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方方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與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后澆帶施工作為房建工程建設的重點內容,提高施工技術水平是房建工程施工的要求。為此,本文在深入分析后澆帶概況的基礎上,應根據工程案例具體情況,規范房建工程后澆帶施工工藝。
關鍵詞:房建工程;后澆帶;施工技術;類型
1 后澆帶的概況
在建筑工程建設中,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建筑構件在溫度作用下,將會在構件部位出現伸縮力,當這種伸縮力達到最大限度時,則會出現損壞構件的現象,主要損壞現象為裂縫。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在建筑工程裂縫處設置后澆帶。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在指定部位進行施工縫的留設,隨后在建筑構件完成硬結收縮后將混凝土澆筑到施工縫內,進而結束整個工期。除此之外,后澆帶的設置還有利于高層建筑和裙房結構之間整體性的建立。在高層建筑及裙房建設中使用的地基具有相同性,經過長期使用,由于高層建筑和裙房之間的重力不一致,將會導致沉降裂縫的產生,進而對建筑整體結構造成極大損害。在施工中,按照先后順序進行高層建筑施工與裙房施工,后澆帶留在兩者之間。澆筑作業要在沉降完成后進行,將高層建筑與裙房連接起來組成一個整體結構,這樣可以有效防止裂縫的產生。
1、平直縫
平直縫的特點就是在施工過程中能夠簡單進行模板安裝及折除,常常被應用于事故性的解決方式及工程厚度較薄的施工中。其缺點為滲水線路短,不能確保后澆帶界面結合的質量。
2、階梯縫
階梯縫的特點為支模便捷,易折除,滲水線路較長等。施工中混凝土結合面要與水壓方向相垂直,可以有效確保界面結合的質量,具有極好的抗滲性,便于后期的清理工作。
3、企口縫
企口縫的特點為混凝土結合面與水壓方向相垂直,具有極好的界面結合,抗滲線路增加等。但這種后澆帶形式支模施工難度較大,澆注過程中死角不容易密實,在清理折模中也很困難。成型后施工單位必須對邊角進行有效保護,如重視程度不足將會對后期施工接縫質量造成極大的影響。
2 工程案例
某工程總面積為77576平方米,建筑工程地下為3層,19層為南樓地上建筑層數,28層為北樓地上層數,中間連接裙房為2層。南樓大空間辦公層為3.5米層高。該房建工程為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的結構形式,85.6米x88.35米為地下室結構平面尺寸,為連接整個地下室結構可選取1米寬后澆帶并進行6個板塊的劃分。600到1500毫米為底板厚度范圍。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為主樓基礎,同時需進行集水坑、電梯與消防水池等設備的合理設置。選取商品混凝土作為混凝土材料,選取密實性混凝土作為地下室外墻、底板、水池池壁等材料。P8為設計抗滲等級。C40為地下室墻、梁板、底板混凝土等級,C50為柱混凝土等級。
3 房建工程后澆帶施工工藝
伴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生活居住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要求施工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中應重視房建工程建設質量,加大管理力度,規范工程施工工藝,這也是施工企業、管理部門必須予以重視的問題。作為房建工程施工重要組成部分,后澆帶技術在房建工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具體施工流程如下:
1、后澆帶留設、間距及封閉時間的確定
(1)后澆帶位置
在結構受力較小位置設置后澆帶,也就是在梁、板變形反彎點周圍,該位置具有較小彎矩及剪力。同時,根據施工具體情況,也可在梁、板中間位置設置后澆帶,該位置具有較大彎矩,但具有較小剪力。40到70米為間距范圍,后澆帶寬度需對施工操作等因素進行充分考慮。根據結構形式規定,可選取800到1000毫米寬度。
(2)后澆帶斷面形式
混凝土澆筑后連接是否穩固對后澆帶斷面形式選擇至關重要。按照結構構件厚度等進行斷面形式選擇,直縫設置時結構構件為300毫米以下的厚度,階梯形、上下對稱坡口形為300毫米以上厚度結構構件的選擇形式,凹形、多邊凹形為厚度在600毫米以上的構件形式。
(3)后澆帶內鋼筋處理
后澆帶類型直接決定二次澆注混凝土前后澆帶內鋼筋是否斷開、貫通。鋼筋貫通存在于沉降后澆帶,鋼筋斷開存在于伸縮縫后澆帶。當無法斷開鋼筋時,將約束鋼筋周圍的混凝土收縮情況,進而有開裂現象出現,并影響到抗溫變能力。
(4)后澆帶封閉時間
一般情況下,封閉時間應控制在澆筑2側混凝土30天后,如工程產生特殊情況時,需驗算封閉時間的準確性,并遵循后澆帶施工方案,進行后期監測。
2、后澆帶模板施工
為將后澆帶內雜物清理干凈,需把后澆帶墊層面標高進行200毫米下移,并在后澆帶底部放置雜物,隨后選取成分相同水泥砂漿進行涂抹與整平,并進行混凝土澆筑。選取鋼管架、門架作為后澆帶梁、板底模支撐,在施工未完成前不得拆掉支撐架。后澆帶留設時,應確保后澆帶2側模板支撐的穩固性,一般需選取一次性單層鋼板網,避免后澆帶內有混凝土或漿液流入。通過防水水泥砂漿在梁板底筋以下支模位置進行阻攔壩的設置,寬度為5厘米左右,防止混凝土由底筋向后澆帶涌入。如梁板較深、較厚及清理難度大,可選取雙層網進行一次性模板施工。鋼板網、細網眼鐵絲網為雙層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預先綁扎、固定2層網片,選取定型鋼筋進行雙層網支撐,隨后焊接固定定型鋼筋、底筋與面筋。二次混凝土澆筑強度與設計值相符后,進行拆掉模板,順序為由上到下。
3、后澆帶二次澆筑混凝土
選取無收縮混凝土作為后澆帶二次澆筑混凝土材料,根據后澆帶類型不同,其選取的澆筑時間也不盡相同。二次澆筑混凝土前,必須鑿除松動混凝土塊、浮漿及后澆帶雜物,選取高壓水槍將混凝土表面沖洗干凈并做好濕潤工作。如后澆帶位置出現銹蝕鋼筋,必須提前做好處理工作,避免對二次澆筑混凝土施工造成嚴重影響。混凝土振搗施工中,必須保證新老混凝土相接位置的緊密性。完成作業后,需對表面加以養護,如濕麻袋覆蓋、灑水等。
4、后澆帶防水
卷材防水層、涂膜防水層需設置于墊層位置,以此提升抗滲能力,并避免底板滲入地下水。在后澆帶防水施工中,需進行擋水墻(60毫米x300毫米)的設置,位置為后澆帶2邊500毫米處。為確保土方回填的及時性,外墻擋土墻需設置于后澆帶外側,形式為實心磚墻井(370毫米厚),以此對后澆帶結構加以保護。
為對后澆帶防水能力進行有效提升,需對施工縫形狀加以充分考慮,如凹縫、階梯縫等,并進行止水帶的設置。一般應鑿毛處理施工縫表面,并一層界面處理劑涂抹到施工縫表面,在澆筑新澆混凝土前,應進行相同強度等級砂漿的鋪筑,并做好振搗工作。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國民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提升,鋼筋混凝土結構得到了大量運用,在房建工程結構趨向大型化、復雜化的同時,鋼筋混凝土早期混凝土開裂問題也日益加重。混凝土開裂不僅有損外觀,更為導致滲漏情況的大量出現,進而對結構耐久性造成嚴重影響。作為一種防止結構裂縫產生的重要構造方式,現代建筑結構中后澆帶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參考文獻
[1]袁泉.探討房建工程后澆帶施工技術的質量控制[J].陜西建筑,2011(90):592.
[2]劉鵬飛;;試論高層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施工出現的問題及對策[A];2014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論文集[C];2014年
[3]李松峰.超長框架結構設置后澆帶與膨脹加強帶溫度收縮應力分析[D].華東交通大學2009
[4]張永勝,李雁英.超長混凝土框架結構非線性有限元研究[A].第19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