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紅艷
【摘要】在非母語國家的英語教學體系中,詞匯教學一直是重難點,中國尤甚。傳統(tǒng)類型的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模式歷經十數年的發(fā)展,從一開始的適應當時社會需要,到現在已然不適合社會發(fā)展了。因此,高中英語教師在進行詞匯教學時,就不能再使用傳統(tǒng)的詞匯表式教學結構,而應加強詞匯教學與學習的整體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正是為了改善詞匯記憶教學模式,詞塊教學理論應運而生。詞塊理論中,詞塊是語法、語義與運用的結合體,可以滿足學生日常記憶的需要。因此,本人將就詞塊理論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結合本人多年教學實踐經驗,對此進行簡要地探究。
【關鍵詞】高中英語 英語詞匯 詞塊理論
在教學實踐中,多數學生英語成績不佳的原因并不在于教師教學方式不當,而是教學目標與學生學習需求有脫節(jié)情況所造成的。在我國英語教學與學習體系中,歷來是重語法而輕詞匯,這就使得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拿出來大量的時間傾斜到語法教學上。但對學生而言,制約英語成績提高的原因不在于語法的深奧或曲折,在于詞匯量不足,無法滿足日常英語所需。高中英語教學大綱要求高中生掌握3500詞,但教師可以發(fā)現,英語語感好的學生,詞匯量往往是這一數量的幾何倍數。因此,提高學生詞匯量,就成了教學任務的重點。
一、有利于學生單詞記憶與運用,提高教學效率
在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教師使用的是詞匯表式的記憶模型。這一敘述其實不準確,應該說,在傳統(tǒng)教學下,沒有體系的詞匯記憶模型,完全要靠學生的意志力與強記憶力來記憶單詞。可想而知,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記憶單詞的效率與質量都很差,同時,這種記憶方式是脫離英語語境的,記憶的如何艱苦,卻也不影響學生忘的快。因此,教師在收集整理外國經驗的基礎下,開始進行詞塊理論的教學運用。在形式上,詞塊就是半固定或固定化的模式塊狀結構,僅可做整體或微小局部改動;在內容上,詞塊有四大分類:1.單詞及短語;2.搭配詞;3.習慣用語;4.句子框架。顯而易見,詞塊包含了大量的語義信息、文化內涵等,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率的記憶單詞。
例如:在講解必修一第一單元時,我就為學生整理了以下詞塊:add up, calm down, be concerned about, go through, at, dusk, in order to, face to face, suffer from, get, tired of, pack sth. up, get along with, fall in love, come to school very upset, youve got to go to class, set down a series of facts, its because.I havent been able to be outdoors, Ive grown, so crazy about…, everything to do with nature, I stay awake on purpose, the moon gives far too much light, I dont dare open a window, I happen to be upstairs,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dseen the night, its no pleasure looking through these any longer, with so many clothes on.由于我在課前學習時,就將這些詞塊打印并分發(fā)給了學生,學生進行了有效預習,而我又在課堂教學時,舉行了“對號入座”的教學游戲,使得學生學習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這與以往,我在教學單詞時的“單口相聲”相比,是一個截然不同的教學局面。可以說詞塊理論教學,能夠提高教師教學效率。
二、培養(yǎng)學生英語語言思維,增強英語語感
在英語中,構造單詞雖然只需要26個字母,卻正是這26個字母,創(chuàng)造出了浩如煙海的英語單詞。但值得注意的是,日常對話所需的單詞僅有3000個左右,如果使用傳統(tǒng)的記憶模式,很難使學生建立起英語語言思維。而英語在屬性上雖然是一個教學學科,但本質上仍是一個語言工具,因此,掌握其思維模式是有利于詞匯記憶的。在這一基礎上,學生通過記憶詞塊,就可以記憶包含在詞塊中的語法、語言結構、習慣用法等。并將這些信息,以較高地效率轉化成記憶模塊,存儲在腦海中,并在需要時隨時地調動與修改。同時,在這樣的記憶過程中,配合英文文章朗讀,可以使學生鍛煉并掌握英語的思維方式,將之內化成自身思維,在使用英語時,就可以輕易地轉換。
三、加強學生聽說讀寫譯的一體化進程
在高考教學體系下,一張高考卷子所考察的知識點較多,但總得來說,包含聽力、言語、朗讀、寫作、翻譯五個方面。同時,這五項能力,也正是學習英語的基本技能。如果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較好地運用詞塊教學理論,可以顯著地提升學生這些方面的能力。以聽力為例,在過去的教學方式中,由于學生在記憶單詞時,是分開記憶的,使得學生在聽聽力的時候,也是分開聽的,雖然句子中的每一個的單詞都認識,但就無法較好地理解句子內容。這樣的情況下,我就不能講這樣的教學是有價值的。但當我運用詞塊理論進行教學后,發(fā)現學生可以很好地建立詞塊意識,并隨之建立一個學習模式,通過這一模式,建立了自然語言各種的搭配形式,當這其中有詞匯出現時,學生就可以迅速地從記憶庫中對其進行調取,從而減少搭配理解時間。這種聽力方法,大大地縮短了聽力者對聽力的理解效率與正確率。同時,通過這一形式,還幫助學生對英語詞匯及短語的提取及再構造進行一定的了解,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與實踐能力。
結語: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就需要及時地調整教學策略,以提高學生英語實踐能力。從這一角度出發(fā),就必須要對學生的詞匯量進行大量的擴容,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使用詞塊理論。詞塊理論中的詞塊,作為介于詞語與句子中間的單位,既可以克服詞匯學習碎片化的問題,還可以克服句子使用率不高的問題。這顯示了詞塊理論教學的靈活性,因此,教師可以考慮在英語教學實踐中多多推進補充詞塊理論教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鄒紅.詞塊理論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校園英語旬刊,2015(6):147-147.
[2]張永琴.詞塊理論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