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振勇
摘要:一切的知識都起源于生活,在新課程教學的背景下,實現好生活化教學是時代發展的一種必然的趨勢。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也應當將課本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還能將枯燥無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方法
教學就是要從學生豐富的生活背景中捕捉身邊的數學現象,引導學生盡可能把生活中的數學上升為科學,再用科學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生活化” 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更好地認識數學、學好數學、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促進綜合素質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作為教師要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
一、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創設情境”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它有利于解決數學的高度抽象和小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皢栴}情境一數學模型一解釋與應用”的教學模式,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模式,根據這個模式,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創設情境,提供給學生具有開放性、生活性、現實性的信息,從而讓學生根據教師所創設的情境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例如:在學習“小加法應用題”時,設計了如下生活情景:明天我們將組織全班同學到郊外進行野炊活動,你們準備帶哪些食物?需要多少錢?圍繞這一主題你能想到哪些與數學有關的問題?這樣的設計,引導學生在具體的生活背景材料中發現并提出有關數學問題,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有了豐富的實際生活的內容。
二、從生活中尋找數學信息,讓數學問題生活化
數學學習是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讓學生接觸社會,貼近生活,給學生生活化的練習,才能更好地使他們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的運用,理解“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形成學以致用、學為所用的思想,真正體會到學習“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并逐步提高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用數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開始變得更自由、更靈活,學生也始終在愉快的狀態下積極地學習數學,這的確是我們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可喜變化。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就數學本身來說,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入迷才能叩開思維的大門,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發展。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探索數學規律,以及主動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挖掘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
三、數學語言運用生活化,從生活經驗入手,調動課堂氣氛
數學教育家斯拖利亞爾曾說過,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同一堂課,不同的教師講課,學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樣,這主要取決于教師的語言水平。尤其是數學課堂教學,要學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沒有高素質語言藝術的教師是不能勝任的。鑒于此,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心理特征等個性心理傾向,將數學語言生活化是引導學生理解數學、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說:“我家里有10000元錢暫時不用,可是現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請同學們幫老師想個辦法,如何更好地處理這些錢?”學生回答的辦法很多,這時再趁機引導學生:“選擇儲蓄比較安全。在儲蓄之前,我還想了解一下關于儲蓄的知識,哪位同學能夠介紹一下嗎?”學生們競相發言。在充分感知了“儲蓄”的益處之后,學生們又主動介紹了“儲蓄的相關事項”,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體會到了生活與數學休戚相關。
四、數學問題生活化,感受數學價值
數學教材呈現給學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標準化的數學模型,教師如果能將這些抽象的知識和生活情景聯系起來,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產生的生活背景,學生就會感到許多數學問題其實就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還使他們切實地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原型,讓學生真正理解了數學,感受到現實生活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例如教學《植樹問題》一課,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馬路邊植樹、小朋友排隊、路燈等一些生活中的現象,讓學生體會間隔的含義。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們體會到只要用數學眼光留心觀察廣闊的生活情境,就能發現在平常事件中蘊含著的數學規律。教學時,讓學生為自己的校園設計植樹方案,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體會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事情都有與植樹問題相同的數量關系,感悟數學建模的重要意義。
五、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
數學來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知識,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師要教會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使他們能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學過了“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有關知識后,讓學生去計算教室的空間大小、學校噴水池的容積、為家庭的裝潢設計一個購物計劃;又如學過“人民幣”后,可指導學生到超市購物等。
總結:
總之,數學即生活,只有將學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實地感受數學的價值,才能使他們真正地理解數學,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參考文獻:
[1]張艷麗.淺談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學周刊.2012(30
[2]周書霞.淺析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教育科學.2015(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