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朝暉
[摘 要] 高校固定資產規模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日漸壯大,已成為我國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資產規模的壯大,必然帶來管理的相應問題。通過風險管理研究,加強內部控制,是加強資產管理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 風險管理;高校;固定資產;內部控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7. 024
[中圖分類號] G4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17- 0047- 04
0 引 言
2016年2月,財政部發布《關于開展2016年全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清查工作的通知》,作為此次清查重要組成的高校固定資產,在此次清查工作中,發現存在的問題主要有:資產管理機制不順;資產配置缺乏科學預算;管理制度不健全;資產重復購置和資產流失等。
高校固定資產是我國高等教育辦學質量的主要指標,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將給高校的辦學和發展帶來風險。引進企業風險管理,確定高校固定資產風險管理目標,制定高校固定資產風險管理策略,完善高校固定資產內部控制,將有利于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
1 高校固定資產的風險管理定義與流程
企業風險管理是指一個由企業的董事會、管理層和其他員工共同參與的、應用于企業戰略制定和企業內部各個層次和部門的、用于識別可能對企業造成潛在影響的事項并在其風險偏好范圍內管理風險的、為企業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
與企業不同的是,高校作為教育事業的承擔者,追求社會效益是其主要目標。固定資產的投入建設管理主要服務于學校的教學科研。借鑒企業風險管理定義,高校固定資產的風險管理應該是一個由全校上至學校領導 ,下至普通師生員工,全校各院系、部門參與,服務于學校整體事業發展,用于識別可能對學校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風險,并通過不斷完善內部控制,轉移風險或降低風險在可控范圍內的過程。
風險管理基本流程包括:收集風險管理信息;風險評估;制定風險管理策略;提出風險管理解決方案;風險管理監督與改進收集風險管理信息,高校的固定資產管理流程應當作為收集風險管理信息的主要來源,全校成立專門機構或指定適當的機構具體負責組織收集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風險,收集風險管理信息應當全員參與。
風險評估,風險評估包括風險辨識、風險分析、風險評價。高校的固定資產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資產管理機制不順;資產配置缺乏科學預算;管理制度不健全;資產重復購置和資產流失。通過對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流程收集到風險管理信息,并對這些信息加以評估的基礎上,才能制定好應對措施,才能有效規避風險,或降低風險帶來的損失。
制定風險管理策略,高校固定資產風險管理策略相對簡單,主要是要針對風險大小的環節,制定風險策略。針對招標、采購、處置等環節做到風險規避;固定資產的預算、日常使用與維修直到風險控制、風險管理的解決方案,高校風險管理的解決手段,應當包括外部手段和內部手段,外部手段包括獨立機構審計、上級部門檢查等。內部手段就是不斷地完善高校的內部控制。
風險監督與改進首先應該保持一定的獨立性,應該是對高校固定資產風險管理的建立與實施情況進行監督與檢查,評價風險管理的有效性,發現風險管理內部缺陷,并及時加以改進。
2 風險管理視角下的高校固定資產管理
2.1 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流程
高校固定資產的管理流程主要為:編制固定資產預算、固定資產取得、固定資產驗收入庫、固定資產日常管理、固定資產處置和轉移。
2.1.1 固定資產預算
學校每年編制下一年度部門預算時,由各院系將下年度資產購置計劃報給資產歸口管理部門,再由資產歸口管理部門報給校財務處,校財務處根據資金情況列入資本化的項目預算。固定資產的預算大都局限于使用財政資金購買的固定資產采購中。
2.1.2 固定資產的取得
固定資產的取得方式包括外購、自行建造開發、捐贈等。
外購固定資產由使用部門申請填制資產采購申請單,提交給資產歸口管理部門。申請單的主要內容包括資產名稱、規格、數量、預算金額、購置原因等。資產歸口管理部門通過政府集中采購、校內招標,詢價、競爭性談判等方式采購資產。
自制建造開發的資產,按項目管理,由項目建設單位報學校相關部門審批,大型項目由學校層面審批后,根據資產構建計劃和項目預算安排,由資產歸口管理部門采購所需材料、儀器、儀表、電子原件、工程物資等物品,資產建設完成驗收后,資產歸口管理部門入庫。
捐贈的資產,由資產歸口管理部門按照捐贈發票,無發票按名義價值入庫。
2.1.3 固定資產的驗收
高校固定資產驗收根據資產金額大小,劃分為自行驗收和專家驗收。驗收主要由資產歸口管理部門、財務、審計、校工會等部門共同完成。大型儀器設備驗收,組織專家進行。
2.1.4 固定資產日常管理
固定資產的使用部門負責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現在大多數高校已經通過資產管理信息系統進行管理固定資產數據。大型儀器設備的共享主要通過理化分析測試中心來實現。
2.1.5 固定資產報廢與處置
固定資產的處置按照《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規程》《學校國有資產處置管理辦法》的規定執行,各部門申請處置資產,應當報學校資產歸口管理部門、由資產管理部門匯總后報學校審批,上報教育廳、財政廳。待批復后上產權交易所交易。
2.2 收集高校固定資產管理風險管理信息,并加以評估
2.2.1 缺乏健全的風險管理機制
首先,缺乏必要的風險意識。作為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坐等要”思想還深遠地影響著高校。風險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做到規避風險、降低風險、轉移風險。多數高校的風險防范主要通過學校制度建設和制度執行來做到對風險的事后控制,并沒有建立從事前、事中到事后全方位的風險管理、風險預防。
其次,絕大多數高校的風險管理,只是依靠財務處、資產歸口管理部門對學校的固定資產進行一定程度的會計監督和風險控制。沒有一個統一的機構來負責全校的風險管理。
2.2.2 缺乏有效的溝通渠道
高校固定資產的信息主要集中在固定資產管理信息化平臺上。現有的固定資產管理信息化建設投入使用后,多數的開發處于靜止狀態。存在的風險有:第一,現有的資產管理信息化平臺僅僅停留在管數據的范疇,對數據的管理是靜止的,缺乏對固定資產的過程管理。第二,高校財務系統與固定資產管理信息化平臺兩個系統相互獨立,互不兼容,未實行信息數據的交換共享。第三,固定資產管理信息化的開放程度不夠,各院系現有的訪問權限主要是本院系所管理使用的資產,各院系很難了解到全校別的院系的資產情況,無法做到全校大型儀器設備的共享,容易導致資產重復購置,資產使用效益不高等情況。
2.2.3 內控制度不完善
建立健全固定資產內部控制制度是風險解決的主要內部手段,完善的、執行力強的內部控制能夠有效地發現并改善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普遍實行“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分級負責、責任到人”或“統一領導、集中管理、分級負責、責任到人”的管理體制。高校內部控制主要通過制度建設和制度執行來完成,不完善的內控制度或者執行力度不夠的內控制度都將為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帶來風險。
2.2.4 審計監督不足
高校的審計主要對涉及經費的財務審計較為關注,在經濟責任審計、領導離任審計工作中,也只是對被審計人所使用的資產進行檢查。在整個固定資產的管理流程中,審計部門主要監督固定資產招標、驗收、處置等工作。
3 提升風險管理在高校固定資產管理中的應用對策
3.1 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
為了克服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統籌安排、包辦一切思想的影響,需要從上至下地強化風險管理意識。建立風險管理機構,并由其牽頭構建系統規范的風險管理體系,能夠有效控制高校的運營風險。針對高校機關院系眾多、業務多樣化的情況,有必要針對國有資產單獨成立風險管理委員會,并且風險管理委員會的成員應該與資產管理委員會的成員保持一致,這樣就能夠了解業務風險,制定風險管理制度。
此外,在資產管理委員會兼風險管理委員會的帶領下,高校應該制定詳細風險控制方案和實施全面系統的風險管理體系。具體包括:①針對高校的固定資產風險管理體系進行調研,從而構建高校的風險管理整體框架;②制定并持續完善高校的固定資產風險管理制度、辦法和規范;③積極宣傳并組織實施相關的固定資產風險管理制度、辦法和規范;④參與固定資產管理各個環節的風險識別和風險分析;⑤根據識別出的不同固定資產風險有效制定風險應對措施;⑥持續監督學校固定資產風險管控工作;⑦對風險管理工作進行評價與考核。
3.2 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
首先,不斷完善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平臺。大多數高校已經啟用了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平臺,所以高校應當繼續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加大對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建設,加大經費投入,充分利用計算機、校園網、條碼識讀、數字照相,對資產從產生到消亡的全過程進行動態管理,及時記錄資產的變動信息。固定資產管理信息化平臺應當涵括資產的驗收、登記、領用、查詢等程序的全過程。是實現學校國有資產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的重要保證。
其次,實現固定資產的共享。高校固定資產的共享分為內部共享和外部共享,外部共享在創造社會價值的同時也能為高校帶來資產增值效益。內部共享可以避免資產的重復購置,節約學校資金,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固定資產的共享建設應當建立在固定資產成本分擔的基礎上,打破固定資產的所有權界限,借助信息化技術,建設共享平臺。
3.3 不斷完善內部控制
首先,建立崗位責任制。資產的使用是人,使用人對資產管理負有直接的責任。根據“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的要求,對涉及固定資產的管理崗位相互制約和監督。完善授權審批制度,加大執行力度。建立固定資產管理流程關鍵節點控制制度。包括固定資產的預算編制;固定資產購置;固定資產的維修;固定資產的處置等。
其次,加大內部控制的執行力度檢查。風險管理委員會應當定期對內部控制進行穿行測試,也可委托第三方審計機構對高校固定資產的業務流程做重新執行,以便發現內部控制執行時的問題。
3.4 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
高校審計處在日常審計工作中,可以促進資產管理,比如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將固定資產的管理納入審計指標。同時,應該發揮審計的監督作用,對學校固定資產風險管理的建立與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高校審計工作日益繁重,應適當地引入外部審計對內部審計工作進行一定的補充。外部審計的獨立性、客觀性有助于風險管理的監督與改進。
4 結 語
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涉及高校所有的師生員工,引進風險管理理念,不僅可以完善固定資產的管理,還能夠推動高校管理全面實現現代化和規范化,實現高校教學科研事業的持續、高效、健康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刁幸武.完善內部控制有效提高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水平[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2):115-116.
[2]盧雪英.強化高校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的思考[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56-58.
[3]高素玲,張路瑤,韓婷婷,等.高校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的現狀分析及改進對策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4(7):24-26.
[4]李芳,肖文廣,謝玉龍,等.高校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研究[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3,34(3):155-157.
[5]黃平.高校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研究[J].中國經貿,2012(4):157.