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旺強
摘 要:在現代教育教學領域,多媒體技術得到了越來越廣泛和深入地運用。比如構建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提升學習積極性,擴充課堂知識容量,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效率等。如果教師能通過恰當合理地運用,真正利用好這一手段,可能就會更好地解決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問題。
關鍵詞:多媒體;語文教學;興趣;效率
在現代教育教學領域,多媒體技術得到了越來越廣泛和深入地運用,成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試從中學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探究如何利用多媒體技術來更好地提高中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問題。
一、構建情境,營造氛圍,提升興趣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發現把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教學工具和教學手段來運用,可以彌補傳統課堂的不足,解決傳統教學手段不能解決的問題,使學生更好地獲取新知識,培養創造性思維。
語文課堂離不開閱讀,但有一些閱讀內容相對枯燥或與學生的生活較遠,就難以引起共鳴,激發不了學生的興趣。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息。”這時筆者嘗試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前精心設計,針對重難點制作相應的教學課件,創設情境,在后天的教學活動中開發、喚醒學生的興趣,體驗生活的感受。例如,在《江南的冬景》一文中,教學的重難點是:1、品味文章的意境美,及了解郁達夫的散文風格及清快清麗的語言。2、理解散文情與景和諧統一的寫作特點。我們看到,其中提到了“意境美”“情與景的和諧統一”等概念,那么對于生活在兩點一線間的學生,缺乏對生活的仔細觀察與感悟的學生,如何讓他們領會江南的冬景所獨有的意境美呢?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幫我們解決了這一難題,它讓文中很多抽象的語言描寫變得形象直觀,便于學生觀察和認知,讓學生對這篇美文有一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如:郁達夫在寫江南的植被時,色彩濃艷亮麗,對比鮮明,“在豐腴潤澤的江南冬郊的青天碧落下,有蘆花,有紅葉,有頂著白色烏桕籽的烏桕樹,還有頂部赭色、根部帶點綠意的小草。”描繪出了一幅充滿生機的明麗的畫面。在寫江南的冬雨時,“小橋流水人家、孤村細雨煙樹、烏蓬茅屋酒客。”“若再加點景致進去,在這一幅冬日的農村的圖上,還可加一味紅黃,畫上一圈暗示著燈光的月暈”作者是用繪畫的方式,借助于想像的力量來寫的。
二、直觀、形象,提高學習積極性
利用多媒體教學,能增強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眾所周知,大多數學生認為作文是語文學習最大的負擔,有時更是下筆千言卻被判為離題萬里。而作文教學恰恰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作文評改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那么,能否讓多媒體技術進入作文課堂,幫助我們上好作文評改課呢?以往,老師在講評作文時往往會變成一言堂,或讀讀優秀范文,或拿一篇劣作邊讀邊分析存在的問題,這種做法缺少了學生的參與度,課堂枯燥乏味不說,還少了理性的系統歸納與直觀的學生自己的閱讀感受與思考。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現在學生對作文優劣的感受直接來自老師,沒有自己的思考與分析。這樣,作文的評改課就變成了老師的講評課。筆者認為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改變這一傳統課堂的弊端,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提高效率,啟發學生多想、深思。利用多媒體可以充分展示學生作文,讓所有的同學都可以直接看到而不是聽到可能是來自自己的范文,并且可以在課前精心準備,將多篇存在共性問題的范文集中展示,讓同學們在比較中自己找出存在的典型問題或者是優點長處,從而對照自己的寫作,發現自己作文中存在的問題。而且,當同學們看到自己的作文被老師認真地投映在黑板上時,學生的關注度與積極性就會得到極大的調動,同時,那些看到自己作文成為優秀范文的同學更能獲得一種成就感與認同感,那么他們就更愿意投身寫作了。
三、省時、擴容,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運用多媒體的一個明顯優勢在于可以節約時間,擴充課堂的信息量,增加課堂的知識容量,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從而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提高教學效率,優化課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有時會受到考試大綱、教材內容、學生基礎知識薄弱等限制,再加上很多知識在積累過程中的不連續性,使許多教學內容缺少及時的補充和歸納總結,無法完全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這時如果讓多媒體技術走進課堂,利用好這一技術,就會使課堂教學事半功倍。例如,學習《沁園春·長沙》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把握相關知識和擴大視野,筆者利用多媒體,將“詞”的相關知識進行補充,將詞的起源、發展、興盛……不同流派不同代表人物不同代表作品等等知識進行介紹。在介紹這首詞的語言風格時,加入了毛澤東在創作這首詞時的經歷與心情,并且引入了毛澤東的其他詩詞進行比較鑒賞,又引入豪放派代表蘇軾等人的一些代表詞作加以語言的品析。而且,利用多媒體,筆者可以在課件中加入了許多圖片,音頻……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直觀、高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