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市中職學校數控技術應用專業曾經如火如荼,但是最近幾年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本文從一名專業教師的角度詳細分析了我市部分中職學校數控專業的現狀和專業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探索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中職;數控技術應用;思考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6.217
0 引言
數控技術應用專業培養牢固掌握文化基礎知識、具備從事數控加工和數控設備操作與管理的基礎理論知識和綜合職業能力,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在生產、服務、技術、管理第一線從事數控設備及其它機電設備操作與維護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初中級應用型專門人才。筆者簡要分析了我市部分中職學校數控技術應用專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和思考。
1 主要問題
1.1 生源少
由于部分學校所處地理位置離本市生源較多的縣區較遠,不能有效地吸引家長和學生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導致這些學校的在校生總人數逐年下降,甚至出現數控專業報名人數太少開不起來的現象,呈現出招生越來越難的被動局面。
1.2 理論教學難
根據最近幾年的情況,幾乎所有選擇上中職學校的都是沒有被公辦高中錄取的學生。不論是高中生還是中職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但是,沒被高中錄取的學生普遍文化基礎較差。而數控專業并不是純粹的體力勞動,也需要較好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計算能力等。另外,沒被高中錄取的學生普遍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就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不能堅持認真聽講,對學習沒有積極的心態,這些都對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
1.3 實訓實習難
中職數控專業是為了培養技能型人才,要掌握技能,自然不能忽視校內實訓和頂崗實習。雖然一些學校實訓設備充足,但是校內上實訓課一個班只能配備一兩名指導教師,而操作機床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學生普遍紀律性較差,容易出現野蠻操作,加大了實訓的危險性。導致實訓時指導教師將精力花在了維持紀律和維護安全方面,降低了實訓效率。由于生源減少,學生參加頂崗實習也不能安排帶隊老師駐廠跟蹤服務,極易導致學生偷懶、離職等。進而影響頂崗實習效果,沒有為就業打好基礎。
1.4 就業難
我市雖然是工業城市,但是以有色金屬、化工、陶瓷建材等為主,對數控技術與應用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旺盛,學生更多選擇去遠離家鄉的江蘇等制造業較為發達的城市。另外畢業還不能勝任有技術含量的工作,畢業想拿高新不現實。
1.5 創業難
國家鼓勵“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學生學汽修,畢業可以創業開汽修店;學烹飪,畢業可以創業開飯館。但是學數控,畢業如果創業開加工廠購買機床成本太高。
2 應對措施
2.1 千方百計抓招生
面對生源少這一困局,我認為招生工作不能按部就班、年年重復、沒有創新、沒有亮點。很多工作都可以和招生聯系起來,據我了解,重慶某學校就將感恩教育和招生宣傳結合起來,對新生進行感恩教育,教導學生感恩父母、感恩家人。學生通過寫家書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向家人報平安,匯報自己學習生活各方面都很好等。家長看完信覺得以前不愛學習調皮搗蛋的孩子進了這個學校變得懂事多了,學校的飲食住宿等各方面條件都不錯。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學校的口碑變得越來越好。通過感恩教育,既教育了學生,又宣傳了學校。當然做這些工作的前提是求真務實,而不是虛假宣傳。
2.2 加快教改
針對理論教學難的問題,我覺得應該鼓勵一線教師進行教學改革,關鍵是形成教師樂意教改的氛圍。
2.3 重視實訓實習
針對實訓時操作機床存在危險的問題,我建議為參加實訓的師生購買相應的保險,減輕實訓指導教師的心理負擔。目前中職學校一般采用兩年在校學習加一年頂崗實習的模式,學生在校積極性不高。應鼓勵老師組織學生在一二年級時適當的去本地的制造企業參加認知學習,增加職業認同感,培養專業學習興趣。頂崗實習應安排指導老師和實習企業共同管理。如果沒條件駐廠,可以通過電話、網絡等方式加強頂崗實習期間的管理,讓學生通過頂崗實習進一步提升技能,鍛煉綜合素質,增加就業競爭力。
2.4 提升就業質量
學校應該盡可能篩選專業對口、職業發展空間大的企業推薦學生就業,避免推薦學生到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崗位就業。
2.5 提供創業平臺
學校應該在政策允許范圍內積極推進校企合作,盤活現有資源, 為有創業意向的學生提供平臺。
3 結語
不論是學校發展,還是專業建設,都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我市部門學校數控技術應用專業要走出困境,同樣需要抓生源、抓教改、抓實訓、抓實習、抓就業、抓創業等各方面的努力。而這些工作也不是孤立的,是相輔相成的。比如就業質量提高了,也會促進招生工作。總之,我市部分學校數控技術應用專業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所突破,需要每位職教人的探索和努力。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數控技術應用詞條[DB/OL].2017.
作者簡介:劉生壽(1987-),男,甘肅白銀人,本科,講師,主要從事機械類專業課教學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