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怡
【摘 要】論文簡單介紹了現階段EPR系統在企業中的應用情況,并深入研究了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適應企業ERP人才需求的改革與實踐,進而確保高等職業院校會計電算化教育目標與企業ERP人才需求的一致性。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of EPR system in the enterprise, and in-depth studies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higher vocational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teaching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enterprise ERP personnel, to ensure the consistency of higher occupation colleges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education goal and enterprise ERP demand.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教學; ERP人才需求; 改革 ;校企合作
【Keywords】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teaching; ERP talents; demand reform;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中圖分類號】F2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7-0104-02
1 引言
為了使會計電算化的教學更加適應現代企業ERP人才需求,必須對原有的教學模式進行合理改革與實踐,進而確保會計電算化教學能夠與企業ERP人才需求保持一致,實現高等職業教育對社會輸送高水平、高素質的專業型人才的目標。
2 現階段EPR系統在企業的應用情況
ERP實際上就是企業資源計劃,是現代企業應用計算機系統進行科學化管理的一種軟件。借助ERP系統,能夠顯著提高企業資源配置與管理的科學性,主要包括企業物質、信息、人力資源與財力資源等。應用ERP系統不僅能夠增加企業的經濟收益,同時還能夠使企業管理工作向著更加標準、規范的方向發展,并且能夠從內部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改善企業的社會形象等。[1]企業應用ERP系統后,也對會計電算化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職院校的本職工作便是為社會培養專業型人才。面對市場形勢以及企業人才需求的變化,高職院校必須對會計電算化教學進行改革。
3 我國高等職業院校會計電算化教學現狀
3.1 教學目標定位不夠精準
教學目標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內在動力,只有找準教學目標的定位,才能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一直以來,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均將財務軟件的操作技術培養作為會計電算化的教學重點,希望以此來增強會計人員工作的效率以及質量。但是,就目前我國現代企業對會計類人才的實際需求而言,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生思維的局限性比較大,不能將學到的知識操作靈活運用,只能操作學校教學時所用的財務軟件,變通能力比較差;當軟件運行發生故障,或者操作產生問題時,不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實際應變能力比較差;只能操作會計系統,而無法對其進行維護等。近年來,我國的經濟與科學技術均處在高速發展的階段,傳統的財務軟件也已實現變革,從以前功能簡單的記賬核算軟件發展為現在結構復雜、功能全面的管理類系統軟件。這種情況下,傳統的教學目標定位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企業ERP人才需求,必須做出相應的改變。
3.2 教學手段單一
受到傳統教學理念以及種種客觀因素的影響,現有的教學手段均比較落后且單一,這種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限制了學生創造性的發展,對專業人才培養極為不利?,F階段,應用ERP系統后,企業的會計信息體系從之前單一的、有很大局限性的獨立系統變成了整個ERP系統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就目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會計電算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時間是由教師進行理論知識講解以及操作演示,而學生整系統連貫操作較少,致使學生只能粗淺地理解理論知識,而無法真正地熟知業務流程,也就無法真正掌握軟件的操作技能。
3.3 教學師資隊伍水平有待提高
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因此,高等職業院校的師資隊伍建設也與學生培養有著直接聯系。但是,現階段在我國大部分高等職業院校中,專業從事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的教師極度缺乏,盡管部分高等職業院校已經建立了會計電算化教學的師資隊伍,但其無論是在專業知識儲備或者管理能力上均有所欠缺,復合型、通用型教師比例比較小,能夠準確掌握會計電算化知識構架以及熟稔現代企業會計工作的教師更是鳳毛麟角。因此,在應對ERP教學目標時,我國高等職業院校一直處在比較被動的境地。
4 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適應企業ERP人才需求的改革與實踐
4.1 對教學的最終目標進行重新定位
為了確保會計電算化教學目標與企業ERP人才需求達成一致,高等職業院校必須從基礎知識與擴展能力著手對教學目標進行重新定位[2]。其中,基礎知識的傳授主要包括:教師必須教授學生如何在處理企業會計實務工作時,利用會計電算化提高經濟業務的處理效率,同時還要教會學生學習基礎的編程知識,提高學生實際處理問題的能力,且讓學生采取科學的手段對會計軟件系統進行維護。擴展能力主要包括:在提高學生會計軟件操作能力的前提下,側重于培養學生對會計系統運行管理以及維護的能力,借助對計算機系統原理、開發方式以及操作技術的講解,培養并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對信息的綜合處理能力。
4.2 改進教學方式并且豐富教學手段
雖然會計電算化是一項基礎性學科,但其涵蓋范圍特別廣泛,主要包括計算機技術、管理科學以及信息技術,是一項系統性、綜合性與實踐性均比較高的學科。因此,教師必須不斷改進教學方式、豐富教學手段。具體來說,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教學模式,利用網絡設備、音像設備以及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軟件等,在常規教學模式的前提下,利用影音圖像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以及實際案例。
因此,作為教師,必須不斷改進自身教學方式、豐富教學手段,最大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增強教學效果。
4.3 增強師資力量
為了在根本上提高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教學質量,必須加強院校的師資隊伍建設,通過崗前培訓等手段,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增強其實踐能力。與此同時,還必須要求教師全面掌握企業ERP系統的實際應用情況及其實際操作。在此前提下,制定出明確的教學目標,并針對性地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此外,若條件允許,職業院校還可以聘請行業專家到學校開展知識講座,一方面確保會計電算化教學的目標能夠與企業的實際需求保持一致,另一方面還能夠增加學生的就業實習機會。
4.4 加強校企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目標就是要按照社會上的人才需求,有針對性地培養具有高素質以及高超專業技能的人才。因此,高職院校長期以來為企業培養了許多人才,各院校也積累了自己一定的企業資源。學校可以利用好這些資源為教育教學服務。通過實施校企合作,尤其是與應用了ERP的企業進行合作,讓學生了解企業ERP運作流程,使ERP教學不再僅僅停留在理論上,而是能直觀地感受ERP在企業的運用,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技能。同時,企業通過合作也能從學校獲得符合自己需求的人才,實現共贏。
本文通過闡述現階段EPR系統在企業的應用情況,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會計電算化教學現狀做出了分析:教學目標定位不夠精準、教學手段單一以及教學師資隊伍水平有待提高,同時指出了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適應企業ERP人才需求的改革與實踐的具體途徑:對教學的最終目標進行重新定位、改進教學方式并且豐富教學手段以及增強師資力量,加強校企合作共贏,力求培養出有著豐富專業知識儲備以及技術水平的、滿足企業ERP人才需求的專業型、綜合性人才。
【參考文獻】
【1】馬娛.基于ERP環境下以就業為導向的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探索[J].經貿實踐,2017(03):213.
【2】王娟.職業資格證書導向下的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5(10):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