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
摘 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中廣泛應用,新媒體為大學生提供多元化審視視角和展示平臺的同時,也包含了許多不良信息,影響著大學生價值觀的發展。深入了解新媒體的特點,分析其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產生影響的規律,探索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價值觀的有效教育途徑,已成為廣大思想教育工作者著力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 新媒體 大學生 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7.001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YU Xiao
(School of Arts and Design, Qiqihar University, Qiqihar, Heilongjiang 161006)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new media is widely used in the daily life of students in learning new media for students to provide diverse perspectives and platforms at the same time, also contains a lot of bad information,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media, 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law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explore effective ways of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has become the majority of educators to think about.
Keywords New media;College student;Sense of worth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手機、平板電腦等新媒體以其獨特的傳播方式和豐富的傳播內容受到大學生群體的青睞,“低頭族”成了大學生生活狀態的生動寫照。大學生利用網絡媒體獲得信息資訊,微信、QQ等各種應用平臺成了大學生重要的社交手段,網上玩游戲、聽音樂、看電影則占據了大學生大部分的娛樂時間,新媒體為大學生學習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對其價值觀的形成產生了極大影響。
1 信息時代大學生價值觀的發展特點
新媒體已經成為高校大學生認識事物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大學生在遇到學習、情感、就業等方面問題困惑時,習慣于采取向互聯網咨詢求助的方式,傳統向圖書館求解或求教教師的行為呈逐漸下降趨勢。”[1]新媒體的使用和運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價值觀的養成,而新媒體自身所具有的信息龐雜性、選擇自主性等特點,使大學生價值觀向多元化、個性化發展。
1.1 多元化
信息時代大學生信息取向呈現明顯的發散性。新媒體打破了時間地域的局限,傳播的信息內容開放多樣,不同思想、文化、觀念在新媒體上并存,為大學生提供了多元化視角看待世界。大學生所接觸的網絡媒體不同,看待事物和問題的觀念方式也不同,自身的行為方式也會發生變化。
一方面,新媒體的使用為大學生打開了了解世界的窗戶,大學生可以融合不同的思想、文化,豐富自身的知識,大學生可以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樹立更趨于合理、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另一方面,新媒體中的信息良莠不齊,網絡信息中存在大量消極低俗內容,而且網絡媒體本身具有一定的虛擬性與開放性,大學生很難對復雜網絡內容進行主流或非主流文化的辨別。一些原來難以接受、甚至普遍否認的價值觀在互聯網上被推崇流行,開始引導大學生的價值取向。
1.2 個性化
信息時代大學生對信息選擇流露出較強的自我意識。“新媒體平臺所發布的內容是一對多的傳播,用戶會選擇符合自己‘口味的內容形成二次傳播。”[2]在新媒體平臺上大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將自己的創意和智慧在網絡空間上展示和傳播。
一方面,新媒體為大學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臺。大學生可以通過在QQ、微博、微信等網絡上發表文字、圖片、視頻等信息,展示自身的知識能力和生活態度,激發大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體現自身價值。大學生不再盲從權威,獲得了更多表達自我的機會,增強了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信心。另一方面,新媒體所帶來的海量信息,大學生沒有時間去一一瀏覽閱讀,多數選擇與自身利益相關的信息去閱讀,更加偏重自我價值的實現。而且在網絡平臺上發布言論信息的自由度較高,一些發布者為吸引公眾視線,利用對道德有沖擊力的信息來擴大自己的受眾群體,使得大學生對傳統的榮譽感、使命感、責任感缺乏認同,導致大學生功利化的價值取向更加明顯。
2 信息時代大學生價值觀的教育途徑
新媒體給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帶來了深刻的影響。美國著名學家阿爾溫 托夫勒曾經說過:“誰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網絡,誰就擁有整個世界。”[3]新媒體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大學生,其價值觀的養成與選擇都深受網絡影響,占領把握大學生網絡平臺,也就是占領大學生的思想陣地。因而探索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價值觀的有效教育途徑,對于引導和培育其正確的價值觀,意義重大。
2.1 加強大學生媒介素養,提高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水平和價值判斷能力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在方便大學生獲取信息和溝通交流的同時,也包含了許多負面的內容,如反面輿論,煽動性信息,極端自由主義、享樂主義觀念等等,為了避免新媒介信息快速傳播給高校大學生所帶來的不良影響,這就要求提高大學生媒介素養和網絡道德水平。
“媒介素養主要是指人們面對大眾傳播媒介信息時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創造制作能力以及思辨能力。”[4]在誘惑力強、價值多元化的網絡社會中,大學生要加強對媒介信息的辨別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提高自我把控能力,使大學生在面對不良媒介信息的時候能夠自我保護,形成對不良媒介信息的自我免疫能力。
在虛擬的網絡世界,擺脫了現實社會道德的約束和控制,導致被壓抑的人性丑陋的一面得到宣泄,因而產生了大量不負責任的謾罵、發布虛假信息、傳播不當言論等道德失范的行為。這就需要大學生加強道德自律,將外在的道德規范內化為心中的金科玉律,規范自己的網上行為。在面對繁冗的網絡信息時,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加強是非辨別能力,堅守正確的價值取向。
2.2 重視大學生認知教育,提高大學生的自我適應能力和自身素質修養
大學階段是學生認知發展的鞏固成熟期,此時,學生的思維發展日漸成熟,具有辨別是非的能力,但他們看待問題還常常是只顧部分,忽略整體,只顧現象,忽略本質,即看待問題容易片面化和表面化。這就使得學生容易被網絡世界中虛假信息誘惑,被一些低俗的娛樂信息和快餐信息綁架。這就需要注重加強大學生的認知教育,注重以人文文化觸動大學生的內心世界,引導學生抵制網絡不良信息的誘惑,努力做到知行統一,幫助其盡快成長。
在信息時代,大學生應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自身素質修養。大學生之所以容易被不良網絡媒體吸引,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乏理想目標,大學生活空虛無聊和無法適應現實生活所遭遇的困難挫折,從而轉向通過網絡虛擬世界來宣泄自己。這就需要大學生提高自身的環境適應能力,在入學后盡快樹立合理的奮斗目標,更多地參與社會實踐,豐富自身的課余生活。大學生應與老師同學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提高自身面對困難挫折時的心理承受能力,磨練自身的意志,通過不斷提高自身的自我適應能力和素質修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3 加強理論與實踐融合,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
現階段,大學生對新媒體的應用娛樂化、生活化程度明顯,追熱播美劇、韓劇、綜藝節目,購買明星同款、進口電子產品已成為時尚,而對國家大事,政治新聞很少關注,有明顯的去“政治化”傾向。這種淡政治化傾向導致大學生不關心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對時政熱點缺乏熱情,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了解和認知不足。因此,學校要利用新媒體形式,更多宣傳國家政策、傳統文化,激發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傳播正能量。
同時應結合大學生社會實踐、志愿者服務,適當開展校園新媒體活動,培養學生關注社會、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責任意識,促進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融合,在實踐中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
信息時代的到來對大學生價值觀的發展產生了極大影響。 一方面,新媒體為大學生信息、交流溝通提供了快捷便利的平臺,另一方面,新媒體也帶來了大量的腐朽思想,對大學生傳統價值觀帶來重大影響。了解新媒體的傳播特點和規律,探索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價值觀教育途徑,有助于我們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新媒體優勢,及時了解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提高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參考文獻
[1] 陶媛.新媒體對大學生閱讀習慣和價值觀影響的實證研究[J].內蒙古:赤峰學院學報,2016.
[2] 靳博.新媒體下大學生的“心”變化[J].北京:人民日報,2014.
[3] 謝海光.互聯網與思想政治工作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4] 張開.媒介素養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