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錢
摘要:高素質教育是教育部門已經提出的教學目標,為了響應高素質教育的要求,計算機等現代信息技術很快被提出應用于現代教育教學之中。而由于小學數學本身源于生活,沒有嚴密邏輯性;引導為主,注重開發學生思維;側重觀察,不完全歸納出理論這三特性,將屬于現代信息技術且具有運算速度快,直觀生動;計算精度高與邏輯判斷準確;具有“記憶”能力,能自動完成各種操作等作用的小學數學教學在計算機的輔助下進行會產生獨特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機;輔助教學
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的概念不再是原來意義層面上的,而是更廣泛、更深刻的,它的內涵更豐富。這就促使我們研究構建數學在計算機輔導課堂教學的結構,以便總結出一些新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結構,使數學課堂教學結構更加合理、更加有效以及更具多樣性。
一、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促進傳統型數學課堂的教學結構改革
傳統的課堂教育因其固有的弱點而經常招致批評,然而,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我國的課堂教學仍然會沿襲這一方式。課堂教學的改革是漸進的,不可能一夜之間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拋棄。而且傳統的課堂教育也有它的特點。如何利用信息技術來改進課堂教學,使之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才是擺在我們面前需要首先思考的問題。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從創新教育的原則出發,按照傳統的課堂教學來實施教學,其基本模式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歸納總結。
其中,提出問題要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結合教材內容,提出的問題具有探索性、發散性、針對性。分析問題階段老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地分析問題,進行再發現、再創造。在解決問題階段、教師引導學生完成實施策略、落實解答過程,在歸納總結階段要引導學生對問題的解答進行檢驗、評價、反饋、論證,上升為理論。
然而這些要求對傳統的計算機輔助軟件,特別是課件提出了很高要求,在此需要強調的是這些計算機輔助軟件設計中,為達到教學目標,教學要求的創意是最為重要的。制作技術是次要的。為了達到上述教育目標,軟件制作者必須自覺地應用教學設計理論作為計算機輔助課件設計的指導思想,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及內容進行設計。例如傳統數學學科教學對一些圖形的教學很難從動態的角度進行,計算機輔助教育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這一狀況。但是把計算機輔助教學僅僅作為一種動態的教具來使用是遠遠不夠的。例如現在不少教師用立體的數學圖形,動態地展示給學生,把圖形生動的展示出來,把一些很復雜的點線面關系從不同角度表現的淋漓盡致,這對培養學生識圖形能力、建立空間概念是有很大幫助的。我們暫且不論這類課件對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多大程度上起作用,但光從課堂教學的結構改革的角度來看,它所能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它是一種嶄新的教學手段,只有把這種手段溶合進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改革我們的課堂教學結構。因此數學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由于計算機輔助的整合,應從以下方面來考慮:(1)教師主導活動的設計;(2)學生參與活動的設計;(3)教育內容知識結構的設計;(4)計算機輔助的介入點的選取、教育內容的覆蓋及教育內容的媒體實現;(5)教學結構流程設計。
二、以計算機輔助軟件為平臺,構建研究、探索型課堂教學模式
教育部新頒布的《全日制數學教育大綱》首次明確提出:在必修課內容中安排“研究性課題”,并倡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因此,從目標層面上來說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了研究性課題學習本身,這些教學目標可以滲透到平時的數學學科教學活動中。因此課堂教學活動也必須打破原有的傳統結構。
計算機輔助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它一般可以分為課件型和平臺型兩種。課件型指的是把學科的某些教學素材,例如知識內容,知識技能利用計算機技術組織起來,用來傳遞教學信息。課件往往是針對幾個問題,幾個難點而設計的電腦應用程序。以它的使用對象劃分,又有主動型(輔助學習型)和被動型(輔教型)兩類。而平臺型計算機輔助教學則是一種建立在計算機軟件平臺上的教學模式,這種計算機平臺提供一系列教學素材,工具,在這個系統中通過這些工具的運用、素材的組織以及二次開發可產生新的學習素材與工具。它不是針對某一問題、某一情景開發的,它是面向某一學科,或者某些學科而設計的。
就目前的情況來說,首先是時間和空間上的突破,學生在學習平臺上有支配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對某些問題的驗證都可以通過計算機迅速而準確地得到解答。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駕馭計算機輔助教學平臺的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其次,這種學習是開發性和開放性的,學習者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開發者。系統也從原來的封閉式轉變為開放式和學習型的,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成果可以在平臺上反映出來。綜上所述,“平臺式”計算機輔助數學課堂教學,把整個教學的整個過程構建在“平臺”之從時間和空間上最大程度上發揮計算機輔助的作用。
總結:
計算機輔助教學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是歷史性的。課堂教學的模式、結構隨著現代教學技術的發展、教學觀念的也在不斷更新、發展。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需要改革,但也不是說新的教材模式是萬能的。新的課堂教學結構也存在著不合理的地方,也存在適用性、技術性的問題。數學學科教學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功能、內容、方法也在不斷地改革和發展,課堂教學模式的多樣化、創新化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陶娟.初中數學情境教學有效性研究.學位論文:華東師范大學 2010
[2]郭會寧.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探究與思考.學術期刊.新課程·上旬.201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