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蕙+盧樂怡+趙毅+何明芳
[摘 要] 大學生相對其他群體社會閱歷淺,自制力不強,更容易受到誘惑,2016年裸條事件暴露出我國大學生征信機制嚴重缺失的問題。通過分析大學生網貸平臺征信機制現狀及問題,結合美國的FICO信用評分體系與大學生身份特征,對大學生征信機制的建設提出建議,即完善征信指標體系,建立信用評級制度,健全逾期的催收制度,樹立正確人生觀,普及信貸知識等。
[關鍵詞] P2P;大學生;征信;信用認證機制;措施
[中圖分類號] F8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7)08-0022-02
Abstract: Compared with other groups, college students have less social experience and self-control, and are more vulnerable to temptation. In 2016, the naked incident revealed a serious lack of credit mechanism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redit mechanism of network loan platform, combined with the FICO credit scoring system and identity characteristics, the study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The government should perfect the credit index system, establish the credit rating system, sound the collection system of overdue, set up the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popularize the knowledge of credit.
Key words: P2P, college students, credit, credit authentication mechanism, countermeasures
一、我國P2P網貸特征及相關理論
(一)我國P2P網貸特征
P2P網絡借貸指個人和個人通過網絡平臺實現點對點小額借貸。曹亞廷(2014)認為P2P網絡借貸平臺同時擔當信息中介和金融中介的角色,運作成本低。從2007年我國第一家網貸平臺成立,到2016年底,全國上線平臺剩余三分之一,共1625家還在正常運營,年交易額近2萬億元。由于發(fā)展過猛,平臺收益預期回報率過高與實體經濟不匹配,缺乏全國統(tǒng)一征信體系,眾多P2P平臺倒閉跑路。
(二)我國P2P網貸相關理論
總結中外文獻,個人征信機制理論包括:
1.征信體系的功能。Sufi(2007),MichaelKlafft(2008)發(fā)現P2P網絡借貸市場存在信息不對稱、信用風險高、投資者缺乏經驗等問題。易憲容(2014)認為P2P網貸平臺最大風險是信用風險。饒曦(2008)認為通過對個人信用信息采集、整理、評價建立個人征信體系有助于化解信息不對稱和道德風險,抑制信用風險。
2.征信體系的構成。程鑫(2014)認為智能征信體系包括:(1)充分的客戶信息;(2)統(tǒng)一的信用分析模型;(3)科學的信用評估指標體系。
3.客戶信息的作用。李焰等(2014)通過實證證實更具體的借款人更容易成功借款。
4.信用風險評估模型。胡欣漢等人(2012)認為Logistic模型具有較高的預測精度,計算方法簡單,解釋變量能力強。Wiginton(1980)實證選用Logistic模型做信用風險評估效果比判別分析方法好。
5.征信指標選擇。征信指標可用的變量選擇方法有AIC、BIC子集選擇法、Logistic模型、神經網絡等方法。此外美國的FICO信用評分系統(tǒng)被廣泛接受,標準規(guī)格齊全,各項指標細分為兩級和三級指標,能較為準確方便地評估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值得借鑒。
二、高校P2P市場現狀及特征
(一)現狀
近兩年,各方企業(yè)受眾多網絡借貸平臺相繼倒閉的影響,為尋求出路,紛紛聚焦消費金融創(chuàng)新,面向主體多樣化。
(二)特征
相對其他網貸客戶群體,大學生網貸群體具有以下特征:
1.征信信息獲取相對容易。王俊義(2016)認為開發(fā)大學生網貸優(yōu)勢在于可以方便地獲取線上線下征信資訊。網貸平臺除了能夠獲取常規(guī)網上注冊認證資料外,在校大學生尚未擺脫學校的束縛,平臺可以利用線下協(xié)助驗證包括身份證、學校、專業(yè)、入學年份等信息,能有效化解信息不對稱以及驗證渠道單一的問題。
2.貸款資金額度小。大部分的大學生財務不獨立,沒有穩(wěn)定收入,平臺針對這種特殊的貸款群體設置額度限制,九成在5000元以下,主要用于購買生活日用品及電子產品,屬于小額借款群體。
3.還款有保障。大學生以父母的經濟來源作為貸款的后盾,較其它工薪階層,大學生的壞賬率相對較低,是P2P網貸平臺降低信用風險、轉型創(chuàng)新、尋求主體多樣化、爭奪的熱門優(yōu)質資源。
三、P2P平臺針對大學生現有的信用機制及問題
(一)學生征信與信用認證機制的關系
賀學會,尹晨(2005)認為征信是企業(yè)或個人的信用信息征集、共享和報告的活動。而學生征信是平臺針對大學生的具體收入以及還款能力做的一份貸前調查,識別、確認學生的身份信息,屬于一種貸前風險控制,用以解決借款人的還款能力、穩(wěn)定性和意愿三大問題。信用認證機制等同于對征信的結果做一份再加工,把搜索到有關借款人的信息,整理并分析,得出借款人的信用評級結果,即對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做一個等級劃分。信用評級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借款人的信用風險,緩解了雙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利用信用評級,出借方有更多的思考余地以及可做出更合理的放款決策。前者是P2P平臺做的基礎調查,后者是對前者的再加工,兩者相輔相成。
(二)與其它信用認證機制的差異
首先,征信的對象存在差異。與其它信用認證機制相比,大學生信用認證機制鎖定的對象群體為大學生,借款群體以大學生為主。而其它信用認證機制適用對象為社會各個層次人事,范圍廣泛。其次,借款的資金額度不同,校園貸的資金額度與工薪階層借款的資金額度存在差異大學生沒有固定的工作收入,平臺針對這種特殊的借款群體,給予資金額度限制。再者,認證指標不同。一些大眾認證指標并不適用于學生群體,如婚姻、車產、房產以及工作認證等指標對大學生毫無意義。
(三)大學生個人征信系統(tǒng)存在的主要問題
首先針對高校學生的貸款途徑非常少,包括:1.由政府主導的用于扶持貧困學生的助學貸款;2.扶持剛畢業(yè)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的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貸款;3.基于互聯(lián)網的校園貸款,主要集中在分期消費貸款。整體狀況是大學生貸款需求旺,渠道少,導致學生為實現某些特殊的目的,在沒有資產和資信,常規(guī)借貸沒有途徑獲取情況下,又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信貸常識,法律意識淡薄,容易采用極端的方法借錢,被不法分子挾持利用,墮落犯罪分子黃色產業(yè)鏈,為了保存自己的面子,不得已“肉償賣淫”。其次,線下渠道分散成本高。由于單個大學生貸款額度小,校園網貸平臺依靠規(guī)模決勝,需要大量招攬線下人員開拓市場,收集整理征信信息,增加了成本。線下工作人員由校園經理、校園代理構成,主要是兼職學生,容易為了收取提成而盲目拉取貸款用戶,增加了平臺逾期風險;再其次,征信認證指標特殊且過于簡單。鑒于大學生網貸低風險特性,大部分的校園網貸申請手續(xù)簡便、審核時間短、資料單一,通常只需審核借款人身份信息、在校證明以及還款能力證明,普遍對用戶的信用風險評估不足,無法對借款人實施明確且適宜的借款利率、逾期利率,風險控制失效,繼而引發(fā)的逾期風險增加。
四、建議與措施
(一)完善征信指標體系
從大學生收支狀況來看,大學生的收入有來自父母給予的日常生活費、學校頒發(fā)的獎學金、助學金以及個人經營收入等;而飲食支出為大學生群體的主要支出,其余依次為戀愛支出、購物支出、旅游支出以及沖動消費支出等,收入高并不意味著借款人還款能力強。平臺理應結合大學生的收支狀況,囊括更多更詳細的指標和信息,建議建立類似美國FICO信用評分體系的三級征信指標體系,逐層細化,并及時更新信息,具體指標細目見下表:
(二)建立信用評級制度
在健全的信用認證指標體系的基礎上,繼續(xù)完善信用評級制度,對征信收集的數據進行系統(tǒng)性的定量分析,避免定性分析和主觀經驗判斷給信用管理帶來不確定因素。
1.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大數據。和擁有大量消費記錄、交易信息的電商平臺合作,如:淘寶、京東等,利用消費記錄作為征信的參考數據,以彌補我國P2P平臺歷史數據少這一缺陷。
2.建立評分模型,對征信收集的數據以及用戶在平臺累計的歷史信息,衡量計算單個用戶的內部信用評分,以此劃分單個用戶的信用等級。根據劃分的信用等級,對借款人的借款利率合理定價,以此解決平臺無法根據借款人逾期風險的大小給予合適利率的問題。
3.借助互聯(lián)網多媒體信息如音頻、視頻、圖像及日志獲取客戶數據和多元化的日常生活消費比各種卡充值、訂餐、加油、日常生活繳費等交易記錄,充實信用評級數據。
4.借助社交關系朋友圈以甄別用戶信用度。
5.投入培訓和時間成本,對信用風險管理人員進行專業(yè)培訓,提升人員的操控能力,提高借款人違約概率數據的可靠性。
(三)健全逾期的催收制度
為預防P2P網絡借貸平臺以低門檻、零首付、免擔保等作為誘餌,以每月看似較低的分期付款額度,隱藏P2P網貸平臺年利息高、違約金罰款高、服務費高的真實背景,以此收取學生高額的逾期費,建議:
1.對借款人設置合理配套的借款利率和逾期利率,明確表明逾期條款、逾期費率,增加平臺的透明度,以此推動平臺的良性長遠發(fā)展。
2.催收方式合理合法,對逾期還款的用戶采用網絡公布信息,各平臺間加聯(lián)合作,把逾期的用戶名單以及相關的個人信息資源共享,遏制借款人過度負債。
3.對線下的工作人員進行專業(yè)培訓。防范校園經理、校園代理為爭取更多提成盲目拉取貸款用戶行為。
4.設置獎勵懲罰機制。
5.對如期還款或提前還款的用戶,提高其信用評級;對逾期還款的用戶提供兼職工作的機會,用勞務抵債。
(四)樹立正確人生觀,普及信貸知識
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yǎng)理性消費習慣,不貪慕虛榮,不攀比,不超前消費。加強征信常識普及,增強個人隱私和信息保護意識,幫助學生鑒別非法網站的不合理征信要求,加強自我保護和法律意識。建立健全互聯(lián)網金融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規(guī)的建設,保護個人信息權益,嚴懲利用即時通信工具,威逼學生以裸照獲取貸款及在互聯(lián)網上販賣濫用個人信息的不法分子,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信譽。
[參考文獻]
[1]夏露.具有高校特色的P2P網貸平臺初期經營模式的探索[J].商,2015(31).
[2]曹亞廷.P2P網貸與征信系統(tǒng)關系研究[J].理論研究,2014(9).
[3]莫易嫻.P2P網絡借貸國內外理論與實踐研究文獻綜述[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1(12).
[4]Michael Klafft.Peer to Peer Lending:Auctioning Microcredits over the Internet[A].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J].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08,02.
[5]Wiginton J.C.,A Note on the Comparison of Logit and Discriminant Models of Consumer Credit Behavior[J].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1980(8).
[責任編輯: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