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利
如果要深入理解文本的內容及思想情感,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提示文本閱讀與品味的重要性。從小學語文教學實際來看,語文閱讀教學中強化文本品讀已經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但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只是稍微引導學生進行文本品讀,實際教學仍以教師的個人講解為主,這樣使教學成效并不突出。因此為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有意識的強化學生文本品讀,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1.借助文本品讀,感受文本語言
在語文教學中,倡導個性化的品讀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學生通過深入品讀文章,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本語言,進而使學生能夠深入把握語言內在含義,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語文課堂中個性化的文本品讀打破傳統語文教學教師淺層的對學生進行引導,提示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讓學生深入的感受文本的語言,建立與文本的深度對話。
比如,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題西林壁》中,文章出現名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對給詩句的含義,教材中常常至給出了簡單的詞義分析,如果教師照本宣科進行講解,不能讓學生深入的體會到詩文蘊含的深刻情感。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深入的品味課文,抓字眼,理解該詩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讓學生感受字或者詞中所表現的情境之美以及深厚思想內涵。
生:該詩的作者從多個角度細致的剖析了廬山,簡潔并且生動描繪廬山自然景觀的奇特,可見作者對廬山流連忘返,表達了詩人對廬山的贊美之情。
師:體會的很不錯,但是卻忽略了詩中最重要的地方,即詩人所要傳達的道理。繼續閱讀文章,理解為什么蘇軾說自己“不識廬山真面目”呢?他之前不是說廬山“橫看成嶺側成峰”了嗎?
生:因為作者身在廬山,視野所達之處受廬山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如果這樣就說自己完全了解廬山,只能說是以偏概全,因此提示人們在看待客觀事物時,應認識事物的全貌,擺脫主觀成見。
師:非常好,這就是本文所要表現的思想情感。
以上案例中,教師先讓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然后進行合理的引導,使得學生能夠進行個性化的文本品讀,這能夠讓學生深入感受到語言表達技巧的魅力,使學生對文本獲得充分理解與感知。
2.借助文本品讀,睿化文本語言
深入體會文本的語言美以及思想情感,單單的是進行全文主體的品讀顯然不足以提升學生的理解。在實際教學中,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品讀文章中的重點語句及段落,掌握文章的寫作技巧與表達方式,進而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認識。
比如,教學人教版小學四年級《爬山虎的腳》這一文章,筆者認為教學中如何讓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使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去描寫爬山虎的葉子與腳的特點是教學的重點,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深入品讀文章的第二、三、四、五段,深入品讀作者的寫作手法。
師:同學們,看到爬山虎的腳,你們首先會想到什么?
生:我覺得爬山虎應該是一種動物。
師:錯了,爬山虎其實是一種植物。熟讀文章,分析一下文章是怎樣描寫爬山虎的。
生:通過全文閱讀,發現作者主要通過描寫葉子與腳兩個特征來描述爬山虎,在描寫爬山虎的葉子時,寫出葉子的顏色以及形態,而在描寫爬山虎的腳時,使用了擬人化的手法,寫出了爬山虎的成長過程。
師:很好,品讀文章后,相信你們對文章內容有一定的了解,那么請問在能否將文章第四段的“一腳一腳”換成是“一步一步”呢?
生:不可以,因為一腳一腳更加形象,能夠更加突出爬山虎的艱難努力,表現出爬山虎登山山頂的決心。
師:對,這就作者在寫作中巧用語言表達事物的重要手段。
以上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品讀文章的重點內容,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深刻的了解文本中所描述爬山虎的形態以及性格特點,讓學生將這種精巧的表達內容深化為自己的理解與表達能力。
借助文本品讀,想象文本語言
小學語文文本語言閱讀中,學生想象力的發揮可以幫助學生深刻的理解到文本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獲得對文本內容更加深刻的理解[4]。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有效的手法以激發學生對文本最大限度的想象,從而幫助學生剛好的理解文本。
比如,教學人教版小學四年級《夜鶯的歌聲》這一文章時,教師首先可以使用多媒體來播放有關二戰時期德國法西斯入侵歐洲眾多國家的背景,引導學生想象一項當時英雄人物所處的社會環境。然后讓學生通過文章的描寫,想象以下“夜鶯”是怎樣叫的,并且向學生提問:文章中真的是寫夜鶯的叫聲嗎?“夜鶯”指的是誰?讓學生進行閱讀,對文章的大致內容獲得一定的了解。再次,教師再講解文章的重點內容時,讓學生細細品讀文中用來表現小夜鶯言行的句子,如文中的第一處對話中軍官對小夜鶯的詢問,讓學生在品讀這些句子時,帶著想象進行閱讀,體會當時小夜鶯這樣說、這樣做的時候,心理想的是什么,敵人聽到小夜鶯的話以及做法,心里又會怎么想。通過想象兩個不同主體角色的心理感受,可以讓學生獲得對文章更加深刻的理解。課堂教學中對文本內容進行不斷想象的方式,能夠促進學生想象力的提升,這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意義重大。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進行文本品讀,通過充分學生的個性化品讀來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這對學生閱讀技能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學生通過文本品讀掌握文章的內在含義與表達技巧,可以為學生后續的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做到在語文教學中有意識的引導小學生進行文本品讀,幫助學生感受文本語言、睿化文本語言以及想象文本語言,進而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吐爾遜娜依·達吾提.小學語文拓寬閱讀教學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4,14(22):186.
[2]單麗麗.巧抓課文文本矛盾,構建智慧語文課堂[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7(10):211.
[3]林萍.小學語文朗讀指導與評價的螺旋促讀模式的探究[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0,23(06):61-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