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欣欣
【摘 要】舞蹈的魅力在于它可以通過舞者肢體的舞動來傳遞情感。民族舞具有幾千年的歷史,它將各個民族的文化特征以及情感化作精彩的舞蹈動作呈現在人們的眼前。本文主要分析了民族舞情感表現方面的教學的現狀,并提出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民族舞 教學 情感體現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5.187
民族舞是民族文化與民族情感結合的舞蹈藝術,舞者不僅要展現最基本的民族舞蹈技巧,更要將民族的情感帶入到表演中。如果舞者沒有帶入一定的情感,那么呈現在觀眾眼前的就是一支沒有靈魂的肢體表演。所以,只有舞蹈技巧和情感的緊密結合,舞者用心演繹,才能體現舞蹈藝術本身的魅力。
一、當前民族舞教學的現狀
(一)民族舞教學種類過多
我國有56個民族,各個民族的文化存在差異,民族舞種也比較多。學生在學習民族舞蹈時,需要對各個民族舞蹈都加以練習,由于學習種類較多,且沒有針對學生的特長進行挑選的教學方式,學生在學習起來顯得尤為困難,沒有針對性的學習目標,難以掌握具體的民族舞蹈的表現技巧。事實證明,要充分體現民族舞的魅力所在,不單單只將精準的技巧和適配的音樂融合在一起,重要的是舞者能夠將自己融入到民族舞舞蹈中的情感,在舞蹈中用自己的肢體充分表現對民族文化的深刻了解。但是現如今在我國舞蹈藝術學校學習的學生普遍存在對舞蹈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的現狀,學習過程中往往只能跟著音樂進行模仿表演,對舞蹈動作的由來、意義等沒有深刻的了解。
(二)沒有系統的民族知識教學
在民族舞蹈的教學中,不單單要求學生們不斷的練習民族舞舞蹈動作,光是加強學生們的肢體動作的協調還遠遠不夠,因為簡單的肢體語言并不能很好的表現民族特有的風格。目前我國有大部分的教師在進行民族舞蹈教學時并沒有重視到民族文化知識對塑造民族舞舞蹈靈魂的真正意義,對民族文化知識的課時安排的少之又少,學生在不了解各民族文化知識的前提下將舞蹈動作進行反反復復的練習也是毫無意義的,呈現在觀眾眼前的舞蹈藝術毫無民族靈魂。
(三)不重視培養學生的情感表達
一支有靈魂的民族舞舞蹈不僅可以帶給觀眾視覺上的沖擊,更能帶給觀眾心靈上的共鳴。要達到這種效果,需要舞者長期訓練基本功底,對民族舞舞蹈動作的考究與練習的時間也是下了不少工夫。隨著人們對舞蹈藝術的追求不斷增強,自身對于舞蹈藝術的鑒別賞識能力也是在提高,欣賞水平更是得到了提升。但人們統一反響是現階段我國民族舞舞蹈缺乏情感表現,追究到責任就是在我國民族舞舞蹈教學中缺乏對學生舞蹈情感的培養,導致學生對舞蹈情感的表現沒有一個統一標準。
二、對學生民族舞情感培養的策略
(一)加大力度培養學生舞蹈動作的表現力
首先,學習舞蹈動作之前教師應該歸納整理本堂舞蹈課程所教授的民族的特色以及本民族舞蹈和其他各個民族舞蹈之間的聯系和本身的特征風格。學生的腦海中留下了個民族的特性后,在動作的練習上就不會顯得生硬和沒有邏輯性了,反之表現出來的民族舞蹈會給觀眾帶來情感上的沖擊,體會到民族舞舞蹈獨特的味道。因此,在進行民族舞舞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全方位的練習,達到舞蹈風格、動作以及韻律的協同表現。其次,民族舞訓練之前應該對其民族舞舞種進行選擇,要有針對性進行訓練,對不同的民族舞舞蹈動作要用指定的風格方式表現出來,不管是大動作還是細微的動作的訓練都要加以重視,不放過每一個細節,這樣一支完整優秀的民族舞舞蹈就能死死鉤住觀眾的眼睛。
(二)加大力度陪養學生的情感表現
在民族舞蹈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制定一系列針對學生情感啟發的教學手段,首先教師對民族舞蹈要具有內在的情感才能很好地將情感情緒傳遞給學生,將自己對于藝術的情感理解表現出來促進學生的情感感受的增強。在這個情感感受力的培養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合理的的情境,有效利用多媒體資源向學生介紹民族文化以及民族舞相關知識要點,同時可以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音樂,將學生帶入一種充分舞蹈情感的情境中,充分感受舞蹈的魅力。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舞知識后,教師可以調動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引導學生一起編創民族舞蹈,在這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能促使學生將內在情感感受表現在舞蹈動作上,還能提高學生對民族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和對民族舞的編創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比如,在正式練習《孔雀舞》之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給同學播放楊麗萍老師的舞蹈視頻,讓同學們感受楊麗萍老師對于這支舞蹈的表現以及情感領悟。同時可以引導學生對傣族文化的學習進而了解傣族人民對孔雀的情感意義所在。在進行舞蹈演繹時將自己感受到的傣族情感充分展現,使觀眾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三)提升教師的自身素質
首先,學科專業知識是教師勝任教學工作的基礎。例如,教師在教授新中國古典舞時,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要了解新中國古典舞的來龍去脈,服務于教學,能把知識活化,能在科學體系中游刃有余地把握自己講授的學科,能展示知識本身發展的無限性和生命力,在教學中真正做到育人并且傳承舞蹈文化。
其次,教師應具備精深的專業能力。舞蹈教師應具有精深的專業技能和教學能力,不但舞蹈動作標準、規范,而且具有簡潔明確的語言表達能力,清楚地解說每一個舞蹈動作的名稱、技巧、力度,還能編排舞蹈動作,使之連接自然,組合巧妙,傳情、達意;具有深邃的審美能力,藝術欣賞和鑒別能力,能夠及時地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使學生舞蹈表現力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下生成。
三、結束語
總之,在民族舞的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將內在情感與外部形態和諧的融入到舞蹈中,使優秀的舞蹈藝術作品能夠感動、沖擊到觀眾的視覺與心靈。
參考文獻
[1]李娟.民族舞教學中的情感表現[J].大眾文藝,2014,(08):229.[2017-08-11]
[2]解莉.民族舞教學中的情感表現及指導建議分析[J].黃河之聲,2017,(08):95.(2017-07-05)[2017-08-11]
[3]吳昊.民族舞教學中情感表現的重要性[J].戲劇之家,2016,(18):229.[2017-08-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