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春亭
摘要:我國有一億多老年人是社會上的弱勢群體。老年退休的科技人員有扎實的知識功底,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而我國在開發老年人才資源方面還只是起步。我們的鄰國韓國也同樣進入了老齡社會,為了緩解相似的問題,韓國從2007年到現在一直關注老年人再就業,出臺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保護老年勞動者的權益,為企業聘用老年人提供政策支持。韓國有一半以上的企業有雇傭老年勞動者的經歷或者正在雇傭老年勞動者。我們可以在韓國老年人再就業的實態調查中得到更多的啟示。
關鍵詞:韓國;老年人再就業;啟示
我們的鄰國韓國也同樣進入了老齡社會,為了緩解相似的問題,韓國從2007年到現在一直關注老年人再就業,出臺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保護老年勞動者的權益,為企業聘用老年人提供政策支持。韓國有一半以上的企業有雇傭老年勞動者的經歷或者正在雇傭老年勞動者。我們可以在韓國老年人再就業的實態調查中得到更多的啟示。
一、韓國老年人再就業相關政策
據韓國勞動部事務官介紹,一方面,老年人過早退休,個人收入降低,有可能成為社會的弱勢群體。另一方面,企業也因老年人過早退休而失去技術熟練的專業人才。為應對老齡化帶來的問題,韓國政府采取了多種措施。
(一)韓國老年人再就業相關法律
2007年2月26日,韓國勞動部召開的“老齡化時代期望的年齡差別禁止制度聽證會”上出具的數字顯示,有55.4%的30歲的人群曾遭遇雇傭上的年齡歧視,而40歲人群中則有68.4%曾遭遇年齡歧視,50歲及50歲以上的人群的受歧視率則高達76.6%,可見韓國老年人就業并不容易。
在這一背景下,韓國政府決定制定一部專門的禁止就業年齡歧視的法律,希望通過立法使保障老年就業平等雇傭的理想早日實現。2007年9月18日韓國通過了《雇傭上禁止年齡歧視及老年人雇傭促進法》,該法從招聘、錄用、工資、福利、工作條件、教育和培訓、晉升、退職、解雇等所有方面對年齡歧視加以禁止,并明確規定了遭受歧視后的權利救濟制度。
《雇傭上禁止年齡歧視及老年人雇傭促進法》即禁止直接歧視行為,也禁止間接歧視行為。直接歧視指主觀上存在年齡歧視的故意,使某一勞動者直接受到不利待遇。依法規定,事業主在招聘、錄用、工資、工資以外的財務支付、社會福利、教育和培訓、工作條件、升職、退職、解雇等所有場合,如無正當理由,不得以年齡為由實施不利待遇。間接歧視足指主觀上不存在歧視的故意,表面上適用看似中立的標準,但結果卻對特定年齡層的人造成不利。法律規定,禁止事業主在雇傭的所有階段和場合通過與年齡無關的中立標準給特定年齡層的勞動者帶來不利。此外,報復的歧視也在禁止之列。所謂報復的歧視是指勞動者對企業實施的該法禁止的歧視行為提起訴訟、進行申訴、提供資料、進行答辯或提供證言,事業主對該勞動者進行報復的行為。
為了防止法律的實施造成勞動市場的混亂,韓國采取了逐步實施的策略。即從2009年3月開始,禁止在招聘和錄用中有年齡歧視行為,從2010年開始禁止在工作、工作以外的財務支付、社會福利、教育和培訓、工作條件、升職、退職、解雇等場合實施年齡歧視行為。
韓國國會2013年4月通過了《關于推遲退休年齡到60歲法案》和《禁止在就業方面進行年齡歧視及促進老年人就業法修訂案》。除了提高養老金和延長退休年齡外,韓國政府也積極考慮各種辦法,為能繼續工作的老年人提供工作機會。
(二)韓國老年人再就業相關政策
韓國政府成立了由勞方、資方和政府共同參與的“共同委員會”。該委員會正在研究包括延長退休年齡等在內的辦法,促進老齡人士就業。韓國政府在2006年成立了一個專門機構,負責幫老年人找工作。老年人可從事的工作崗位包括教年輕人傳統文化、與不能自理的老人聊天、協管交通、清掃環境等。針對老年人的精力和體力有限,這些工作崗位的勞動時間都較短,每周12小時,一年工作7個月,國家和地方分擔月薪,老人每月可拿到約2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100元)的工資。雖然該機構提供的就業機會從2006年的8.3萬份,增加到今年上半年的19.6萬份,但仍供不應求,可見這一舉措受到老年人的極大歡迎。
韓國地方政府也為老年人提供了不少政府出資的工作,如加油員、民調員、監護員(陪同因上補習班而夜歸的兒童回家)等。政府還為聘用年長者的私人機構提供補貼,鼓勵其到老年人招聘會招聘。目前,韓國各地都設有老年人招聘會,吸引了眾多老人尋找合適的工作。
二、韓國老年人再就業實態
2017年3月,韓國老年人力開發院公布了韓國雇傭老年人的企業及老年人就業情況的數據。現從企業的角度,總結數據并分析韓國企業雇傭老年人的情況及雇傭后對企業都有哪些影響。
(一)企業雇傭60歲以上勞動者的情況調查
(見表1)
從企業雇傭60歲以上勞動者的情況調查來看,有過雇傭高齡勞動者經歷或者正在雇傭的企業占所調查企業的53.9%,從沒有雇傭過的企業占46.1%。雇傭高齡勞動者時獲得政府支援的占總企業的8.2%,有過雇傭高齡勞動者經歷或者正在雇傭的企業占19.1%。(見表2)
在政府的支持政策下所有企業中的41.9%有雇傭老齡工作者的意向。有62%的現在正在雇傭老年人勞動者的企業表示希望可以繼續雇傭老年勞動者。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有過雇傭老年勞動者經歷或者正在雇傭的企業對雇傭老年勞動者有著積極的意向。沒有雇傭過的也有超過20%的企業希望嘗試。
(二)老年人就業者的貢獻度及雇傭后認識改變
(見表3)
(三)老年人就業者的公司貢獻度
60歲以上就業者對公司的貢獻體現在多個方面。老年人勞動者加入后,在企業的成長方面的貢獻率占30.5%,由于老年人更注重企業的規章制度,他們對企業組織管理的貢獻在全部企業的27.8%,由于吸納了老年就業者,企業的形象、信譽度提高,在對企業認識改善上提高了23.9%,其他方面也有17.9%的貢獻率。
雇傭后認識改善
企業雇傭老年勞動者后,不論是在企業內部還是整個社會都對老年勞動者的認識也有了積極的改善。企業中,長時間的工作與相處,老年人更為誠實的本性和更具有責任感這方面被用人單位充分肯定。在調查中,滿分是7點,誠實性、責任感5.4點。另外,老年勞動者某一工作的經驗者。他們的這種經驗不僅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工作,他們也可以作為經驗的傳授者指導年輕的工作人員,技術及經驗傳授方面也有5.2點。老年勞動者非常珍惜工作機會,不會無故曠工,也不會經常跳槽,工作方面長期連續,對用人企業來說沒有經常換人的煩惱,長期工作方面有5.2點。老年人再次就業的時候會選擇與以前自己工作經歷相關的單位,所以很有專業性。(見表4)
三、韓國老年人再就業啟示
(一)老年人再就業需要國家的立法和政策支持
在保障老年人再就業方面,韓國政府首先制定了一部專門的禁止就業年齡歧視的法律——《雇傭上禁止年齡歧視及老年人雇傭促進法》,這一法律明確規定了遭受歧視后的權利救濟制度,也規定了企業不準以任何形式以年齡為借口,實施不利于老年人的待遇。為老齡人就業特別是免受歧視方面提供了法律保障。2013年4月通過了《關于推遲退休年齡到60歲法案》和《禁止在就業方面進行年齡歧視及促進老年人就業法修訂案》。除了提高養老金和延長退休年齡外,韓國政府也積極考慮各種辦法,為能繼續工作的老年人提供工作機會。我國也有相應的政策,每個地區都有老年人權益保障的相關規定,比如北京市“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單位以及社會組織應當重視發揮老年人的專長和作用。各級勞動、人事部門應當開展老年人社會勞動咨詢服務、老年人人才開發等工作,為老年人參與社會勞動提供方便。老年人從事社會勞動和公益事業的合法收入受法律保護。”但是并沒有具體的實施條款,更重要的是各地區發展不均衡,相關的法律、政策在完善程度方面也不盡相同。
(二)鼓勵企業雇傭老年勞動者
我國各級政府通過集中有限的財力加大社會公共產品和準公共產品的供給,并由此提供了部分老年人再就業機會。政府在城市開展的服務和建設工程,包括城市環衛、社區建設、垃圾處理、城市園林綠化、防洪水利設施建設等,可以安排部分老年人就業。但是,我們從韓國老年勞動者的實態調查可以看出,在韓國企業是吸納老年人就業的主體。我國的中小型企業在市場中所占份額來看,他們具有很強吸收勞動力的能力。政府應該制定相應的政策來扶持中小企業,給他們在解決老年人就業方面提供支持,讓他們成為老年人就業,讓老年人老有所為的主要場所。
(三)改變對老年勞動者的認識
老年人屬于社會的弱勢群體。人們對再就業或者是工作生活中的老年勞動者或多或少有著各種偏見。韓國老年人力資源開發院走訪了10002個企業了解韓國老年勞動者的實際工作能力。最后得出老年人的生產力是中青年人生產力的75%,老年人的誠信度更高,老年人不吝傳授工作經驗和技能,更能夠長期工作對企業管理、成長及認識改善方面都有著很大的貢獻。我國相關政府部門也應該對老年人的生產力、企業貢獻、社會貢獻有個客觀的評價,增強老年人再就業的信心。
參考文獻:
[1]CHOI EUNJA.韓國老年人再就業調查研究[D].山東大學,2016.5.
[2]網絡資源:https://kordi.go.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