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云鵬
現下,新課改程度增加,教育部門對學生興趣培養的著重度增加。在授課中,教師應當采用科學性路徑使學生能力得以多角度優化。小學體育授課分為兩種授課環節即為外場授課和理論授課。在授課中教師應當增加對學生訓練的著重度,將理論與訓練相結合,從而使學生運動訓練的有效性增加。但在小學體育授課中,教師所采用的授課路徑存有較多漏洞,未能還原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對其興趣不高,因此,小學體育教師應當采用科學性路徑對其授課路徑進行革新,從而使其有效性提升。
一、小學體育訓練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學生處在各意識的構建期,身體以及相關意識處在發展層面。因此,教育部門對學生的各素質多角度優化的著重度提升。在小學進行體育學科授課,教師可以通過科學性路徑引導學生對相關體育技能進行掌控,在小學引導小學生進行體育訓練,能夠使小學生對體育的熱衷度增加,也能夠協助學生進行良好習慣的構建,通過一定時間和一定強度的體育訓練對身體素質進行優化[1]。在學生構建運動意識的同時,也能夠引導其家人進行運用,從而使家庭成員的健康度增加。從而使學生素質得以多角度優化。
二、提高小學訓練有效性的科學性途徑
在小學體育運動訓練有效性的標準有三個:效果好、效果高、效益優。因此,小體育教師應當采用科學性路徑對學生進行體育知識的傳輸,并且增加單位時間內對有效知識的傳輸量,在授課后使學生的運動技能得以多角度優化。在小學體育授課中,教師應等增加對體育訓練引導路徑的科學性,從而使學生素質得以多角度優化。
(一)構建和諧性知識獲取氛圍,從而使體育訓練有效性增加。在傳統的授課路徑中,教師通常是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教授,對學生知識獲取量的著重度不高,學生對相關體育技能的興趣不高,授課分為較為冷淡,這使體育訓練的有效性降低[2]。事實上,在小學體育授課中,教師應當采用靈活性授課路徑。在授課中,教師應當增加對學生相關狀況的掌控度,根據學生狀況為學生構建針對性強的授課路徑,采用科學性路徑對訓練器材和場地進行優化,增加學生知識獲取的興趣度,也增加和學生間的交流率。例如,在進行跳遠相關內容授課中,學生起跳發力動作規范性不強,針對該問題,教師應當對其進行示范,并引導其對相關動作進行模仿,在學生對相關知識掌控后,教師應當對其進行科學性分組,引導其進行協助性訓練,從而使學生對先關體育技能的興趣的增加,同時也使訓練的有效性增加。
(二)對學生進行規范性動作示范,從而使訓練有效性增加。在小學體育訓練授課中,教師應當增加對學生興趣培養的興趣度,采用科學性路徑引導學生增加對體育訓練的興趣度,同時也能夠使授課路徑的藝術性增加。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較強,因此,授課人員應當增加自身授課的規范性[3]。教師應當對自身示范動作進行規范,增加學生的信服度。同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自己對相關動作進行完成,在完成后,教師應當對其鼓勵,從而增加學生的信心。在授課中,授課人員引導學生能對自身技能進行展示,滿足學生該欲望。例如,在對學生進行前滾翻一課授課中,教師應當先為學生進行團身、翻滾等動作進行示范,之后讓動作規范的同學對該動作進行示范,并在學生訓練中為其匹配口哨,使學生的動作規范性增加。采用該授課路徑可以使體育訓練的有效性增加。
(三)采用游戲授課路徑,使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興趣度增加。在小學體育中,教師應當采用游戲的模式對相關體育知識進行傳輸。在授課中,教師應當在授課中設置游戲環節,在增加收兒科內容多元性的同時。使該學科授課興趣的增加[4]。在體育中設置游戲環節,能夠使學生的創新性增加,也能夠提升學生的競爭意識,使他們能夠通過合作的路徑進行知識獲取。由于,小學生對知識的掌控度不高,因此,教師應當采用科學性路徑引導其進行訓練,從而使體育訓練的有效性增加。例如,在體育授課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跳繩接力賽,在增加學生興趣度和課堂參與度的同時也對學生腿部爆發力進行訓練。該授課路徑與讓學生單一進行蛙跳的方法更有趣味性,因此,在授課中,教師應當增加對該授課路徑的應用率,從而使學生體育訓練的有效性增加。
(四)采用科學性路徑為學生構建知識獲取場景。在小學體育訓練授課中,教師應當采用科學性路徑為學生構建科學性知識獲取場景,該授課路徑能夠使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興趣度增加。例如,在對小學生進行隊列訓練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閱兵儀式,增加學生的相關知識的興趣度。隨后,教授應當采用科學性路徑對其進行引導,從而使學生動作得以優化。采用該授課路徑能夠使學生能的體育訓練有效性增加,從而使學生的素質得以多角度優化。
根據上文,體育是小學授課中的重要學科,該學科能夠使學生身體素質得以優化。在小學授課中,教師應當采用科學性路徑增加學生對該學科的興趣度,從而使授課有效性增加。教師在授課中應當對新課標進行貫徹,應當結合學生特點對授課路徑進行調整,還應當還原學生的主體性。在授課中采用科學性路徑為學生構建科學性場景,從而使學生思維拓展度提升。同時,在授課中授課人員應當對學生進行動作示范,引導其進行模仿,從而使學生體育訓練的有效性增加。
參考文獻:
[1]馮綺虹,張儉榮.小學體育課堂體能訓練的有效措施[J].田徑,2017(06):37-40.
[2]張玲.淺析如何有效創新小學體育教學模式[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8):253.
[3]凌柳雄.素質拓展訓練引入體育課堂對學生心理健康及運動素質的影響研究[J].運動,2016(15):86-87.
[4]俞航天.小學體育課堂適宜運動負荷的實踐探索[J].中國培訓,2015(18):2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