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摘 要 在應用型人才培養和工程教育雙重視角下,結合邵陽學院城鄉建設學院土木專業的教學探索與實踐,從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教師隊伍、職業素養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改進措施,推動土木工程教育向更高水平邁進。
關鍵詞 土木工程 教學方法 教師隊伍建設 職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7.049
Teaching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from Double Perspectives
LI Bin
(School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Shaoyang University, Shaoyang, Hunan 422000)
Abstract Under double perspectives of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is paper, combining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of civil engineering in College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Shaoyang University, pits forward effective improvement measures in terms of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setting, teaching methods, teachers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to promote the educa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to a higher level.
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teaching methods,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 quality
0 前言
2016年6月2日,我國成為“華盛頓協議”工程教育第18個正式成員國,標志我國工程教育水平邁入一個新的臺階,真正融入世界工程領域。[1]同時,我國工程教育也面臨新的挑戰。在“一帶一路”和“新型城鎮化”的國家戰略驅動下,土木行業急需高素質、強能力、職業素養的土木工程專業技術人員。另外,我國高校大量的土木專業畢業生進入待業狀態,根據邵陽學院城鄉建設學院的用人單位反饋的信息,我們的應屆畢業生進入工作狀態的適應時間偏長。這也對我們土木工程教育提出了挑戰。
1 當前土木工程教育現狀
當前土木工程教育基本是沿用研究型大學的教育模式,沒有突出應用型和工程教育的特點,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
1.1 培養目標不明確
大部分地方院校的培養目標都是參考研究性重點大學的培養目標,并且這個目標較籠統,不夠詳細,不夠清晰,可操作性不強。
1.2 課程體系不完善
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土木建設項目內容需求逐步分化。對于土木專業指向性需求更加明顯,尤其表現在建筑工程施工與橋梁建設施工兩個方面。一般院校的課程體系還是大土木型式,沒有細分,對于課程內容設置都是一概而論的,無法滿足目前土木工程建筑指向性發展的需求。同時,在教學課程體系設計過程中缺少與土木建筑工程相關課程的內容,如:水利學、電工學、大學化學等科目,導致學生知識體系在寬廣維度上存在短板。
1.3 教學方法不豐富
當前的教學方法單一,基本還是教師講解為主,雖說由原來的黑板板書改成了PPT多媒體教學,但是沒有從根本上來解決教師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角色定位問題。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沒有有效參與進來,一直是被動學習,學習的主動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學知識是要靠悟的,“悟”者,“吾用心”也。所以主動的學習很關鍵。
1.4 教師隊伍不強大
目前具備職業資格證書的教師所占比例不多。更多的老師是從一個校門跨入另一個校門的碩士和博士,缺乏實踐經驗,尤其是對工程建筑過程中的施工工藝、方法了解不深。導致在教學環節,只能依靠課本知識,使得課程變得枯燥。在開展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還不能引領學生通過實踐掌握更具有深度和廣度的知識。這都成為了目前在土木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短板。
2 雙重視角下土木專業教學探索與實踐
自2015年,教育部提出“引導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向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邵陽學院城鄉建設學院借此契機進行了一些探索與實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1 培養目標的完善
在應用型本科教育和工程教育雙重視角下,邵陽學院城鄉建設學院提出了土木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目標著重于應用性,以用人單位需求為主導,培養既具有土木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又具有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既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術能力,又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既符合企業和行業要求,又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應用型土木專業人才。邵陽學院城鄉建設學院建立了畢業生就業信息反饋系統,對畢業后的學生在工作單位的表現進行實時跟蹤。同時通過與用人單位的溝通,及時了解他們對人才的要求,有效修正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確定了應用型地方院校土木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土木行業的中高層管理者,即面向土木工程發展需求,培養具有寬厚知識、廣闊視野、創新意識和職業精神,能夠從事土木工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以及相關研究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土木專業人才。[2]endprint
2.2 課程體系的重建
土木專業的課程內容不僅僅是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基本內容,它還包括在施工建設過程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知識:如水利、化學、建筑用電等不同的課程內容。同時,隨著土木行業的發展,對于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細”,越來越“精”。因此,土木專業的課程設計不能再是以偏概全的模式,它必須進行更具指向性的區分。如:橋梁施工技術、土木建筑施工技術、道路施工等課程。這些課程都包含在土木工程的內容中,然而又因為施工類型不同,對應的施工要求、技術要求也不同,因此在課程體系的設計過程中。學校應當結合企業的實際需求,進行合理安排。同時引入與“注冊執業考試”相關的一些課程,如工程監理、法律法規、工程經濟等課程。
在課程體系了增加了實踐環節的比例,重視實踐環節的教學,調整了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的時間。一般來說畢業設計都是學生畢業前的工作,然而學生在面臨畢業、就業、考試等環境壓力下根本無法較好地完成設計。因此,我院從大四第一學期第13周就開始安排學生做畢業設計,同時把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緊密結合起來,由畢業設計指導老師統籌安排。另外對畢業設計的課題進行了改革,基本上都是實際工程的重現。整個設計過程要求指導老師每周至少集中指導一次,中間學校組織中期檢查。由于畢業設計的工程具備真實性,使學生的工程思維能力以及進入工作的適應能力得以有效提高。
實習是課程知識的內化和應用,抓好實習工作,是人才培養重要的一環。學院針對土木專業工作的具體情況,統籌安排實習時間。大二暑假安排認識實習,大四安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同時積極與周邊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以便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實習場地,目前我院已與邵陽市交通勘測設計院、湖南視點建筑設計院、邵陽市第一建筑設計院等10家單位建立了校企合作機制,實現了產學融合。
2.3 教學方法的革新
如何有效利用課堂45分鐘,傳授更多的知識和培養更多的技能,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標。結合應用型土木人才培養目標和工程教育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顯得更為重要。學生對知識技能的運用,勝過對基礎知識的積累。基于上述理由和城鄉建設學院的實踐,“慕課”、“工程實例教學法”、“翻轉課堂”等方法在土木工程課程的教學中應用是很合適的。
“慕課”是“MOOC”的直譯,是指利用大量的在線視頻來學習。像邵陽學院類似的地方本科院校,利用“慕課”來進行一些基本理論課程學習是非常科學有效的。利用“慕課”學習充分利用了互聯網的資源優勢,相當于直接借用了重點名牌高校的教學資源。
“工程實例教學”是指通過與本課程相關的工程實例,來講解相關的內容。在運用該種教學方法時,“工程實例”的選擇是關鍵,要求“工程實例”具有真實性、生活性、時效性。同時這種方法的運用也需注意前后知識的呼應,既要已有的知識儲備,也要注意后續知識的學習。“工程實例”教學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翻轉課堂”是美國的一位高中教師喬納森·伯格曼在2007年明確提出并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翻轉課堂”即把課堂時間和課余時間翻轉過來,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視頻(“MOOC”或者“微課”)來學習課程內容,老師不再講解。學生可以就自己的學習情況來自由掌控學習進度,對于較難的部分可以多次觀看視頻進行學習。課堂上,老師主要是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問題進行解答,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這徹底翻轉了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地位,這是以學生為主導,教師為引導的一種教學方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以發揮,有效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2.4 教師隊伍的建設
大部分院校“雙師型”教師占比并不多,尤其是在我國建設事業發展需求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雙師型”教師的配比矛盾越加突出。為了更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我院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提升學院教師的任用要求,建立教學考核體系。通過對理論知識、實踐技能以及實踐實習等不同的方式進行綜合評定;二是鼓勵教師進修學習,鼓勵教師參加國家的各種注冊資格認證考試,學院將提供給教師更為合理的教學安排以便于他們能夠有更加充足的學習時間。三是引進企業內部相關的技能型人才開展實踐教學,不僅能夠獲得更多的知識,還能夠確保實踐教學內容更好地與實踐相結合。四是支持教師利用寒暑假時間進行對應的教學調研,通過了解土木工程工作中的實際需求,更好地進行課程教學。
通過近幾年的努力,目前我學院具有各種注冊資格證書16人次,“雙師型”教師占比已大幅提升。
2.5 職業素養的培育
我院開設了“建筑美學”、“橋梁美學”等選修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藝術文化修養。同時鼓勵學生關注工程與自然的和諧,工程與資源的和諧,工程與環境的和諧,培養學生良好的工程發展觀。同時開設“職業道德與職業操守”課程,通過一些工程事故及工程犯罪,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與操守的教育,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觀。
3 結語
在應用型工程人才培養和工程教育雙重視角下,結合土木工程和邵陽學院城鄉建設學院的自身特點,以工程實踐能力為導向,[5]從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探索和實踐,提出了一些改進措施。其他同類院校的土木專業及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可以借鑒,但如何在有限的大學學習時間內,科學有效地培養出符合時代進步和社會發展需求的卓越人才,是一項艱巨而長期的研究課題。
參考文獻
[1] 瞿振元.推動高等工程教育向更高水平邁進.高等工程教育,2017(1).
[2] 蔣建林,鄭榮躍.結合行業特點培養土木工程應用型人才.高等建筑教育,2007(1).
[3] 梁本亮.土木工程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方法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189-192.
[4] 徐福衛,郭聲波,聶維中,王麗紅.土建類專業教學改革對接執業資格注冊制度的實踐探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184-188.
[5] 張洪田,張慧研,郭秀穎,張慶久.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9(7):82-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