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華,姚海峰,江玉娟
(1.臨安市農林技術推廣中心,浙江臨安311300;2.臨安市農業局,浙江臨安311300)
信息化技術在植保服務網絡化建設中的應用分析
張小華1,姚海峰1,江玉娟2
(1.臨安市農林技術推廣中心,浙江臨安311300;2.臨安市農業局,浙江臨安311300)
信息化技術早已成為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無論是工業、農業,還是生活當中,都融入了信息化技術。在農業生產過程當中,植保服務是重要環節之一。實現植保服務網絡化有利于將與植保相關的各類資源進行高效整合,從而為農戶、農業合作組織及企業等提供一個良好的信息交流平臺,對提升植保技術推廣及服務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基于此,文章以浙江省為例,對信息化技術在植保服務網絡化建設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觀點,以供參考。
信息化技術 植保服務 網絡化建設
加強植保服務網絡化平臺建設是植保工作深入開展的必然需求。首先,通過植保服務網絡化平臺能夠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安全保障能力。在我國部分地區,糧食及經濟作物種植規模愈來愈大,但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現為農業有害生物種群變化較大,并且新的有害生物種群正在傳入[1]。通過構建植保服務網絡平臺,可進一步提升植保機構工作效率,有利于完善組織方式,擴大植保服務覆蓋面,從而增強區域農業對病蟲害的防治能力。其次,利用植保服務網絡平臺有利于提升植保技術推廣服務整體質量。植保服務網絡平臺是一個綜合性的平臺,具備了調度、信息發布、遠程技術服務等功能。同時,植保服務網絡平臺也為種植戶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流空間,有利于種植戶相互交流經驗,共同提升種植技能水平。另外,通過植保服務網絡化平臺能夠促進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創新、完善,讓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獲得新的途徑。
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數字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為植保技術推廣工作提供了極大的支持。以浙江省為例,浙江省在植保服務網絡化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2016年7月“浙江植保在線”手機APP上線,實現了移動端植保服務。該APP具有政策快線、良藥介紹、病蟲害數據庫、智能搜索、病蟲情報及專家咨詢等模塊,功能十分完善。種植戶能夠隨時通過APP對植保方面的問題進行提問,并在線獲得解決方案。同時,用戶能夠借助APP快速查詢、瀏覽區域病蟲害預警信息,能夠在第一時間做出預防舉措。“浙江植保在線”APP的上線為浙江地區農業種植戶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渠道,也反映浙江植保服務工作正由傳統模式向信息化推廣模式轉變。
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植保服務部分環節上還是呈現了一定問題,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2]。(1)植保投入力度有待加大。地方政府在財政投入及政策支持方面還是更傾向于產業發展,對植保服務工作重視程度還不夠。在植保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財政投入有待加大,植保服務機構職工薪酬待遇水平也有待提升。(2)知識結構老化。部分鄉鎮植保服務站信息網絡建設還不夠到位,植保信息更新較為緩慢,技術創新能力薄弱,知識結構單一、老化,無法向農戶提供現代化的植保服務。(3)人才缺口較大。近年來,浙江地區種植產業發展步伐較快,產業規模急劇擴大,但基層植保技術人員數量增幅有限,人才缺口較大。一位植保技術人員往往要負責一個片區的植保服務工作,工作壓力較大。還有一些植保技術人員未經過專業化培訓就直接上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為薄弱,尚無法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植保服務絡化平臺主體框架分為3個層級,包括省級平臺,主要負責更新數據庫、發布服務信息、與用戶互動;區域中心,主要負責基礎數據采集、服務基點更新、向省級平臺提供相關信息;服務基點主要包括農技推廣人員、植保服務組織、技術指導員等,其主要職責為向基層農戶提供植保技術服務。以浙江省為例,目前浙江省智慧農業云平臺已經初步建成,并于2017年5月正式上線。該平臺基于物聯網、3S及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所構建,可對地方農業資源進行充分整合,以頂層設計方式建成“一個平臺一個中心N個應用”。同時,以“互聯網+農業”理念為指導,對相關信息數據及農業業務應用進行優化配置,以實現對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社會公眾服務及相關監管工作的科學指導,有利于促進浙江省種植產業全面化、立體化發展。
從功能角度來看,植保服務網絡化平臺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模塊。(1)信息發布模塊。信息發布模塊可對平臺信息進行智能分類,并向用戶群體定向推送,信息主要類別包括植物檢疫執法信息、農資信息、植保技術信息、農產品信息。(2)信息交流模塊。信息交流模塊是植保服務網絡化平臺處理、整合各類農業信息的基本端口。可實現農資信息、病蟲害信息等上傳、回復、評論,能夠為廣大用戶提供一個相對自由、開放的交流平臺。并且可把用戶處獲得的問題信息及時反饋給專家。(3)技術咨詢模塊。該模塊主要用于在線或離線咨詢,可針對農戶提出的問題信息進行解答,指導其解決實際生產當中存在的問題。并且能夠根據區域病蟲害發生情況,給予相應的防治信息,讓種植戶進行有效預防。(4)供需對接模塊。該模塊為農業生產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農業生產者提供了一個直接交流的平臺。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借助該平臺、縮減中間環節,實現供需直接對接,不僅能夠降低生產成本,還能夠縮短對病蟲害防治反應時間。(5)技術培訓模塊。利用在線視頻系統定期對相關技術人員、普通種植戶進行網絡培訓,并為其提供資料下載端口,有利于提升區域整體植保技術水平。
信息化技術是植保服務網絡化平臺的基本支撐。除此之外,還要進一步完善農業有害生物鑒定體系、農藥質量分析與藥害鑒定體系、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技術指導員體系,將信息化技術與傳統植保技術充分融合起來,為植保服務網絡化平臺提供農業技術支持,進一步提升植保技術推廣服務效能。
在植保服務網絡化建設過程中,信息化技術是不可或缺的技術之一,它為植保服務網絡化平臺高效運作奠定了基礎。除了要重視信息化技術應用外,還要進一步完善相關管理制度、政策等,為植保技術推廣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1] 栗梅芳,安沫平,李娜.利用信息化技術實現植保服務網絡化.基層農技推廣,2013,(10):5~8
[2] 喬海燕.植保系統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北京農業,2013,(2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