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玲
摘 要:隨著人口不斷增長及經濟快速發展,我國人均耕地面積不斷減少,耕地質量日趨降低,用地浪費現象突出。以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實現城鄉建設用地掛鉤、促進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目的的土地綜合整治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為此,本文在充分了解土地綜合整治含義的基礎上,對我國土地資源綜合整治效益評價、措施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土地資源;綜合整治;效益評價
1 土地綜合整治的含義
土地綜合整治包括了土地的開發、利用以及保護等各個環節,在一定的區域內,以土地利用的總體規劃為依據,采用多種措施對土地資源的用途進行劃分,通過土地綜合整治能夠不斷的強化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利用效率,加強土地資源的保護工作??傮w來說,土地綜合整治就是將土地資源的利用與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有序的協調城市建設用地與新農村建設之間的關系,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通過對土地利用結構、布局等相關要素的合理把控,有效的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產業集聚以及農業的規模化生產。綜合整治的效益對于土地管理的評價內容有著決定性的作用,通過其各項要素的分析,對于加強土地資源的管理工作有著重要影響。
2 我國土地資源綜合整理效益評價分析
1、經濟效益評價
通過土地整理工作的開展,實現了土地利用結構的調整,優化了土地開發利用的模式,在這一過程中會產生相應的經濟效益。首先,土地整理項目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各類基礎設施的修建,來對土地利用的結構布局進行調整,這就需要用到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相關的基礎設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拉動了經濟增長,使得相關的設備制造企業也得到了發展。就目前我國土地整理的現狀來說,還存在資金不足的狀況。其次,在土地整理工作中,最大的收益者是農民群眾,通過利用結構的調整,推動了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增強農業生產的能力。通過相關工作的開展,提高了農村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土地荒廢現象的出現,增加了農村耕地的數量和規模,有利于推動現代化農業生產。另外,通過水利工程、道路工程等基礎設施的修建,也為農業生產提供了便利。最后,土地整理工作推動了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增加了城市建設用地,加快了產業的集聚和擴散,為城市的建設發展做出了貢獻。
2、生態效益評價
土地整理具有相當的生態效益。在進行土地整理的過程中需要修建大量的基礎設施,在基礎設施建設時,若施工操作不當,難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例如水土流失、植被破壞、水資源污染等,因此,開展土地整理工作一定要充分考慮到生態環境的影響因素,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合理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從另一方面來說,土地整理對于生態環境也有著積極的作用,能夠合理的調節自然資源的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的效率,逐漸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總體來說,在土地整理項目中。對于生態環境的影響具有兩面性,需要根據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的實際情況,采取合理的措施進行土地整理工作,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負面影響,實現生態效益的最大化。
3、社會效益評價
由于我國人口數量龐大,土地資源有限,導致人均土地資源的占有量相對較低,并且伴隨著經濟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人地之間的矛盾也逐漸突出。開展土地整理工作,不僅使農村耕地數量有所增加,促進了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城市建設用地緊張的現象也得到一定緩解,減少由于土地利用產生的經濟糾紛案件,另外,土地整理工作時根據各區域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的實際情況而采取相應的措施,能夠形成一定的區域特色,還具有相當可觀的景觀效益。通過土地整理項目,在農村修建了大量的基礎設施,減少了土地閑置的現象,促進農業現代化的開展,實現土地利用的集約化。另外,通過土地整理項目的建設,也有利于緩解城鄉經濟發展的差距,促進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不斷的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
3 我國土地資源整合治理的措施
1、加強領導,嚴肅問責。各司局、各單位要把安全穩定工作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切實承擔起第一責任,主要負責同志負總責,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深入抓。要夯實工作基礎,針對本單位基礎建設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影響穩定的突出問題,加快建立與當前維護穩定形勢相適應的體制機制。要嚴格責任追究,把維護內部穩定安全的責任細化落實到領導,落實到部門、崗位,落實到人頭,以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崗位、每一個細節的安全,確保整體的安全。
2、科學規劃,注重可行。土地整理是一項綜合性系統工程。我們在學習借鑒先進地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紅安實際,因地制宜,科學編制土地整理區域規劃。對荒地開發整理,以小流域為單元,全面衡量田、水、路、林,確保合理布局;對低丘崗地改造項目整理,以實現“三個集中”為重點,即農民住宅向中心村和小集鎮集中、鄉鎮村辦企業向工業園區集中、農田向規模經營集中,重新界定村莊、居民點和鄉村界限權屬,科學修訂鎮村規劃;對高產農田土地整理,通過移土回填、剝離回填等方式,改善耕作層,使“瘦田”變“肥田”,“低產田”變“高產田”;集中整理“荒、廢、閑”項目,重點是挖掘土地的整治潛力。
3、創新模式,陽光操作。為保障招投標活動順利推進,縣政府成立了工程項目招標工作領導小組,并從紀委、招投標辦、國土等部門抽調專人,組成招標專班。為減少項目招標中的情感因素和人為因素,我們嚴格執行招投標公告制度,由省國土資源廳搖號產生的具有招投標資質的代理機構全程代理,實行明標明投,并且請紀委、監察局、財政局采購辦以及局紀檢組全程監督,開標后確立的中標單位在網上發布公告,確保每個項目招投標陽光操作。
4、落實資金,加強監管。對項目資金的使用,我們嚴格做到“四個堅持”,即堅持??顚S茫瑔为毢怂悖ぃ粓猿职凑找幎ǚ秶_支,絕不突破相應概定總額;堅持法人“一支筆”審批,嚴把資金管理關;堅持科目資金決算,嚴格資金審計。對項目建設資金,嚴格做到“五個到位”,即工程預算到位、施工合同到位、簽字核實到位、正規發票到位、驗收報賬到位。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還請審計部門到現場“查、對、核、審”,發現問題及時反饋整改。同時,我們還經常組織開展土地整治集體廉政談話,打好預防針,念好緊箍咒,有力地保護了項目建設資金的安全,全縣沒有出現因資金問題停工事件及違紀違規的案件。
5、強化管理,保障質量。對每個建設項目,我們采取“一到、二查、三督”的方式,加強質量監管?!耙坏健奔幢O理人員、技術人員、協管人員在每一個單元單項工程實施的全過程,必須有專人到現場監督;“二查”即查施工前圖、地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查進場原材料是否符合國家行業標準;“三督”即管理人員、聘請人員、當地群眾交叉監督,對不符合規劃的施工堅決停工,對各標段建設工程嚴格實行末位淘汰,對工程建設質量實行終身負責制,確保每一個項目都建成為人民群眾滿意的工程。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人地之間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存在著過度開發利用土地資源的現象,導致出現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人類的生存發展都離不開土地,因此,必須要加強土地管理工作,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不應該盲目的追求經濟發展,更需要加強生態保護工作,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進行土地資源綜合整治管理的過程中,從影響其效益的因素出發,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加強規劃人員的培訓和考核,在區域總體土地利用規劃的指導下開展綜合整治工作中,綜合提高國家經濟實力。
參考文獻
[1]蔣月華,毛德華.土地整理項目綜合效益評價與可行性分析[J].上海國土資源,2015年03期
[2]張杭杭.土地整理綜合效益不同評價方法對比研究[J].長沙大學學報,2015年05期
[3]周婷,胡慶國.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科技信息,2013年03期
[4]王文婷,龔健,趙亮.土地整理項目的國民經濟評價體系研究[J].中國土地科學,2013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