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慧巧 頓耀艷 熊正國
摘 要 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階段,要求大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醫學學習具有繁雜性、廣博性及發展性等特點,這就要求醫學生應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本文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研究醫學生自主學習的構成因素,通過對醫學生自主學習現狀的調查,闡述自主學習在醫學生學習中的作用。
關鍵詞 醫學生 教育心理學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7.080
The Rol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in Medical Students' Learning
Based o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PENG Huiqiao, DUN Yaoyan, XIONG Zhengguo
(Medical Colloge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2)
Abstract The popularization stage of higher education requires college students to learn to study autonomously. Medical learning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exity, extensiveness and developmen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students to have strong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mponent factors of medical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tatus quo of medical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ol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in medical students' learning.
Keywords medical students;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utonomous learning
國家發展的根本保障在于教育,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教育質量。當前,我國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大學的功能多樣化,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一體化,高等教育的育人模式已從教師主體化逐漸轉變為學生主體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勢在必行。醫學是研究人類生命的科學,具有嚴謹性和發展性特點,這就要求醫學生必須具有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職業屬性。本文從教育心理學的視角,通過對醫學生自主學習現狀的調查,研究自主學習在醫學生學習中的作用,為醫學師生找到一種高效的教與學的方法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1 自主學習的概念與構成因素
西方學者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將自主學習作為一個熱點問題進行了廣泛縱深的研究。我國始于20世紀80年代,教育學者和心理學學者從不同角度研究自主學習。教育者關注自主學習的執行實施、效果與保障,繼而提出教學方法的改革。心理學學者研究自主學習的行為學、心理本質。大學生自主學習具有自主性、主體性、創造性等特點,充分體現了時代對大學生的要求。
學習是個體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練習或反復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較持久的變化。從教育心理學上講,自主學習是學習主體(學生)自主確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內容,調控學習過程,并且及時對自主學習進行評價和控制的一種深度學習能力。因此,大學生自主學習應為在良好的學習動機下自主確定學習內容、自主確定學習計劃、自主調控學習策略、自主評估學習效果。
2 醫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與分析
醫學教育專業性強、學習內容復雜,需要醫學生不僅掌握課堂上的學習任務,更需自主學習相關的醫學知識。通過調查以及查閱文獻資料,結果顯示醫學生在高等教育學校的自主學習活動,無論學習動機還是學習行為,存在嚴重不足。因此,分析醫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以及針對不足尋找對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2.1自主確定學習內容
醫學生在高校學習的課程,較其他專業而言,顯得多而復雜,要求死記硬背的東西亦繁而難。醫學生確定自己的學習內容,必須具有適當的學習動機。筆者前期研究提示醫學生學習動機不足,表現在醫學生的求知欲不足、職業需求的不足以及問題敏感性不足等方面。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外界,如個人的前途及職業需求、家長的期望等,認為學習是一件不得不做甚至被逼著做的事情的學生占相當大一部分。自主確定學習目標是學生在教學目標范圍內,根據自身情況自主選擇學習任務,不脫離學校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學習內容。醫學生面對琳瑯滿目的醫學教材,有時感到無所適從、無處下手。醫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強,而外界各種干擾因素的影響,使得部分學生放棄了自主學習。在小規模的學生訪談中了解到,大部分學生能夠意識到自主學習的必要性,但由于不能有效確定學習內容,或者在確定了學習方向后中途感覺效果不佳,沒有很好地實施自主學習。
醫學生自主確定學習內容,首先要明確學習任務、教學大綱、教學目標。根據自身認知水平和實際條件,結合可利用的外部資源,制定學習內容。其次,在自己的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的驅動下確定學習任務,在適當條件下,使外驅力內驅化。高校教師應注意對醫學生學習動力的激發,新課的開設階段,明確介紹該門課程的主要內容、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適當適時引導醫學生對醫學專業重要性的認識,使其意識到所學知識對未來前途的意義,激發內在學習動機(持久內驅力)。高等學校亦應激發醫學生學習動力,使外部壓力能夠轉化為內部動力。從外部社會環境入手,對就業市場的需求作出及時敏銳的反應,并將就業需求信息反饋至師生,讓學生了解到專業知識的價值及自身知識體系的不足。endprint
2.2自主確定學習計劃
高等教育特點之一就是學生自主支配的時間比較充裕,大學生需自行掌控自己的學業,課堂結束不是學習活動的終點,而是起點。醫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面廣泛,有宏觀的與微觀的,有生理的和病理的,亦有不斷更新的。因此自主制定學習計劃,對醫學生尤為重要。自主學習計劃的執行需要端正的學習態度和強烈的學習興趣。通過問卷調查,相當一部分的醫學生對醫學的興趣并不大,而是諸如“不掛科”、“個人的前途”、“他人的肯定”等外在因素強迫自己不得不學習,甚至一部分醫學生對醫學不感興趣,學醫是為了滿足“家長的期望”。還有一部分醫學生制定自主學習計劃后,剛開始斗志昂揚,一段時間后開始感到迷茫。另外,一些醫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是有計劃的,但是在執行起來缺乏自制力,經不起網絡游戲等誘惑。
醫學生自主制定學習計劃,要與自身的特點相匹配。首先要結合自己的學習習慣,還應考慮到自己的學習條件、學習環境等因素。其二,學生的自主學習計劃應遵循課程教學規劃,制定與教師教學進度相協調的學習計劃。在時間上,不能與教學時間相沖突,要有一定的彈性和可控性。再次,制定目標明確的學習計劃應具有針對性,將總的目標細分為一個個子目標,計劃的完成度容易檢查,最好可以量化。制定的學習計劃既要保持一定的難度,又是可以通過努力達成的目標。教師應在課程伊始發布教學大綱,指導學生制定合理的自主學習計劃,評估計劃可行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擺在重要位置上,并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上,激發學習興趣。教師應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制定學習計劃,適度督促學生完成學習計劃。高校應該為學生執行自主學習計劃提供有利條件,如開放自習室、增加圖書資源、開放電子資源等。
2.3自主調控與評估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要求學習主體自主調控學習策略以及評估學習效果。學習策略一般指的是學習方法、學習策略的調控,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自我評估是指學生能動地對自身的自主學習進行回顧、總結與評價。當一個學習任務結束后,學生根據完成學習目標的情況和學習效果等,通過思考與評價,可進一步適時調整學習計劃,優化自主學習策略,有利于自主學習水平的提高。通過問卷調查,醫學生普遍認為自主學習就是自己課后在教室或圖書館學習,自我調整及自我評估的意識薄弱。再者,面對繁雜、層次多樣的醫學知識,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還有一部分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并不順利,遇到困難,不是想方設法去克服,而是回避甚至放棄。在自主學習效果評價方面,缺乏意識,亦缺乏有效方法。
醫學生應結合課程特點以及自身的學習情況,對自己的自由學習時間加以科學管理,保障自主學習的時間和效率。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改掉不良習慣,減少外界干擾,培養自己的自覺性和意志力。醫學生完成一個學習目標,針對學習效果,及時總結及調控學習方法。其次,醫學生應該具有積極的心理品質,提高自我效能感。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正確調整自主學習策略,適時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及學習進步予以反饋及引導,幫助學生學會正確歸因。
3 小結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已使人們跨入學習型社會,“學會學習”已逐漸取代了“學習什么”,“終身學習”成為人類與時代發展的需求。所謂自主學習,是指合理選擇學習內容、科學制定學習計劃、調控學習策略以及評估學習效果的過程。醫學生是未來的醫務工作者,肩負守衛人類身體健康的使命,而醫學內容博大精深且不斷發展更新,在大學學習的內容遠遠不能應付人類疾病譜的變化。因此,醫學生自主學習不僅是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是人類衛生事業的要求。本文從教育心理學的視角,通過訪談與調查的方法,闡述醫學生自主學習現狀,并分析其對策,為醫學教學改革尋找有益思路。
*通訊作者:熊正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