益,受益匪淺。在學習后不斷的溫習之前學習的內容保持對之前學習的內容的理解和認知,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可見常常溫習之前學習所得,獲益巨大的,保持好的習慣對學習掌握語文知識也會容易許多。在課前、課中、課后對自己的學習抱有認真的態度來對待,而不是只是因為在學習語文就只局限于簡單學習了解就可以了。學習不僅在于老師的教導與引導,也在于同學自己的積極主動和認真學習的態度,有不懂就提出來請教,發現有意思的段落大家可以一起討論或組成興趣組就文章進行交流說書,這樣既有了集體氛圍帶動的積極性,有可以趣味的學習,學習理解速度才會一日千里。
四、結語
多看、多讀、多寫、多思考、多交流的學習成長方式,聯系老師的教導,其他同學一起學習進步學號語文這門學科,為以后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