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磊
摘 要:所謂媒介素養,指的是獲取、評價、分析和傳播信息的能力,而對從業者來說,媒介素養對信息傳播的準確性、合理判斷與評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內新媒體從業人員的媒介素養堪憂,官方監管機構總是在問題發生后才試圖通過圍追堵截的方式來消除虛假信息、偏頗觀點、模糊概念、惡意評價等負面事件帶來的消極影響,而不是抓住問題根源在提升媒介素養上下功夫,存在著治標不治本的現象。
關鍵詞:新媒體;媒介素養;傳統媒體;人才輸送
媒體從業者的媒介素養,不論是與大眾網民還是與其他人群相比,都應該最高的。然而事與愿違,伴隨著近十年來新媒體從業人員數量猛增,新媒體從業人員媒介素養嚴重不足導致的各種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但是該問題并未獲得媒體及監管部門、人力資源研究者足夠的重視。從人力資源管理學的角度來看,新媒體從業人員的媒介素養屬于人力資源質量的內容,而人力資源質量的提高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新媒體從業人員的素質高低影響著行業發展快慢。綜上所述,作為銜接新聞資源和公眾的新媒體從業人員,其媒介素養目前與傳統媒體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并已經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和行業桎梏。
1 新媒體和從業人員的媒介素養
媒體是指傳播信息的介質,新媒體的定義則隨著時代發展而變遷。目前,新媒體是涵蓋了所有數字化的媒體形式:包括所有數字化的傳統媒體、網絡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數字報刊雜志等,這是一個寬泛概念。
此文中討論的新媒體,是指狹義新媒體,即以傳遞新聞信息為主要經營范疇的數字媒體。包括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舉辦的數字媒體或信息傳播渠道,如門戶網站、官方微博、官方客戶端、官方微信公眾號等,同時還包括企業、社會團體等舉辦的以新媒體形式。本文的研究目標是新媒體從業人員的媒介素養,即此類媒體從業人員獲取、評價、分析和傳播信息的能力,故不涉及單兵作戰的自媒體和非信息傳播類的社交媒體。
從1987年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穿越長城走向世界開始,中國的新媒體蓬勃發展,尤其近十年伴隨智能手機的普及,新媒體市場日新月異。據《川報觀察》報道,截至2015年底,僅四川一省就有備案網站18.1萬個,官方微博9000余個、微信公眾號3700余個,有新媒體從業人員及網絡意見人士約23萬人。中國的新媒體發展現狀可謂生機勃勃,從業者甚眾,作為狹義新媒體的從業者,也是大量新聞信息的第一手發布者、新聞講述者,肩上重擔備受關注,媒介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其發布信息是否客觀、公正和準確,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節點。因此,新媒體從業人員媒介素養水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 新媒體人力資源體系遠未成熟
人力資源質量是人力資源總體素質的指標,主要指人力資源所具有的體質、智力、知識和技能水平以及勞動者的勞動態度,一般體現在勞動者的體質水平、文化水平、專業技術水平、勞動積極性上。圍繞勞動者的素體提升,新媒體還沒有搭建起足夠成熟的人力資源體系,無法適應社會需求和行業要求。
首先,從新媒體從業人員自身學歷水平和綜合素質來看,由于新媒體行業目前入職門檻較低,從業人員學歷水平和綜合素質參差不齊。而且,與傳統媒體人才招聘后的培訓相比,新媒體機構缺乏正規培訓和老人的“傳幫帶”過程。以山東某報業集團的人才培養方式為例,新入職記者須跟隨老記者“學習”半年才能獨立采訪,在此期間新人就能在老記者的指導下快速成長。新媒體從業人員畢業之初,本身如同白紙一張,此時所受到的理念和常識,很可能會成為未來事業路上的指導思想,這個階段的培養至關重要,但新媒體的“放羊式”管理,不僅無法提升員工的整體素養,對未來的事業發展也帶來不利因素。
其次,目前多數新媒體是公司化運作體系,從而導致他們是以經營盈利為主要目的,在人力投資方面并不重視,對于新進員工的入職培訓以及后續專業能力提升培訓幾乎沒有投入。一些諸如時政、經濟采編等重要崗位,卻需要從業人員具備很高的新聞采訪功底和政治、經濟、文化等綜合素養,而新媒體從業人員正好欠缺這些,這就給日后發生新聞事故埋下隱患。相對而言,作為企業運作的新媒體機構,對商業板塊的人力投入更高,一切向“前”看是工作的核心,這方面的從業者實際上充當的是廣告業務員的角色,同時還承擔著采編任務,這與國家規定的“采編與廣告分離”的要求背道而馳,也不利于采編能力的提升。
第三,人才流動是人力資源市場的正?,F象,是勞動力市場成熟的標志之一。然而,新媒體從業人員過于頻繁,人才流動過快導致企業無法形成穩定的人才梯隊。而且,由于新媒體從業人員多以剛畢業的大學生為主,這個群體長期處于浮躁、浮動、浮于表面的狀態,所以頻繁跳槽人才流動過快更不利這個群體的綜合能力提升。此外,新媒體行業競爭十分激烈,而新媒體企業多數為中小型企業,企業生命周期較短,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人員流動。
最后,政府對于新媒體的監督強管理弱,新媒體近兩年一直是野蠻生長。不同于擔負一社會責任、新聞采編流程規范的傳統媒體,新媒體受監管主要源于自媒體和社交媒體中網民的錯誤和不當言論。收到這種固定思路的影響,各級新聞監管部門雖然成立了網絡辦等相關機構,但多數停留在封殺負面信息、刪除謠言的階段,對如何預防新聞事故發生、提高從業人員綜合能力上,卻少有建樹。
3 創新“循環機制”提升媒介素養
作為新媒體從業者,缺乏媒介素養是一件可怕而可笑的事,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但現實中卻常常存在這樣的悖論。近年來,網絡新聞的烏龍事件、造謠傳謠、信息來源不考證等愈演愈烈,所有媒體的形象都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其實,傳統媒體的“退”和新媒體的“進”可以好好結合,通過建立優秀人才的“循環機制”,按照“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理念來提升新媒體從業人員的綜合媒介素養。目前,國內新媒體的主力,除了門戶網站的幾大巨頭外,仍然是傳統媒體舉辦的數字化媒體,其擁有龐大的傳統媒體新聞記者和編輯的人才庫,應該通過內部人才循環,通過崗位職能調整、競聘和人事安排,把傳統媒體經驗豐富、能力卓越的記者編輯輸送到新媒體崗位上,既緩解了生存壓力,還讓傳統媒體從業人員發揮出“鯰魚效應”,激活新媒體從業人員的能力提升。另一方面,此類新媒體的水平提升,從整個行業的利益角度,避免或減緩了網絡媒體發展過程中“劣幣驅逐良幣”的現實。
另外,要想營造良好的新媒體輿論環境,就需要優秀的專業人才,而人才自身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學習提升就顯得尤為重要。功利心重、缺乏責任心、專業能力不強是目前新媒體從業人員主要存在的問題所以新媒體從業人員應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斷加強自身政治修養,增強責任意識,逐步提高專業能力。與此同時,在人才培養方面,首先需要高校加強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基本的媒介素養普及,讓學生能夠正確認識新媒體運用新媒體,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對傳媒專業的學生來說,就是具備實戰的能力,掌握傳媒領域的規律和工作方式;其次,需要各新媒體重視崗前培訓以及后續的業務培訓,根據媒體形式的發展和變化,積極學習應對不同環境下的困難和機遇,幫助從業人員不斷提高專業素養,這樣才更有利于整個新媒體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建亮.突發事件風險傳播中的媒體應對研究[J].學習導刊.2017(5):56.
[2]徐勇.新媒體環境下對媒介素養的研究[J].科技傳播,2015,(04):117+119.
[3]許城貴.新媒體環境私人話語的公共性和私密性研究[J].新媒體研究,2017(8):24-25.
[4]賈峰.深度報道——傳統媒體突圍之道[J].中國報業,2015(15):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