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建平
摘 要:小學作為我們第一個走進的集體,第一個受教育的地方,對我們一生所起的作用至關重要,小學教師在承擔教學任務的同時,還承擔著班級管理的重任,甚至有些教師還承擔著學校管理的任務,在管理者的組織協調下,小學生才能逐漸培養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營造出互助互愛、民主和諧、健康向上的集體氛圍。
關鍵詞:小學;學校管理;集體氛圍
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班風良好的集體,作為小學管理者,怎樣才能打造一個積極進取、團結上進的集體呢,筆者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和自己的實踐經驗,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學校管理“民主化”
民主不僅僅是教育的條件,更是教育的本身,在教育與管理中,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發展個性教育,不以分數論英雄,為了搞好班級管理,筆者采用了“民主化”的管理方式,讓學生們都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
為了拉近學生和教師的距離,發揚班級民主精神,教師可以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為教師提建議。
讓學生給教師提意見,就是在班級管理中發揚了民主式的管理方式。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覺到老師是可以放下架子的,是可以丟下面子的,這樣的班級才不是教師的“一言堂”,才是民主的班級。但是,無原則的民主是不可取的,教師在管理時要注意把握分寸、掌握火候,促進教師與學生關系的和諧發展。
二、學校管理“制度化”
在班級管理中,教師應該改一改自己一人說了算的“人治”管理,實施“制度化”的管理模式,讓全班同學共同制定班級班規,這樣才能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
為了讓班級管理走上正軌,筆者和小學生通過主題班會,共同商量,制定班級的班規。在制定班規的時候,我們要遵循三個原則:一是廣泛性,就是這個班規盡可能包括同學和老師今后可能發生的任何違紀現象,不能有遺漏;二是可行性,我們的班規制定出來要能夠落到實處,不能使一紙空文;三是制約性;班規不是老師和班干部拿來管學生的而是應該約束每一個人,這個班規對任何一個人包括班主任也奏效。之后,學生們紛紛舉手表示可以制定班規,一周后,筆者的班級有了“法律條文”。
讓班規來約束學生的行為,不僅是班級管理的有效保障,更是落實民主教育的有效手段。小學生的自制能力比較差,如果他們犯了錯誤,而教師總是喋喋不休的去說教,并不一定有效,但是有了具體的班級規定就不一樣了,這樣的班規能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影響小學生。由此可見,健全的制約機制,是打造健康、和諧班集體的法制保障。
三、學校管理“愛心化”
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說過:教育之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個人格心靈的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我們碰到的那些屢教不改的學生,可能就是我們還沒有找到好的教育契機和突破口,未曾喚醒學生的人格心靈。
愛是教育的基礎,我們必須從內心深處愛所有的學生,有了這樣的想法,我們才能在在言行和舉止上發揚民主、實現民主。作為班主任要想用愛心去管理班級體應該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是多理解,少批評。作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他們,嚴禁指責和批評。這種理解包括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心理需要。小學生年齡小,難免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教師要理解作為獨特的個體的學生的行為總是有情可原的,這樣,教師就能真正理解學生、真正贏得學生的愛;二是掌握交流技巧。愛的教育不是一味的愛就能實現的,在這個過程中,要想使學生愛老師、老師愛學生,教師就應該掌握交流的方法。在學校里,班主任是和學生打交道最多的一個人,所以班主任要講究說話的方式,比如“循循善誘”“欲擒故縱”的交流方式。好的交流方式,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直截了當、竹筒倒豆子式的教育,更能讓學生接受。
四、學校管理“勇敢化”
班級管理“勇敢化”主要指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時候,如果出現錯誤,要勇于承擔,學校管理同樣如此。要想實施民主教育,教師不能擺架子,更不能無緣無故的愛面子,犯了錯誤就要承擔與反省。
筆者曾經接手的一個班級里有一個特別差的學生,在接手之前就聽到很多教師議論過這個學生。當我教了他幾個星期后,他又被指認偷了本班一個小女生的錢,當得知此事后,我狠狠地批評了他。幾天過后,那個丟錢的小女孩告訴我,她的錢放在自己的書包夾層里了,現在找到了。當時筆者就放下架子,把那個那個被冤枉的學生找來了,承認了錯誤。
這個事件,一直在我心底埋藏著,現在想想,如果當時自己不那么沖動、如果當時對學生多一些接納,事情可能會是另一種可能。不過,幸虧當時勇敢的承認了自己的錯誤,這才使師生之間的關系沒再惡化下去。教育與班級管理是一項漫長的工作,孩子們的成長也是漫長的,在漫長的工作中,作為教育者,我們要付諸愛心、耐心、勇敢來“靜等花開”。
總之,班級管理及學校管理是辛苦的、富有創造性的勞動,同時又是充滿了育人的科學,它影響著每一個學生在德、智、體各方面的健康成長,甚至影響著孩子們一生的生活道路。實踐告訴我們,要想成為一位合格的小學管理者,必須認清這個年齡段管理者工作的任務和職責,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或者優秀的管理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