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田
【摘 要】互聯網和視覺文化傳播都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一種話題。這樣一個嶄新的平臺是互聯網為視覺文化傳播提供的,是任何一種傳統媒體所不能進行比較的。因為它體現了信息時代文化當中的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征,即視覺藝術與信息技術的高度融合。由于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當今社會重要的群眾文化已經讓網絡亞文化成為了其中之一了。網絡亞文化對未成年的各種價值觀和思想方式行為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些影響既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所以我們要積極的充分發揮他有利影響的一面,把不利影響的一面采取相對應的措施加以制止解決,以把危害減少到最小,讓未成年健康的成長。
【關鍵詞】互聯網; 網絡視覺文化;亞文化;傳統媒體
1.導言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媒介環境發生了結構性轉變,由此影響了文化的發展,在新媒介環境中,我國青年亞文化在互聯網上表現得異彩紛呈。網絡亞文化是互聯網的興起和新一代文化的形成,是指當前和下一階段的時代不能成為主流、附屬主流、獨立于一種文化。
1.1研究背景
自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數字技術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發生改變,以網絡最為突出。從網絡自出現到今天的普及,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影響著當代人的生活節奏規律,而其中青少年群體又是網絡的一大用戶群。青少年群體作為一種有著青春種種躁動不安等特征的群體,正通過網絡這一平臺抒寫著他們的青春感性沖動,表達他們懵懂的思想,這種種正孕育著青春的亞文化。
1.2研究目的和意義
每一種新媒介的誕生都會給社會帶來沖擊并影響人們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念、文化生活習慣等。單看網絡亞文化,一方面,媒介是它必不可少的傳播載體,必須依靠著媒介才能形成;另一方面,媒體也在塑造、復制、構建,然后讓生下它的誕生。和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大眾傳媒的角色功能,不僅改變了人類信息傳播的方式,但也有很大的影響對人們的言行,而新媒體背景下的流行蔓延和擴張勢不可擋。新的媒體環境與傳統媒體形成了鮮明對比。
2.網絡亞文化的概念及特征分析
2.1什么是網絡亞文化
網絡亞文化是一種與主流文化不同的一種,體現了流行文化的獨特價值觀和審美觀點網絡,具有較強的滲透和影響力。 對未成年人的意識形態和行為影響深遠。網絡亞文化作為一種新型的文化形式,對于未成年人,人際溝通手段,沒種不同的價值觀念影響了這些行為。 這些影響正面和負面都有。 因此,要充分發揮網絡亞文化的積極影響,必須對其產生的負面影響進行實施措施,以減少對未成年人網絡亞文化的負面影響,促進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2.2網絡亞文化的特征分析
2.2.1肇始的自發性。
任何一個亞文化的群體或者種類,在發生階段都不是由于外在施加的壓力而形成的。它不是社會系統中固有的形式構成。
2.2.2發展的不定性。
亞文化在形成的初始階段一般是由某個組織發起一個核心理念,然后在長期缺乏一個強烈的目標指向和穩定的價值及保障,然而導致這個群體往往會依賴某個人或者組織,,然后他的不定性就會產生了。
2.2.3形式的新穎性。
在如今信息高速發展的社會中,各種思潮得以泛濫的出現。
2.2.4網絡虛擬媒體的普及型。
跟隨著網絡媒體的盛行,網絡虛擬媒體是更有利的加劇了網絡亞文化群體的誕生速度。
3.網絡視覺文化傳播的研究背景
3.1網絡媒體的概念
絡媒體的定義一直還存在著很多的爭議。學界從不同角度給出了定義:
3.1.1網絡媒體是通過計算機網絡傳播信息。
3.1.2網絡媒體通常的來說就是說的互聯網,是指將信息傳播的網站。
3.1.3網絡在新聞和信息方面具有傳播的性質和功能。
3.2網絡媒體的傳播優勢
與傳統媒體相比,互聯網媒體幾乎具有所有大眾媒體的優勢和表現,具有其不具備的一些特點。 它還具有互動,及時和參與性的信息傳播性質,不受頁面空間和期限限制。
3.3網絡媒體傳播的特征
關于網絡傳播特征的描述,擇其大端約可歸為以下幾個方面:
3.3.1信息的海量性和開放性。
每一個網民,當民眾步入網絡領域的起始,就被置于一個迷茫的信息海洋里,具有超大儲存能力的計算機與網絡連接在一起,把人們帶進了“信息爆炸”時代,網絡技術使每個人都可成為發布信息的源泉,無數的信息源就像涓涓細流匯集成信息的海洋。[1]
3.3.2空前的強時效性。
任何傳播形式都是在特定的空間和時間中進行的,時效性是網絡傳播最突出特點。
3.3.3多媒體功能。
所謂多媒體,就是利用計算機技術把文字、圖形、聲音、靜態圖像、視頻動態圖像和動畫等多種媒介綜合成為一體化,使之成為邏輯連接,并能對其壓縮、編碼、編輯、加工處理、存儲和展示的信息產品。
3.3.4高度的交互性與易檢性。
我們知道傳播的大眾傳播方式是一種以傳播者為中心的單向線性傳播。在傳播的過程中的“媒介即時訊息”。
3.3.5傳播環境的個性化。
傳統媒體傳播信息的過程,是一個由傳播者向受眾者(讀者、聽眾、觀眾)單向的流動的過程。
3.4網絡視覺文化傳播概況
網絡視覺文化傳播的定義
視覺,用白話文理解即為觀看,觀看,可以說是人類最自然最常見的行為。但最自然最常見的行為并不一定是最簡單的。觀看實際上是一種比較復雜的文化行為。觀看,是一個主動發現的過程,而不是一個客觀的過程。人類很早就有了視覺看的經驗,這是歸結于人們對世界的把握程度上相當依賴于視覺
4.網絡視覺文化的表現形式及傳播分析
4.1網絡視覺文化表現形式
4.1.1APP的構成元素。
一般來說,APP是由四個元素來構成的,它們分別是:導航欄、狀態欄、內容區域和主菜單欄,它們各有各的尺寸,就拿ios系統來說,它們各自的高度為:40px、88px、98px、734px。
它們的作用:
狀態欄: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運營商、信號、電量等顯示區域;
導航欄:它表示當前界面的名稱,包含相應的功能或者是頁面之間的跳轉按鈕;
主菜單欄:類似于頁面的主菜單,能夠提供整個應用的分類內容的快速跳轉;
內容區域:展示應用提供的相應內容,當然也是布局變化比較多的一個區域。
4.1.2最佳視域與視覺流程的確定。
“最佳視域”是在規定距離內出現在計算機顯示器上的計算機顯示器最顯著的方面。 心理學家在視覺圖像規則研究中的方法,得出結論認為,對于上層視覺吸引力強于下側,視覺吸引力比右側強,因此,左上方左側和左上方的圖片左側 說“最佳視域”是最優先的方向之一。
4.2表現形式與傳播的聯系
網絡上各種通信媒體的統一性向人類文化注入了新的特征。 特別是,出現方便的多媒體創作工具使得創建視覺文化比以前更容易。 過去一定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才能掌握創作技巧,在目前借助多媒體創作工具的同時,可以輕松實現,創作者不再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掌握各種媒體和實踐表演技能。這使創作者能更專注于視覺文化內涵的表達。
5. 結語
新媒介時代的到來,也改變了這一時代文化的發展,網絡媒體的出現與這個時代的亞文化緊密聯系著,通過網絡媒體,亞文化被賦予新的界定,新的生命。網絡為當代的青少年群體帶來前所未有新的體驗,他們講青春時期的叛逆沖動,不安躁動,從生理到心里的都在趨于成熟這樣一個過渡時期,通過網絡媒體的介質宣揚彰顯出來。社會應給予更多的關注,創造良好的網絡環境。發展健康具有中國本土化的網絡亞文化不但有利于青少年自身的成長,更有利于國家未來的前景。
參考文獻:
[1]謝新洲.網絡傳播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2-14.
[2]王一川.大眾文化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03-208.
[3]彭蘭.網絡傳播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377-378、
381-385.
[4]葉瓊豐.時空隧道—網絡時代話傳播[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1—8.
[5]吳予敏.傳播與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18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