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仕海
摘要:在近幾年,我國的體育課程標準有了很大程度的轉變,而且伴隨著初中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尤其是對體育教學理論、模式和方法等方面都會產生巨大的變動,這無疑為教學成效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也對初中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初中體育教師也需要提高對自身的要求,不僅要創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全面推進我國的素質教育發展戰略。據此,本文就當下初中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一定的闡述,在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旨在推進初中體育教學的成效。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模式;課程;改革
我國推進初中新課改的主要目標就是為了完成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型,全面提升普通高中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實現教學的多元化體系。因此,初中體育的教學目標也應當朝著這一目標推進,以提升初中生身體素質和心智水平為落腳點。在面對新的形勢時,初中體育教師也需要不斷的深化自身的體育教學理念,通過對自身的教學經驗和綜合素養的提升來完成對教學質量的優化。將自身所掌握的體育技能、相關理論以及競技中奮發向上的精神傳授給學生;從容面對新形勢下社會變化所帶來的體育教學模式的改變,為培養身心全面發展的人才貢獻力量。
一、我國高等學校體育教學的現狀
改革開發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契機,不僅讓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巨幅的提升,優化了我國的經濟實力,也讓部分地區居民提前實現了朝小康社會的轉變。早在中共十六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江澤民同志就對我國的體育事業改革和發展提出了要求,“要讓全國民眾都參與到體育運動當中去,切實提高我國居民的健康水平”。除此之外,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更是用事實證明了我國對體育產業的重視程度,而中國體育健兒們在賽場上所展示的矯健風采也使得我國群眾越發對其仰慕,更讓全世界的人民看到了我國體育事業的成就和潛力。
與此同時,我國各大院校也在不斷的將資源和目光投入到體育事業當中去,不僅全國各地的學校加強對體育專業和體育學院的扶持力度,更利用社區體育活動的開展來增強民眾對于體育的熱愛程度。這一系列的舉措讓學生和居民的體能和身體素質都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提升,也進一步推動了體育教育事業在高中學校的發展趨勢。
二、現階段我國初中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1、體育教學評價機制不科學。新課程標準始于上個世紀末,已經成功在我國施行了近二十年,其成效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各地的發展并不平衡,有不少的地區仍有傳統應試教育時期的遺留體制,這方面在初中體育教學也比較明顯。例如:缺乏對于學生個體差異性的重視,導致過于看重學生的最終成就,而忽略了學生努力和進步的關注;加上教師的考核也與學生體育考試成績掛鉤,這導致體育教學和訓練也更多的將這類目標作為主體。然而,這必然引發部分學生失去信心和積極性,因為他們自身的體質和能力有限,難以達到考試標準,而其不斷突破自我和進步并沒有得到中肯的評價,最終仍被認定為不及格。最嚴重時,甚至會引起畏懼體育及厭倦體育的情緒。
2、體育教學內容“多而不精”。所謂“多”便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課程類別的創新過多。因為體育也逐漸成了初中學校的重視科目,體育教師也因為感受到重視而充滿了熱情,不斷在自身的課程和教學中進行創新,不斷幫助學生去適應新的模式,希望以此來吸引學生更大的投入到體育當中。然而,這并不一定會朝著教師的初衷進發,因為這往往會因為過于龐雜的體育課程,影響了學生的選擇。因為這種“多而不精”的局面往往會因為對項目的頻繁轉換造成學生選擇上的疲勞和應付心理。而且,這種頻繁的轉換做法也不利于運動技巧熟練和掌握的規律,導致學生在經過多年的體育教學后仍舊沒有發掘所經歷的課程中最感興趣的,更別說熟練掌握體育運動了,這也就談不上主動鍛煉身體了。
3、體育課被占用現象明顯,阻礙體育課正常開展。由于現階段的高考影響力仍舊不容小覷,而體育課并不是高考的主流趨勢,這也就造成了這門課目的課程安排往往被其他科目所擠占,同時也被教師和學生所忽略了。這種現象尤其多發于期末臨近的時期,更不用說高考倒計時的階段了。這種問題不僅加深“唯成績論”對學生造成的不良影響,也使得學生身體鍛煉計劃被荒廢,更對強加的復習課產生厭煩情緒,最終各個方面的成效都沒有得到保障。
三、初中體育教學改進的措施
1、建立健全體育評價機制構建。鑒于過于傳統的評價方式并不能對學生在這一階段所取得的成就進行綜合的評價,因此,需要引入新型的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的雙主體評價體系。因為新課程標準背景下,體育教學評價已經轉變了過去專注于結果而忽視過程的評估傾向,轉而將體育教學所隱含的長期性和潛在性發展納入到考核之中,而不在單一局限于近期的顯性效應。基于此,全新的評估體系建立應該充分發揮評價對鼓勵學生進步的職能。尤其需要在評估之中加入學生的評價視角,以此健全整個評估體系的客觀性和科學性,這樣也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對于發揮學生作為教學主體也起到了相當的作用。
2、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全面發展。現在的體育教師應該正視對體育科目本身提高認識程度,認識到這是一門值得研究和學習的學科,并不是僅僅是肢體鍛煉,而在提高身體素質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體育技能,更是以競技中的向上精神和積極心態來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3、完善教學管理制度,保證體育課的正常開展。為了保障體育教學的課時,需要對課程擠占的情況進行細致的管理,保障各學科之間的課時量和教學任務,確保其都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防止因為各種原因對其他的科目進行了擠占。體育教師也需要利用好每一堂課程的教學實踐,對教學的內容和目標進行實際的安排,讓學生切實感受到體育課程的充實和興趣。在日常工作中,體育科目各教師之間也要加強工作經驗的交流,在學校規章的指導下完成對于素質教育工作的改進,將體育教學作為奮斗終生的事業去對待,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為初中生提供更加規范的體育課,吸引學生個身心地投人到體育的學習中。
四、結語
雖然我國在奧運上取得了驕人的成就,但這僅僅是代表了我國最高水平和國外的比較,并不能體現我國體育事業的普遍現象,這也正式我國的不足之處。因此,初中教學作為學生進入社會的踏板,體育教學的任務還需要經過更長時期的努力,在教學的制度、模式以及評估等多個方面進行努力,充分運用學生所具備的各項資源,活躍體育學習的教學氛圍。而作為一名初中體育教師,則更需要在自身教學的理念、素質以及精神面貌上做出突破和幾部,結合初中生的實際情況,真正的實現因材施教,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意識。
參考文獻
[1] 王超.初中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12,03:101.
[2] 張強.淺談初中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09:154-1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