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少鵬 張濤
摘 要 以往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重點偏重經濟資助,保證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隨著新資助體系的建立跟不斷完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已能得到保證,然而在資助工作開展過程中仍然出現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健康及人文關懷的關注不夠,資助與育人工作分離的現象。資助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匹配導致資助育人效果甚微,不利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成長成才,所以對改進新資助體系下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育人工作的思考就顯得尤為必要。
關鍵詞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現狀分析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7.033
Analysi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under the New Subsidy System
WU Shaopeng, ZHANG Tao
(Office of Students Affairs,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Abstract In the past, college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focused on financial aid to prevent students from dropping out of school due to family financial difficulties.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funding system to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family economic difficulties students daily learning life can be guaranteed, but in the process there is still funded work on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humanistic care of family economic difficulties is not concerned about the phenomenon of funding and education as artificial separation. The funded 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the success of funding education effect, is not conducive to family economic difficulties students' growth, so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funding for education to college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new financial aid system.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ituation analysis
自2007年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以來,各高校經過不斷完善、發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形成了以“助、勤、獎、貸、補、減、免”為一體的新資助體系。然而,在新資助體系不斷發展完善的同時高校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卻沒有匹配開展,導致了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僅停留在物質資助的豐富,影響了資助工作功能的發揮,因此,針對深入分析新資助體系下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切合實際的解決對策意義重大。
1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現狀分析
(1)生活現狀。新資助體系的建立完善,使得保障性資助已近乎完備,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從新生入校報到的綠色通道到畢業生求職補助,加上期間國家助學貸款、國家獎助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校內各項獎助學金、校內外勤工助學等資助項目的設立使得即便像浙江省這類物價及消費水平普遍偏高的經濟發達地區也不會讓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助學貸款保障學生學費繳費,國家助學金及校內十余項保障性資助能夠保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每年人均受助至少4500元左右,學習成績優異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還能獲得每學年5000元的國家勵志獎學金及校內各項獎學金,最高每學年共計可獲得15000元左右的獎助資金,外加校內外勤工助學,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日常生活費用完全可以自給自足甚至補貼家用,解決了經濟方面的后顧之憂使他們能夠安心在校學習、生活。因此,不讓一名學生因經濟貧困而輟學已經成為學校資助工作最低要求,資助工作目標早已從經濟資助發展為以育人為目,幫助貧困生成長成才,畢業后能夠擁有美好幸福的人生。
(2)思想現狀。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政治狀況主流上是積極向上的。愛黨愛國、熱愛生活,意志頑強且勤奮刻苦,他們能夠正視并接受現實,不失遠大理想和目標,在逆境中保持積極心態。但是也有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因出身貧寒而出現自卑、敏感、清高偏執、缺乏競爭跟參與意識等亞健康心理狀態。由于省份間經濟發展的巨大差異使得這點在外省偏遠地區貧困學生身上體現的尤為突出。這部分同學在校期間對組織的集體活動不感興趣,對身邊的同學缺少主動的人際交往,這種狀態如果不進行教育引導,會導致學生在畢業后求職面臨不能很好地展示與推薦自我、不能主動積極地面對就業的競爭的狀況。甚至有的貧困生在思想及心理上出現無助、無奈等問題時不愿意跟帶班輔導員老師、家人、朋友進行溝通交流,這樣又會使得他們容易受社會上多元思想的誘惑,受錯誤價值觀的影響致其缺乏責任感、感恩意識、誠信意識,進而形成錯誤的生活方式。上述問題不僅僅影響了學生自身的成長與發展,甚至影響到高校穩定、和諧校園的建設,這就凸顯了加強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2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分析
(1)工作觀念滯后。馬斯洛需求理論中指人在生理及安全需求得到滿足后意在追求情感、歸屬及尊重的需求。部分高校的教育者工作觀念簡單化,籠統地認為只要適用大學生群體的方針政策必定也適用于貧困生,忽視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的特殊性,缺少人文關懷,認為當前困難學生在經濟上有保障后跟其他同學一樣可以自然順暢地接受教育內容。單方面認為只要解決了經濟問題就不會出現思想障礙,從而輕視了貧困大學生的精神需要,忽視了對他們自立自強人格的培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入高校學習不單單是為了順利完成學業,他們會比常人有更迫切的成才需求,更希望變優秀被群體接納、被尊重,但實現能力低,恰恰這些方面容易被教育工作者當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共性問題而被忽視。
(2)工作方法陳舊。從總體來看,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仍然偏重于“理論說教”“概念灌輸”等填鴨式的單向性教學模式,把學生當成單一受教者而不關注學生思想和內心的變化,忽視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不能充分利用信息化網絡平臺,僅以單純的理論授課必然使得整個教育過程枯燥乏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不能跟貧困生積極交流,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和心理傾向,便不能起到思想上的指引作用。統一而單一的思想教育模式也會導致思政工作缺乏靈活性,這樣容易忽視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健康心理及道德思維模式培養,導致學生在當今多元思潮沖擊下,人生觀、價值觀產生偏差,缺乏應有的感恩意識、誠信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3)工作體系不健全。新資助體系的完善,特別是高校建立的資助管理中心及配備的專門的資助管理工作人員使得資助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目前常規性資助、發展性資助項目也僅僅局限在經濟幫扶、技能培訓上面,沒有把學校的資助工作和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起來。高校內相關部門并沒有形成聯動,沒有形成包括從學生處、學校資助管理中心、團委到二級學院、助困輔導員,從行政部門到教學部門這樣“一體化”的思政工作體系,造成有事臨時處理、沒事無人問津的被動局面,導致資助工作在現實中出現學生資助工作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離的狀態,專職負責人員單純認為完成相應資助工作就是自己的職責,育人認識不到位甚至缺乏相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從根本上無法保證工作的系統性和長期性。
3 針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進的思考
(1)全面推進精準資助和資助育人。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指出教育扶貧是“打贏扶貧攻堅戰的關鍵”。高校作為國家跟社會幫扶大學生的重要橋梁,必須堅持加強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突出學生資助工作的政治責任,以“資助育人”和“精準資助”為工作重點,堅持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精準資助意味著要明確資助對象、資助辦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特別是家庭經濟特別困難學生,要有對應的教育辦法及管理機制,在確保常規性資助項目及時足額發放的同時,還要確保對資助對象的思想動態引領,更多地關注受助學生的能力提升和價值觀的塑造。精準資助的推進不能單純依靠學校資助管理中心及二級學院專項負責老師,高校思政教師及全部思政輔導員老師也要清楚所帶學生的基本信息,將資助育人與各類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講道理、辦實事,以理服人的同時還要以情感人,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
(2)強化資助文化建設。良好的資助文化有利于培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健全的人格,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日常行為導向規范、思想激勵引領及群體凝聚力發揮著重要作用。資助文化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資助文化的建設必須針對家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思想動態、人格心理、誠信感恩、自強自立等方面開展,且需要緊緊依靠高校內相關部門的聯動,高校內形成從上到下,從行政部門到教學部門這樣“一體化”的工作體系,充分發揮團委及各二級學院、班級甚至到寢室的主觀能動性,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特點開展活動,加大對他們的人文關懷,動員他們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并與其加強溝通,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從活動中不僅獲得技巧能力的提升,還能收獲友誼,體驗健康愉悅的情緒,與此同時能夠獲得他人的理解和尊重。資助文化建設還能強化思政教師資助育人的責任意識,激勵他們不斷的探索以文化育人的有效途徑和方式方法,努力搭建新載體,創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管理水平。
(3)創新宣傳形式和載體。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以個人為中心的新媒體已經發展成主流,其中以微信、微博最為突出。高校加強學生思想政教育應當充分利用好學生熱衷的網絡形式,做到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結合,鼓勵APP、動漫等新形勢與標語、橫幅等傳統形式相結合,廣而告之與進入生活園區、學生寢室相結合,讓宣傳更接地氣,這樣才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大多數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沒有電腦,主要是通過手機上網獲取信息,所以高校思政教育者要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建立專門的微信群、微信公眾號或者微博主頁,針對當前熱點、難點問題與學生深入交流,利用好網絡自由化及滲透性強的特點建立與學生平等交流的平臺與學生共同參與,最大限度地體現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實現重點關注、個別化教育,同時還能推動輿情監控與應急處理機制的完善。網上教育宣傳只是日常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補充,并不能完全代替思政教育的工作內容,思政工作者平日里還要堅持通過一線與學生面對面解決工作問題,使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發揮針對性和實效性。
基金項目:浙江省教育廳思政項目“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研究”(Y201534965)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16 號〕2004.8.
[2] 徐惠紅.有效加強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0(29).
[3] 方鈁妍.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芻議[J].思想教育研究,2010(9).
[4] 徐銘陽.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牡丹江師范學院,2015.
[5] 謝曉娟,王東紅.多學科視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中國書籍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