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忠
摘 要: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性,因此學生與學生之間會存在經驗認知的不同。在教學過程中,隨時可能出現學生的潛能生成,如在推理過程中或證明多樣方法時,學生會突然靈光一閃而出現靈活的思路,往往出乎教師意料。針對這類問題,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并為其找出適合其發展的最優路徑,促進新思路的生成。
關鍵詞:教學方式;預設;四則混合運算
新課程改革教學理念要求教師改變傳統呆板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數學課堂生成教學正是基于這樣的教學理念而產生的,讓精彩課堂在生成中飛舞。本文主要探究了小學數學課堂潛能生成的有效措施。
一、深刻把握數學教材重點,做好課前預測工作
課堂生成最基礎的部分在于預設,但預設卻不能占據課堂全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課前預測工作應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加深對學生心理以及個性方面的了解程度,并根據學生表現將其劃分為不同層次。老師再針對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制定符合其心理發展特征的教學方案,使學生的思考意識得到激發,潛移默化的將教材內容灌輸到學生的腦海中,讓學生能將自我學習的特點最大化的發揮出來,最終實現生成課堂的教學目標。例如:在教學《四則混合運算》過程中,其主要教學目標在于讓學生掌握運算的順序,重點在于讓學生了解沒有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將之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如將現實生活中購買商品的交易情境引入教學中向學生提問:“假設籃球價格為35元,足球價格為45元,先共計購買籃球5個,足球4個,總計金額為多少”,通過這樣的方式,加入混合計算的問題。學生在給出答案后,教師針對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的表現多加觀察學生的解題思路和計算步驟,及時講解可能遇到的困惑點,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便掌握了四則混合運算的相關解題思路。
二、注重課堂生成,靈活處理課堂生成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因其具有一定的發展與變化性,預設再全面也不可能將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預料到。所以,需要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更加靈活的應對課堂生成,通過及時的調整讓教學方案更加科學、更加合理,從而打造精彩數學課堂。
(一)因勢利導,鼓勵學生擁有不同的見解
在數學教學課堂中,發展是瞬息萬變的,課堂的生成往往出乎人意料之外。針對這種情況,教師發揮自身聰明才智,讓課堂生成更加的靈活。例如:在進行《小兔請客》教學過程中,筆者設計出了一道具有針對性的習題:春天來了,許多朋友到小兔家做客,小兔端出了兩盤水果招待朋友,其中一個盤子里有30個蘋果,另一個盤子里有40個蘋果,請問,一共有多少蘋果?這時,許多學生會根據自己擅長的計算方式計算并很快給出答案:30+40=50,但是其中一個小朋友卻給出了這樣的算式:30+30=60,起初筆者認為這是因為小朋友馬虎才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在詢問小朋友后,小朋友給出了這樣的解釋,他說應在給第一個盤子里加上10個水果,才能讓兩個盤子里的蘋果數相同,并且告訴筆者,在家中媽媽為自己和弟弟分水果時,總是保持兩人一樣。有一次,這位小朋友因想多要一個蘋果而被媽媽批評,媽媽告訴孩子不能貪心。因此,這個孩子認為應將兩個盤子保持平均。聽到這樣的解釋,筆者認為應因勢利導,表揚孩子的這種行為,并告知孩子其實這是另一種解題思路,并以這種思路進行了拓展性教學。面對這種情況,筆者在當時若直言孩子的錯誤并加以批評,必定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挫傷其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孩子將來的發展。
(二)靈活處理,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
例如:在教學“梯形面積”相關內容時,筆者為學生設計了如下習題:“一個上底長為50米,下底長為70米,高2米的梯形,其面積為多少平方米?”該題的正確列式為:(50+70)×2÷2=120(平方米),其中有一個學生列出的列式為:50+70=120(平方米),最終結果雖然正確,但計算過程卻是錯誤的。針對這種問題,筆者并沒有一味地批評學生,而是對學生這種“獨特見解”給予充分肯定,經由師生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認識到不能省略應用題中的列式,因為這樣的方式不符合題意。通過點評,能夠有效加深學生的印象,從而深入挖掘小學數學課堂的生成潛能。
(三)曲徑通幽,贊賞異曲同工的美妙
學生在遇到問題時,總是慣性的使用自己最擅長的方法去解決,因此,教師應以包容、贊賞、鼓勵的眼光來看待學生之間的不同做法。例如:在進行《角的認識》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日常生活經驗來進行總結,找出最符合自身特性的做法,使方法多變靈活。這種方法留給了學生足夠的空間,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潛能,學生能采用多種方法來制作角。
總而言之,在數學教學課堂中,發展是瞬息萬變的,課堂的生成往往出乎人意料之外。課堂預設是小學數學教學必不可少的流程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正視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應對好教學過程中出現的隨機生成,并采用豐富的教學手段,將學生的潛能挖掘出來,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充分尊重學生。使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互相發展之勢,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和能力,為靈活應用數學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